关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家族的史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7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蒙古乞颜部族,一说源于姬姓轩辕氏,出自蒙古族兄御尼伦奇雅特·古孛尔只斤·乞颜部(亦称乞彦、奇渥温),属于以部落、部族名称为姓。关于乞颜氏的远源,一说为白狄,一说为拓拔氏,而拓拔氏即为黄帝轩辕氏的北支后裔。远古蒙古族人的图腾为“孛儿贴赤那”,形象示为苍狼,亦可能为孛儿只斤氏的姓氏起源,这有待进一步考证。孛儿只斤氏的始祖是蒙古族孛端察尔,出自孛端察尔的诸氏族部落概被称为“尼伦”(黄金家族)。发展到合布勒汗的孙子耶速该巴特尔时,起用孛儿只斤,他自称孛儿只斤·奇雅特(蓝眼睛的奇雅特人)。依照血统,成吉思汗应该是奇雅特氏人,其祖辈是该氏族嫌尘侍的族长。所以自成吉思汗始,奇雅特就以高贵和伟大而闻名于世,并且凌驾于其他各部之上。史籍《元史》上称为:“奇渥温氏”,也是正确的。孛儿只斤氏在古突厥语中意为“蓝眼睛的人”,汉姓为鲍、宝、包、孛、铁、余、博、奇、罗、波等诸姓。孛,一字二音。《新华字典》中仅有书面读音为bèi。因为“孛儿只斤”在姓氏用语中之“孛”是音译,故只用口头读音为bó。在汉语中,文白异读现象在方言中较普遍,现代汉语中也有,但不是很多。《新华字典》中只注了文字读音bèi,却未能指出口语读音bó,是不全面的。如“孛儿只斤”的另一译音为“博尔济锦”,在清朝时期从满语汉译音为“博尔济吉特”。
得姓始祖:孛端察尔。孛端察尔是成吉思汗的上十代先祖。孛端察尔在兄弟的帮助下俘获了札儿兀惕部落的一名女俘札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氏,从此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马群、家畜、隶民、奴婢等。出自孛端察尔的诸氏族部落,因各有名号,概被称为“尼伦”。
各支始祖:
[编辑本段]一. 蒙古族有一个始祖母阿兰,据记载阿兰与丈夫生了两个儿子,在丈夫死后又生了三个儿子。阿兰说三个小儿子是她与一个黄白色的神人的后代,是上天的儿子。从此之后,这三个儿子的后人就被称为纯洁出身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属于其中的一支孛儿只斤氏,除此之外,还有主儿乞氏、泰赤乌氏等。蒙古部的可汗都出于这个家族,所以被称为“黄金家族”。
[编辑本段]二. 孛儿只斤·乌尔衮 (公元1670~1721年),蒙古族,内蒙古巴林右翼旗人。著名清朝将领。巴林右翼旗第二世札萨克多罗郡王鄂其尔的次子。弟兄三人,兄那木德格,弟桑利达。乌尔衮勇敢刚强,善骑射,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二十岁,就率巴林右翼旗兵丁参加了清朝历史上有名的乌兰布通之战。在打败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中,乌尔衮及其从战巴林兵丁英勇战斗,表现出色。乌尔衮荣立战功,部下晋爵。康熙帝对乌尔衮十分赏识,遂于翌年农历6月(公元1691年)将十九岁的次女和硕荣宪公主赐嫁。乌尔衮迎娶公主后,被封为和硕额驸。
[编辑本段]三. 孛儿只斤·巴咱尔济哩弟 (公元1859~1916年),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旗人。著名清朝官吏。系阿鲁科尔沁旗第十二代札萨克。幼年丧父,三岁时袭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职,因年幼,由其母执掌旗政。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正式执政后,尽职尽责,效忠清廷,多次受到清廷奖赏。
[编辑本段]四. 孛儿只斤·拉喜彭斯克 (公元1755~?年待考),蒙古族,内蒙古巴林右翼旗人。著名清朝史学家。他自幼聪敏、好学,智力过人,学业精深,通晓蒙、满、汉、藏文字。
[编辑本段]五. 孛儿只斤·贡桑诺尔布 (公元1871~1930年),蒙古族,字乐亭,号夔庵,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生。系成吉思汗勋臣乌梁海济拉玛的后裔,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第十四代世袭札萨克多罗都棱郡王,加亲王衔(民国时封亲王),兼卓索图盟盟长。北伐战争后,为了生活,又当了一任蒙藏学校校长,因学生反对而辞职。1930年因脑溢血病逝于北京官邸,终年五十九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