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1. 中国人种及文化独立起源。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石器时代文化是在相对单一的人种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农业起源的中心奠定了农业文化的基石。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灶肆包括稻作和旱作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农业生产方式,奠定了农耕文化的基石。
3. 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中国前文明期时期的文化遗址数量极多、分布极广,预示着中国文明的多元发生。
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1. 文明初兴。公元前二千年左右,中国文化开始进入文明阶段早核,与文献所载古史系统中的夏代相当。
2. 青铜文化独具特色。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如铜锡合金、块范铸法、有特征性的器物类型及其组合,都与西方文明有所不同。
3. 天、地、人三大祭祀发达。尤其是祖先崇拜特别发达,孕育了中国文化的一系列特征。
4. 中国文化第一次转折。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折时期。
5. 元典创制。这一时期形成的中华元典,系统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中坚理念。
三、定型期:秦汉
1. 大一统的帝国模式和文化模式基本定型。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汉民族在政治、军事以及所有的内外事务上都表现出强劲态势。
2. 儒家文化开始在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在汉代统治集团倡导的“独尊”氛围下,儒家文化被经学化和官学化。
3. 中央集权政体、皇权更替、朝代循环的基本模式形成并固定下来。这一模式对后来两千年的改朝换代和文化传承影响甚巨。
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1. 胡汉文化、中印文化大融合。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
2.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整合是这六百年间文化的一大主题。
3. 来自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的交互关系是这六百年间的又一主题。
4. 中国文化中心开始向东向南转移。这一过程大规模展开与东晋南渡,至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基本移至南方。
五、强化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1. 近古文化定型。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
2. 市井文化勃兴。唐宋以来,实物经济式微,货币(包括纸币)大量流通;城市由单纯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演变为经济和文化的集散地。
3. 儒学复兴。宋学的怀疑精神和清代考据朴学的实证精神,也已触及到实证科学的底蕴。
4. 民族文化的气质从汉唐的雄强外拓转向宋明的精致内敛。
六、转型期:明末迄今
1. 中西文化交汇,中国文化走向近现代化。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
2. 内力、外力共同作用推动文化的现代转型。清代晚期以降的现代转型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 文化变革剧烈空前。20世纪以来的文化变革,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在剧烈程度上,都比中国文化史上的前两次转折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