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我国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一个成本的概念,应将资金、技术、人才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要以人性的观点去经营外贸企业,形成外贸企业特有的文化,将外贸企业建设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它是一个外贸企业能够长期以比其他外贸企业(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外贸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是外贸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由外贸企业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增强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立足国际国内竞争,突出外贸企业优势,打造一流品牌和服务,就能锻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与国际上的品质标准、环保标准接轨,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加强品牌意识,创立名牌产品;加强管理,提高外贸企业综合素质;扩大经营规模,使企业信息化,采用先进的营销理念,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等途径获得。
1.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外贸企业创新能力,激发内在生机和活力,是增强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外贸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要在高强度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适时调整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布局,满足市场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加大,我国外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如果增长能够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越来越大,未来我国产品的出口结构将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并且将进一步带动我国外贸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及产业升级。随着外贸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增强,技术创新已从国家推动转化为外贸企业的自觉行为。大多数外贸企业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研发工作,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
技术创新靠什么?加强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外贸企业的研发主要有两方面投入:一是人力投入;二是资金投入。外贸企业研发的人力投入最终以人力成本体现,落实在资金上。因此,研发投入从根本上说是资金的投入。
研发投入有两个特点:一是投入资金量大;二是短期效益不明显。研发一般分为新产品研发和基础性研究。目前,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的为20%左右,用于基础研究的不到10%。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也更注重短期项目,而对长期性的、有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投入则很不够。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从理论研究到产品研发,到最后产品推向市场,研发工作是一个投入周期比较长、产出比较慢的过程,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情,短期效益不明显。
外贸企业通过研发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其一,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二,提高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外贸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海尔、华为、中兴、联想等外贸企业已经成为电子通讯、电子信息领域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截至2006年底,海尔集团公司拥有专利数7008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有限公司的专利数分别达2575项、2331项、2210项。这与它们每年大量的技术创新有很大关系。
从总体上说,我国企业的产品加工能力已得到世界公认,但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挣的是辛苦钱。没有创新的外贸企业,就会灭亡。对于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现代外贸企业而言,创新是决定外贸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2.提高产品质量,与国际上的品质标准、环保标准接轨;降低成本;加强品牌意识,创立名牌产品。优良的品质是一个外贸企业的生命,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使用户信赖于自身外贸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当今很多大型外贸企业的成功,就是通过不断从提高产品质量与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做起的。质量过硬,服务到位,赢得客户的信任,进而提高了客户对相关外贸企业的满意程度,对外贸企业的发展与扩大再生产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企业要提高品牌意识和保护知识产权活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制定商标战略,靠品牌占领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名牌消费已成时尚和潮流,企业若没有在国际、国内市场打得响的名牌产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要提升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营销理念,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意识,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意识,牢牢把好产品质量关,做好质量全过程管理,要创建以用户为中心的超强服务模式,搞好售后服务,靠质量、靠品牌、靠诚信赢得用户的青睐,占领市场。
我国实施名牌战略已有多年,目的就是倡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大力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和管理创新,以过硬的质量赢得市场。多年来荣获名牌称号的上千种产品,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以质取胜的,它们早为广大消费者耳熟能详。在856个中国名牌产品中,60%是以技术品牌出口,大大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然而,这856种产品中,只有3种产品获得“世界名牌产品”称号,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这种差距。“中国制造”不应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应当是高品质的标志。在产品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我国企业要争取创出更多中国名牌、世界名牌,使产品在“物美”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的“价廉”,才能把“中国制造”打造得更加闪亮,才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3.加强管理,提高外贸企业综合素质。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全方位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的行为,实现企业规范运作,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外贸企业的生产管理,其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建立于三个简单原则的基础上:及时生产;每个人对质量负责,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缺陷应尽快纠正:“价值流”,强调不要把企业看作是一系列互不相关的产品和过程,应看作是一个连续的统一整体,一个包括了供应商和顾客的“流”。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微观基础,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对外贸企业来讲,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就必须积极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4.扩大经营规模,使企业信息化,采用先进的营销理念,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创新营销机制。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充分运用现在高科技手段,可以更快捷、高效地整合全球资源。通过推行电子商务,可以极大地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增强外贸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要实施大经贸、大流通、大市场、大营销战略,健全营销网络,培训营销人员,了解研究海内外市场,努力做好市场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形成网络、市场、队伍“三位一体”的现代营销体系。
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成功,最开始是一两个产品的成功,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形成企业的品牌。而品牌的成功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增长力。通过产品的成功实现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
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中国自己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1998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1%不到。2000年,我国516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约为412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的1%和2%左右。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研究表明,以出口数量所显示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确实提高了,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大量出口产品是作为跨国公司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获益最大的是跨国公司。在很多情况下,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是跨国公司,而不是中国企业。在生产国际化的前提下,产业的融合度增强,跨国公司通过“大规模定制”和“本土化”战略,大大提升了跨国公司所进入国家的产业制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这一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扩散或转移,这种规模扩张在有限提升一国产业优势的同时,更加强化了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不仅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而且还会形成我国企业对跨公司的优势依赖。而对一国企业而言,这一优势只能是分工形成的比较优势,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加工”优势或“制造”优势。所以,中国应发展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以逐步与跨国公司抗衡。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要想始终赢得竞争,需要获得的途径不止这些。但相对说,这几大途径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外贸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实现这些因素的协调配合。通过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进而推动外贸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