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1-11
1: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 “残萤”、“早雁”、 “晓还密”、“一叶下”、 “洞庭波”都扣紧“早” 字。
2:“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与《楚辞》典故,浑然一体,神气十足,又将身世感叹暗寓于其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11

    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 “残萤”、“早雁”、 “晓还密”、“一叶下”、 “洞庭波”都扣紧“早” 字。俯察、仰视、近看、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与《楚辞》典故,浑然一体,神气十足,又将身世感叹暗寓于其中。
    所以是运用了化典的手法

第3个回答  2014-01-11
一、写山光水色的文章,难的是写景状物。景物写得生动,才能引人入胜。《三峡》采用总分式结构,先以总括给人整体的印象,然后抓住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记承天寺夜游》则以寥寥数语,抓住承天寺月夜的特色,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宏阔的风光。《春望》写出了国破家亡之情。以景抒情,感人至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情景交融,极尽了朋友之情,别离之愁。
叙事之作离不开写人,刻画人物又离不开叙事。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是这类文章应解决的关键问题。《闲情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周处》刻画了一个勇于改过自新,终成栋梁之材的人物形象,形象地诠释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晏子春秋》选取了晏婴出使楚国的两则小故事,生动有趣,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和善于外交辞令的杰出才能。
二、1.写景状物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选择描写的角度,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同时不要忽略思想感情的表现,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是写景状物的最高境界。
2.叙事则要注意选材,要注意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人物活动,在起伏有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文章的主题。
3.古诗文阅读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古典诗歌的一般知识。因而要加强文言文基础的学习,分清古典诗歌的体裁,了解写景抒情的关系。
三、如果阅读古诗文?
1.阅读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注意景物的特点,了解作者描写的角度和所运用的描写方法,还要把握作者倾注于景物的思想情感。写作此类文章也应以表现景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为重点。
2.阅读叙事作品要了解行文线索,弄清事件脉络,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写作此类文章要注意围绕中线选材,巧妙设置情节,使之既在情理之中,又在读者的意料之外。
3.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掌握古典诗歌的特点。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③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
④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
⑤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
⑥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2.指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并加以改正。
明查秋毫 怡然自得 张袂成荫 各领风骚
人才倍出 厚古薄今 以身殉国 蹉跎岁月
书写有误的字词: 改正: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 )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 )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 )
④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为: 延: )
⑤王曰:“何坐?”曰:“坐盗。”(坐: )
⑥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固: )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缘: )
⑧王杨卢骆当时休,轻薄为文哂未休。(哂: )
4.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熙通“ ”,
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道通“ ”,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 ”,
④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活用的词,请写明其活用类别并解释。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响: 词活用为 词,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 鞭: 词活用为 词,
③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朝: 词活用为 词,
④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怪: 词活用为 词,
6.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②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译:
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
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
7.文学常识填空。
①《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抒情小品,作者 , 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字 ,号 。此问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其中描写月下之景的语句是 、 、 。
②《闲情记趣》是从 代 撰写的《 》中节选的。作者追忆了自己的 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③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被称为“诗圣”的是 ,“初唐四杰“指 、 、 、 。
8.诗文默写。
①尔曹身与名俱灭, 。
② ,各领风骚数百年。
③烽火连三月, 。
④ ,长河落日圆。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⑦ ,猿鸣三声泪沾裳。
⑧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匿名(nì) 鬈发(quán) 黯然(àn) 预兆(zhào)
B.诘问(jié) 塾师(shú) 锃亮(zèng) 小憩(qì)
C.厌恶(wù) 马鬃(zōng) 禁锢(gù) 嘲笑(cháo)
D.宽恕(shù) 掺和(hé) 胡髭(cí) 长髯(rǎ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纠缠不清 粗制乱造 正襟伪坐 裁纸
B.非凡器宇 文坛泰斗 待人接物 蒙昧
C.诚惶诚恐 深恶痛疾 磨磨蹭蹭 野蛮
D.颌首低眉 抑扬顿挫 翻来覆去 羞愧
3.(2005·北京)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①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 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②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 。
③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
④乡亲们好奇地 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清脆 赞美 崇拜 打量
B.清脆 称赞 推崇 打量
C.清晰 称赞 崇拜 打量
D.清晰 赞赏 推荐 端详
4.(2005·江苏南通)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民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5.(2005·广西桂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也许是年事渐高之故吧,小李在学习上变得格外主动。
B. 一向内向的小王也矜持地开了口。
C. 刘老师义正词严地批评了迟到的同学。
D. 中国足球首次冲出亚洲进军世界杯的消息传来,广漠的中华大地一片欢腾。
6.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油光可鉴(照) 奥秘(奥妙神秘)
B.翡翠(一种玉,指手镯之类的饰品) 诚惶诚恐(诚心,真心)
C.诘责(质问) 广袤(南北长度)
D.适值(正好) 不可名状(说出)
7.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的人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伺候权贵、谋求接见之中。
(伺候:有讨好奉承的意思)
B. 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
(木乃伊:比喻僵化的事物)
C. 这里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可供你舒适地潜心攻读,为你淘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淘金: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选出沙金)
D.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赤裸裸: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什么东西)
8.(2005·江苏泰州)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 ,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①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9.(2005·江苏盐城)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出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它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10.(2005·黑龙江哈尔滨)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 ,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
A. 每一棵树木都挺拔昂扬,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闪烁着生命的光华。
B. 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
C. 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
D. 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树干。
11.下列句式变换有误的一项是 ( )
A.把书还给我。(改为反问句)
难道把书还给我吗?
B.这个产品质量好,价格也格外便宜。(改为否定句)
这个产品质量不坏,价格也不贵。
C.这是真正的英雄。(改为感叹句)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D.谁都知道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改为否定句)
谁都不会不知道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12.下面对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红豆生南国 ②春来发几枝 ③愿君多采撷 ④此物最相思
A.①句是陈述句(表示陈述语气,单纯明快)
B.②句是疑问句(一声轻问,意味深长)
C.③句是感叹句(遥寄请求之意,语言恳切)
D.④句是感叹句(表感叹语气,情深意切)
三、写出下列句子出自的篇目及作者。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素,长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出自《 》,作者 。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 》,作者 。
3.“窃攀屈宜云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出自《 》,作者 。
四、文学常识填空。
1.《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是 时期的 。《周处》一文中被义兴人称之为三横的是 、 、 。
2.《水经注》的作者 是我国 著名的 家、 家,“三峡”是 峡, 峡和 峡的总称。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这首诗运用了 、 、 等修辞手法。
2.“秋霜”指的是 。
3.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形象,表达了强烈的
之情。
(二)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先写景,点明题中的“望月”,再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B.“竟夕”即通宵,因对月相思而通宵不寐,只觉长夜漫漫,故而生“怨”。
C.“灭烛”是为了早早入睡,但可怜月光仍然耀眼,使人无法入睡。
D.尾联想以赠物来表达对思念之人的情意,但除了满手月光之外,又无物可赠,只好寄希望于梦中乡间,含蓄地表达了相思之情。
2.选出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意旨相同的两项 (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C.隔千里兮共明月 谢庄《月赋》
D.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E.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
(三)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忆秦娥·娄山关》中词牌名是 ,题目是 .(2分)
2.词的上阕,描绘了红军进军的场面,(下面的填空题请选用词里的文字)进军的时间是 ,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想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诗人写到物象有 .(3分)
3.当时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诗人为表达这一抽象立意,在下阕中借助的形象之物有 .(3分)
4.综观全词,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2分)
5.综观全词,词的感情基调是 ( ).(1分)
A.壮丽 B.壮烈 C.悲凉 D.壮观
6.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漫道”一词的意思是 ( )。(1分)
A.漫长的道路 B.满路 C.莫道,别说 D.慢慢地说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学御①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②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③,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④则欲逮⑤臣,先则恐逮于臣⑥。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⑦,上何以调于马?此君所以后也。”
[注]①御:驾马车。 ②易:换。 ③心调于马:用心调练好马。 ④后:落在后面
⑤逮:赶上。 ⑥逮于臣:被我赶上。 ⑦先后心在于臣:把心思用在与我争先后上。
1.下列句中“后”字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三易马而之后 B.而后可以进速致死
C.今君后则欲逮臣 D.此君之所以后也
2.解释加点的词。(2分)
(1)与子期逐( ) (2)术已尽( )
(3)进速致远( ) (4)后则欲逮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而先后心在于臣。

(2)此君之所以后也。

4.王子期认为驾车的基本要领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5.“术已尽,用之则过也”这句中的“过”字,可以翻译为“超过水平”,也可以翻译为“出错”。应该译为哪种含义合适?简单说明理由。(3分)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二)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 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 ④相属:—个接着一个。 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1)辐腐而轮败( )
(2)以为车固若是( )
(3)效而为之者相属( )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
2.解释下列句子。(4分)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4分)

(三)(15分)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lǚ):脊骨。 ③瘳(chōu):病愈。 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 )。(3分)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3分)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仲辨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一、写作要求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法加以描写,使景物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写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写出山形山势山色,就要注意描写者的立足点,采用移步换景,即立足点不断变化来描写眼前变化的景物;或定点换景,即立足点不变,由视线的变化来变换眼前的景物。这样就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层次和变化,同时还要注意因色彩、光线的不同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的不同,尽可能地写出景物的立体感。
2.注意感情的投入,写景状物并非写作的目的,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什么思想感情才是写作的目的。古人写山水,实际上是借山水以抒情言志,写花草林木,实则是以物喻人。我们在写作时也应注意,不要一味地照相式地反映自然万物,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文章既有自己万物之美,也有人文思想之美。
二、作文
1.题目
(1)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景物,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美丽,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故事,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思绪……
请选择春、夏、秋、冬中的一个季节填入题目的空格,写一篇文章。
A. 之美 B.我爱
要求:写出季节特点,注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数600字左右。
(2)家乡是我们每个人终生难忘的,一提起家乡,我们就会感到有许多话要说。也许你要赞美故乡的革命传统,歌颂故乡对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也许你要描绘故乡的山光水色,刻画故乡的风土人情;也许……
请你以《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6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出故乡的特色,写出真挚的爱意。
2.写作指津
(1)扣住题眼 如:《春季之美》 扣住春季的特点,突出一个“美”字,“美”在自然,“美”在人文,“美”在外表,“美”在内质……以“春季”为对象,以“美”为中心结构全文。
(2)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突出文题,如《我爱冬天》,可采用正衬、反衬、比较、对比等多种手法,突出对冬天的爱。
(3)注意写景状物与抒情议论的结合,要在景物的描写中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借写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4)要真实,不要矫情。

参考答案
(一)1、①quē同“缺” ②sù逆流而上 ③lì 鸣叫 ④lì碎石 hè山谷 ⑤hèng祸害 ⑥zhǒng脚后跟 2、明察秋毫 张袂成阴 人才辈出 3、①真、实在 ②考虑、得到 ③只、只是 ④做、设置;迎接,引进 ⑤犯罪 ⑥本来 ⑦因为 ⑧讥笑 4、①嬉,开玩笑 ②导,引导 ③僵,僵硬 ④何,什么 5、①形容词用作名词,响声 ②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③名词用为副词,作状语,早上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6、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况且人最应该担忧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的名声不传扬呢? ③只是叶子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④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 7、①苏轼 北宋 子瞻 东坡居士 “庭下如秋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清 沈复 《浮生六记》 童年 ③李白 杜甫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①不废江河万古流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 ③家书抵万金 ④大漠孤烟直 ⑤只缘身在最高层 ⑥随君直到夜郎西 ⑦巴东三峡巫峡长 ⑧回清倒影 飞漱其间
(二)1、D 2、A 3、B 4、B 5、B 6、B 7、C 8、B 9、C 10、D 11、A 12、C (“愿”表请求希望之意,故全句是祈使句)
(三)1、《三峡》、郦道元 2、《春望》、杜甫 3、《戏为六绝句》、杜甫
(四)1、南北朝 刘义庆 蛟 白额虎 周处 2、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散文家 翟塘峡 巫峡和西陵峡

(一)1、夸张、设问、比喻 2、白发 3、愤激
(二)1、C “怜”是爱惜之意,写室内望月,思念之情难以抑制。 2、B、C
(三)1、忆秦娥·娄山关 2、霜晨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3、苍山如海 残阳如雪 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5、B 6、C
第4个回答  2014-01-11
啦啦啦拉拉啦啦啦,我不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