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同行圈打造个人能力标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之前收听了古典老师在《得到》专栏的更新内容,其中老师提到了:如果你能找到你在圈子里的能力优势、价值贡献和兴趣这三者的交集,并持续做下去,就会在这个圈子里形成一个独特的能力标签和优势。课后与小伙伴们就“有没有找到自己的能力、价值、兴趣的交集?”展开了讨论。有的人能找到感兴趣的事,但觉得对大家没有价值;有的人也能找到感兴趣的事,但觉得在圈子里没有能力优势。

       当圈子里有各行各业的人时,我们能很容易做到将能力和价值提供出来,因为行业不同大家擅长的方面也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同行圈,这种贡献就很难突破了,因为对别人来说,我们的价值和能力都是同类的,大多数与其他人基本持平,形不成独特的核心优势,更有甚者还不如其他人的水平,很容易就没有了存在感。

        我认为,能力优势是价值贡献的前提,而兴趣则是能力的助推器。如果没有兴趣,即使是现在有能力优势但却不想继续精进,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核心价值。

       有人可能会说:“成天上班忙死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其实不然。 兴趣不是谁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发现的。

       人在幼儿阶段时对什么都感兴趣,因为那时会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未知可能了。就像同样是苹果,横着切开会发现里面藏着颗星星;雨过天晴后,会发现野外水湾里有条美丽的彩虹。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接踵而来,那个曾经会对任何事都有好奇心的宝宝逐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开始冬眠,渐渐的,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变化感到麻木,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了。

       然而, 只要是能激起你持续关注的事物,都能令你产生某方面的兴趣。 比如有的人喜欢看韩剧,进而对学韩语产生兴趣;有的人喜欢健康的自己,进而对健身感兴趣;而有的人喜欢看到爱人享受美餐的样子,进而对烹饪感兴趣,等等。

       那如果就是没有好奇心,是不是就与兴趣无缘了呢?这倒未必。 即使没有美好的事物带给你好奇心,也可以自己创造好奇心。

       相信大家对Excel不会陌生吧,它是办公室人员最常用的Office软件之一,里面有诸多函数,对应的使用情况也是千差万别,要想熟练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及技巧,着实需要下一番苦工夫,而这种枯燥的东西真是一时间无法激起人们的兴趣,但为了工作还需要学习它,这该怎么办呢?曾经初入职场的我是用“阶段拆分+自我奖励”的方法度过难关的。将枯燥的事物以游戏攻关的方式呈现出来,创造好奇心,进而产生攻克的兴趣。经过不断地钻研和总结,一个月后,我成为了部门内最会使用Excel函数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但没有对感兴趣的方面持续地投入,总是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水平上。 反观各种令人羡慕的大牛,无一不是找到了自己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后坚持有效地输入和输出,才会逐渐获得现在的成就 ,比如热爱生涯领域的古典老师、“黄金右脚”贝克汉姆都是其中的一员。所以,持续投入是关键。

       我有个朋友一直想过外企中层的生活,但她英语水平较差,在多次面试被拒后决定务必要把英语拿下。于是开始了“背单词、练口语、练写作”的征程。每当想放弃时,都会给自己算一笔账:去外企当中层的话年薪是多少钱,如果每个月用英语交谈和作报告,那英语的月薪价值相当于多少钱。想到这,她又满血复活继续奋斗了。现在她虽然没有成为外企中层,但已经进入外企工作了。

       从能力是否可以估量来看,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修为能力。专业能力是可以用来谋生的能力,俗称“硬实力”,而修为能力是可以锦上添花的能力,俗称“软实力”。

        硬实力是我们进入一个专业圈子的基础 ,不懂专业知识光混眼熟往往会鸡同鸭讲,得不偿失。软实力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实际职场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往往是软实力,有人也叫它“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我们都可以用兴趣作为切入点,将需要提高的能力与兴趣做交集,深入钻研成为专家。 比如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想提高专业能力但不知如何入手的,可以先从人力六大模块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模块作为切入点进行纵向持续投入,打通这个模块后会获得成就感,再乘胜追击,与信心做伴,继续向其他模块横向延伸,最终全部打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