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词中“雨”的意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在我看来,古代诗词人,是与自然最为亲近的群体。他们的诗心、词心大多从美丽的大自然中来,他们观春花、赏秋月、看山川、叹河流,把自然的景物融化进自己的情感之中,从而将普通的自然之景,转化为带着我之感情的意象,让我们感受到诗歌之美。

其中,雨在中国诗歌中,是一个美丽的意象。由于季节的不同,由于诗人们观察雨的视角和情感的不同,特别是当听雨、赏雨成为古人的一大雅事后,许多诗词人更愿以之为题进行创作、抒发感情。雨总是以不同的情态,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思,下面,就请大家借着窗外之雨,一起附庸风雅一番,品评一下艺术家笔下的雨中之景和雨中之人,且度凉爽的雨夜。

古诗词中的雨大致分为四类:

一、雨之禅

禅宗是汉传佛教的主导宗派,“禅”在佛教指静思。在静思中,可以领悟真谛,破除烦恼,寻得自在。 诗佛王维 曾写过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中的雨有了空灵之美,有了禅意的跳动。松涛听风,竹林听雨,晶莹的雨滴落在碧绿的竹叶上,显得格外青翠空明。以动态衬托外部环境的安静,内心的宁静,更显得诗人心境通透,与万物合而为一。 宋人方岳 的 《听雨》 :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颇有庄周梦蝶的意味。伴着雨声入梦,梦和现实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身心闲静得连鸟都不猜疑。外部的雨声丝毫没影响诗人,反而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静谧。

雨可以冲刷掉世间的污秽,也可以荡涤人的心灵。若是诗人在雨中的静观和沉思中逐步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的哲理,也会使雨具有了几分禅家的意味 。 苏轼的《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春雨洗净了道路的尘土,也涤荡了诗人心灵上的尘埃,赋予春雨积极的意义。

《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东坡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丝毫不慌张,依然用最豪放乐观的脚步,在雨中漫步而行。与其他人慌乱躲雨相比,苏东坡在雨中的心境是那么的平静。深受道家思想洗礼的苏东坡认为,人生中所谓的风雨、晴天,其实没什么区别,不过是个人心境的反映而已。人生遭遇苦雨,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态度去坦然面对,就可以无忧无喜,一片淡然。

蒋捷《虞美人·听雨》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对雨的感悟是不同的。在蒋捷的眼里,一场雨横跨了整个人生的历程。少年时候的雨,是浪漫的是红粉的,是带着情欲与荷尔蒙的。无论它是绵绵细雨还是狂风骤雨,都带着青春的气息。这是少年侠气的青春澎湃的雨。人到中年,漂泊已久的江湖游子,这雨伴随着他多少的悲欢离合,也许更多的是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无奈与悲伤。而到了暮年时节,雨伴着我们年华的老去,我们已经看惯了春月秋风,看惯了悲欢离合,好像眼中的雨,也有了苍凉的味道。面对世界的无常,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你喜,你忧,雨都在那里。就像岁月一定会流走一样,我们回天无力。为什么要渴望回天呢?还是让这夜雨,在台阶上滴到天明吧。

韦应物的名诗《滁州西涧》,最后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写的虽是荒津野渡之景,但却充满了禅意。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变得湍急。郊野渡口,并无人渡河,只有一叶扁舟随波飘动。一个“带”字,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连在了一起,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并非从天而降;“急”字补足了春潮和雨的动态。最后一句写渡口无人,扁舟荡漾,本是一幅荒凉之景,但“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的情趣。“自”有 “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韦应物眼中的雨,是平静的,是自然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万物都在自己的位子上,自得其乐。这可能是中国诗歌中最有意境最具有禅意的雨了。

二、雨之喜 【春雨】

春雨多给人以喜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诗圣杜甫围绕春雨,讲了喜欢春雨三个理由, 一是及时雨 ,年前,京畿重灾,“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冬去春来,美妙的雨当春发生,滋润万物,为大地增添勃勃生机,,杜甫感到这场及时雨是救苦救难的良药,心生无限的喜悦,反映了诗人崇高的忧国忧民之情。二是 体贴雨。 春雨为不打扰了正在入睡的人们,伴随着春风,悄悄地潜入夜幕,寂静无声的滋养着整个干涸的大地。 三是善解雨。 作者来到成都官封工部员外郎;草堂落成有了安居之地;心境大好。此时无声的春雨让他安静的睡了一夜,醒来满城繁花似锦;这雨自是诗人喜欢的雨。在杜甫的眼里。这一场春夜的雨,是多么美丽啊,它催生了春天,盛开了花朵,它装扮了美丽的锦官城。在杜甫的眼里,这一场夜雨,是希望,是未来。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杜甫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志南和尚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王维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些雨都是令人喜悦的。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的滋润使草木开始生发,万物充满生机。在那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灌溉技术却并不十分发达的年代,人们靠天吃饭,春雨贵如油。可以想象农家人见到春雨落地时的喜悦心情。

三、雨之愁【秋雨】

秋雨多给人以悲伤。人生苦短,倏忽而已,当诗人们正处人生低谷时,加之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的情感,再逢雨飘然而下,这雨就成了苦雨,它承载了诗人们的失意与愁苦。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 写了一场雨过后,把洁白的梨花都打碎了,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这是何等悲伤的意境。最为难受的是,我只能在雨后的庭院中徘徊,左边是你的影子,右边是你的声音。醒着有你,梦中有你。这一场雨,算是把我和你融在了一起。真所谓“相思总在风雨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情人的离别本来就肝肠寸断的,何况还是在深秋的季节,还是秋风秋雨愁杀人的场景。在夕阳西下暮色四合的时候,在十里长亭外,在一场大雨突然而来倏忽而去的时候,情人的感情是悲伤的。在雨中,舟人不合时宜的催促,更加深了这种悲伤的情感。这也许是爱情中最后一场雨了,也许从此之后,再见只是美好的幻想。在今晚的雨中,我们牵手,然后一别天涯!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雨,除了少女时代的开心的雨之外,在进入中年暮年之后,她的雨是伤悲的雨,是孤独南渡丈夫不在的雨,是晚年百无聊赖寂寞的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愁思,让我们难以卒读。

《浪淘沙令》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做了俘虏之后的 李煜 ,也许他的此生中再也看不到江南了,再也淋不到江南的雨了。身在北方,他感受到的雨除了寒冷,还有国破家亡的悲哀。一切都变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春季多雨,雨摧残了花儿,加速春天的离去——晏几道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秋季多雨,雨打叶声,滴在愁人的心头。——柳永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暮雨、夜雨和晚春的雨常表现悲愁意境。

暮雨 如 姜白石《点绛唇》)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许浑《谢亭送别》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暮色昏暗,再加上子规的啼叫声让此时的雨变的苍凉, 苏轼《浣溪沙》 : “潇潇暮雨子规啼”。

夜雨如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晚春的雨如 戴叔伦《苏溪亭》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李煜《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这些都写出了悲愁的意味。这些雨是都惹人忧愁的。

四、雨之韵

雨声并非都是惹人忧愁的,轻柔细腻的雨声沙沙轻响,给人的心灵带来宁静;圆润有致的雨声叮咚作响,如一支和谐的曲子,给人的身心带来畅快。有雨的天气迷蒙一片,如梦如幻,这是在晴天丽日中体味不到的韵味。

江南烟雨、杏花微雨都会营造出朦胧优雅的意境。如宋代词人 王淇的《望江南》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迢递送星槎。”还有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水在薄纱一般的烟雨笼罩下显得影影绰绰,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氤氲了诗人的思绪。细雨展现的思绪也是浓淡相宜的,没有太强烈的情绪起伏。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苏轼《望江南》) 等诗句都表达诗人若有若无的情思,或是淡淡的喜悦,或是淡淡的哀愁,符合中国人中和含蓄的审美标准。细雨观景,景物显得更加别致,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微雨绵密就像剪不断的思绪。

苏轼说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写夏天的雨,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总之,雨在诗词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可以使人喜也可以使人忧,它可以锦上添花,亦可以雪上加霜。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