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工作的基本》:影响职业生涯的12种基本工作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大久保幸夫——《12个工作的基本》

无论你是初入职场还是工作多年,是否拥有高学历和光鲜的资格证书,这12种基本能力都能帮助你从容不迫地应对职业生涯中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

1. 职业生涯并不一定是始终向着目标笔直前进。

最初从事什么工作并不重要,人的想法会变,也会有其他机遇。既有偶然,也有醒悟。“与其把重点放在做什么工作上,不如设法让自己置身于能够得到成长的环境,锻炼12种基本能力。”

一开始请以漂流的方式行动,过段时间再切换成登山模式。

2. 学历并不意味着绝对优势。

高中毕业找不到工作,所以去上大学;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所以去读研究生……

“尽管研究生院规定只有写出硕士论文才能毕业,但这种论文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研究生院无法提供能够体现一个人从千军万马中的残酷竞争中胜出,考入高偏差值大学的'学历'。”

3. 资格证书或许是敲门砖,但并不等同于开门的钥匙。

有很多资格证书并不能保证业务和实践能力。而且以前掌握的知识会渐渐被淘汰,资格证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低。

4. 过了35岁一定不能跳槽 ?

企业的录用大体可分为:

1) 潜力录用:面向应届生,期待可能的无经验者;

2) 职业录用:评价经验或实际成绩的即战力。

年过35而想成功跳槽,需满足两个条件:

1) 具备业界通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 积累作为领导者的扎实经验与技巧。

5. 不擅管理的人同样不能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员。

“ 任何方向的职业发展都应该在职业生涯中兼顾 '取得成绩'和'享受工作'两方面。 为此,需要在适当的年龄段进行适当的学习。 ”

1. 反应力,听人发表言论时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

在开会、讨论中真正做到“参与”,而不仅仅是“在场”;

学会控制好你的非语言表达:表情,手势、体态等( 学会点头 );

怀着提问的心态去倾听:

1. 听前,做好准备。开会(培训,讨论)前准备好问题,带着问题去听;

2. 听时,心存疑问。果真如此吗?

3. 听后,提出问题。 三类提问:反驳,确认,以及展开;

4. 尽量第一个提问;先表达感谢,作自我介绍。

不要忽略“寒暄”;

学会模仿;

自我锻炼。

面对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1. 放弃;2. 忘记;3. 归咎于他人;4. 转换心情。

积极的应对方式:1. 消除压力的根源;2. 分析、反省,引以为鉴;3. 向他人倾诉,听取建议;4. 保持乐观。

以 积极思考 为目标, 把所有时间、经历、际遇当成学习的时间和教材 ;学会 学习视角 ,是意志问题,而非性格问题;坚持锻炼“ 努力就能成功 ”的思维模式。

过程中,坚持“努力就能成功”。结束后,直面结果,相信“失败亦有收获”。

主动发现问题,尝试更多可能, 不要成为“待命族” 。

企业要求个人 自立 :能独立自主地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

小目标与大目标:解决问题与实现梦想。 无论到了多少岁,都不应该失去梦想。诚实地正视自己的内心。

提高目标发现力的技巧:1. 做好详细的日程安排;2. 想象成功的情节;3. 活用上司。

养成 学习习惯 的关键:

1. 精力集中。

2. 制定近期目标。

3. 记住就立刻说出来。

总结,联想,应用。以不同方式输出所学的知识:向他人讲授,答题,联系实际问题等。

4. 确定是否习惯化。利用备忘录,确认是否每天都在学习。

5. 灵活运用,收获成果。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工作中,不断收获成果,激励自己继续学习。

持续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将成为你一生的财富。是进入完成不学习的81.2%的人群,还是进入另外的18.8%的学习人群,两者的人生将有天壤之别。

语境理解力的支柱:

1) 情感自控力:做到用心倾听;

2) 逻辑思考力:理清对方的语言要点;

3) 表达能力:准确转述。

多与不同背景和语境的人沟通,积累多种经验。

“既专业又不是书呆子的人,才是理想的人才形象。”

如何 选择 :确定自己专业领域的选择标准:

1. 尽量选择已有大量经验的领域。

已有一定经验的领域相较于不熟悉的领域无疑是更合适的。而对于没有多少经验的新人,应该选择一份有望积累业务经验的工作。

2. 该领域在公司内部是否存在被估价的可能,在社会上是否存在高需求。

无论选择什么领域,都应该提前考虑公司和社会的需求。公司内部人才不足,正在招揽人才的领域值得关注。

3. 该领域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水平。

“学也无涯,生而有涯”。需要花费10年甚至20年才能独当一面的专业领域应慎重考虑,而应关注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成果的领域。

4. 能想象出自己享受该领域工作的情景。

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尽可能地贴近自己的兴趣。人是存在职务适应性的,在前期也许需要时间和经验去检验自己的适应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何 构筑 :

1. 兼顾理论和实践。

构筑专业领域的重要原则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要平均深化”。只有做到既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又能从理论上说明实践经验,才能称得上专业。

只有证书和理论是不够的,而拥有业务经验却不能通过语言有条理地进行说明,并传授给别人,也无法争取到新的业务。

理论可以通过阅读自学和考取学位来学习,而实践则需要在实际业务不断积累经验。

2. 联系理论与实践。

以“记笔记”的方式总结学到的理论和积累的经验,记录疑点、重点、心得体会、想尝试的内容等。养成将实践进行理论化整理、图表化归纳的好习惯。

找机会以“传授”的方式通过语言输出自己的所学所获,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检验和深化自己的理论与经验储备。

3. 作为专家应了解 背景知识 和 相关时事 。

我们需要有现有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做出突破,真正做到创新。此外,还需时刻关注领域相关的新闻和事件,及时了解领域发展的新动态。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更应把握前沿,不落人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专家。

4. 建立专家关系网。

与同领域内的其他专家建立人际关系网。信息除了公开的、可随意获取的之外,还存在只有通过人际关系网传递的私密信息。建立自己的专家关系网才能获取这些私密信息。而有些业务也需要同其他专家协商、合作,才能做好。

1. 应该拓展什么样的人脉?

所谓人脉,并不是和全世界的人都搞好关系,值得建立的人脉应该:1) 拥有工作需要的信息;2) 能成为工作上的伙伴;3) 对于提高自己的品性和教养有切实帮助。

2. 如何拓展人脉?

1) 不推荐不同行业的交流会之类的场合,这样的场合过于杂乱,对于形成良好的人脉无多大帮助。

2) 主动去见想见的人,并持续跟进

提前做好准备,了解对方的主张、观点,去拜访,听他的演讲,并设法获得可以长谈的机会。

3) 梅开二度,创造第二次会面的机会

第一次见面聊得再愉快,如果搁置一段时间,关系也会迅速冷却。可能的话,在第一次见面时就留下下次见面的铺垫。或者事先准备一些对方感兴趣的信息,借此加深彼此的关系。还可以留下第一次见面没能解决的疑问,顺理成章地留下再次见面的机会。

4) 介绍给第三方

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对方,或把对方介绍给你朋友,可以有效加深人际关系。

5) 怀着无私付出的心态

不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尽量多向对方付出,才是开拓人脉的关键。

让自己成为宝贵的信息源,锻炼自己的信息提供力。只有单方面获取信息的关系,注定不能维持长久。

6) 不吝啬交际费用

存钱当然不是坏事,但在二三十岁的时候,最好还是把钱用来自我投资。除了必要的购书学习费用,跟人见面吃饭喝酒的费用也不能吝啬。例如需要通过多次尝试去发现不同风味的饭店,便于请客时派上用场。

工作中的人大体有两种:1. “被人驱使”,付出自己的劳动,实现成果;2. “驱使别人”,把工作交给别人,自己坐享其成。

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握委任力,就无法肩负重任,因为他只能在十分有限的范围内取得成果。

获得委任力的关键——驱走“恶魔之声”:

1. “自己做更快”

与自己完成工作相比,交给别人做其实难度更大,因为需要先详细讲解,并了解对方的掌握程度,中途还需要多次检查,确保不出差错。

然而当你成为团队领导后,不可能一人承担整个团队的工作。对方做不好,绝不是因为他们的水平低,而是自己没能做到妥善地将工作交给别人。

2. “叫你做是应该的,你做好也是应该的”

自己工作能力强,自然容易看出别人的不足,所以别人的工作成果很少能令自己满意。然而既然是你“下放”的工作,当然不应该期待别人比你做得更好,你反而应该为自己没有充分说明而感到抱歉。

托付别人做事,应该尽量 向对方表示感谢和赞赏 。在此基础上, 对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再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明 。在对方完成后,尽量 告知这份工作今后的意义 ,让对方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变得更有干劲。

商谈力的特性:

1. 与对方建立彼此信赖的人际关系;

试图理解对方的(也让对方理解你的)处境、价值观、能力、爱好等,这是信赖的前提。

2. 有相同的目标;

双方有共同目标是咨询的前提。

3. 基于专业知识,作出详细说明;

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部下介绍有哪些选择,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等等。

4. 让对方作出决定。

咨询的目的正是为了支持对方自己作出决定。最后的决定必须让对方基于自身责任作出,避免因事后变卦,导致对方追究你的责任。

传授力是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也是领导必备的一种素质,因此自然也是管理人才的必备能力。

缺乏传授力的典型案例:

1. 说明不足型

只会示范,而不能通过逻辑性的语言加以说明,只会告诉别人“总之按我说的做就行”。

2. 滔滔不绝型

一说起来就不管对方听没听懂,单方面说个没完,话题也飘忽不定。

3. 夸夸其谈型

过分吹嘘自己的成就,而很少提在当前状况对别人仍实用的东西。

4. 说教型

说着说着就开启了说教模式,扯出与应该教的内容无关的话题,批判听讲者的品性、态度等问题。 在开始说教的瞬间,教与被教的关系就被彻底破坏了 。

5. 比喻过剩型

比喻不当,造成对方难以理解。

提高传授力的关键:

1. 尽量跟受教方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

比起上级对下级的传授关系,共同思考的平等伙伴关系更容易提高学习效果。最理想的状态是,把传授方与受教方的关系理解成简单的职务分担,双方一同思考、一同执行、一同享受成果。

2. 达到“和谐”

建立相互理解、彼此融洽的和谐关系。说话节奏合拍,彼此举止相似,措辞也趋向一致,达到感情共享、产生共鸣的境界。

3. 切忌“毫无保留”

身为指导方,应该发挥提问聆听和提问的能力。不能把所有东西都主动提出来,关键是要向对方提问,让对方思考并给出答案。

4. 学会“夸奖”和“责备”

1) 夸奖

每个人都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尊重需求”,即希望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的需求。

向对方传授知识和技能,当对方掌握后给予认可和夸奖,可以激发对方的学习欲望,同时也也能令对方确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夸奖的原则:首先要让对方清楚地知道哪里做得好,为什么做得好。突出因具体过程及细节所带来的成果;夸奖应尽量当众进行。

2) 责备

责备技巧的关键在于,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而不是批评对方的“品性”和“态度”;应该基于充分的理由,指明对方哪里做得不好;最后面向未来,向对方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直到对方做出积极的回应。

责备时应尽量选择一对一的场合,避免借题发挥、最终变成单纯的说教。

调整力:确保整体平衡发展;

中介力,在人与人之间起联系作用;

推进力:向成功方向作出引导

构成协调力的要素:

1. 专业知识;

2. 丰富的人脉;

3. 把握对方的需求;

4. 本质的开朗,遇到困难能自发地努力工作,积极解决问题。

5. 不懈收集信息的日常活动;

6. 设定共同目标,有计划地推进;

7. 在多种利益或语境间促成共识的达成;

8. 适当的时候作出建议或规劝;

9. 不懈努力的勤勉态度;

10. 为人诚实。

1. 职业生涯是偶发性学习的积累,灵活利用各种机遇,使其成为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点。

2. 12种能力间的关系

这12种能力大体可分为“对人能力”、“对己能力”和“对课题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就对应着“胜任素质”的能力。无论具备多少学力类的基本能力、技术、知识等技能,如果这12种基本能力不够充分,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希望就很渺茫。

决定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学校品牌,也不是资格证书,而是如何掌握对应“胜任素质”的12种基本能力。

3. 培养“自我概念”

反复自问:

1) 自己有哪些强项和弱点;

2) 目标是什么;

3) 有怎样的价值观

4. 阶级顶端的风景

“阶级顶端”绝不是高收入或出人头地之类的状态,关键在于找到一种建立在与自我概念相呼应的标准之上的合适感。到那时,即使世间普遍的标准与自己的标准不同,也会觉得无所谓。你会觉得,“年薪比别人高”、“比同学更快发迹”、“有名誉的地位”、“华丽的学历”、“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工作在人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生是否幸福。而在“职业阶级”的顶端等待你的,是能让你切实体会到自身与工作构建和谐关系的空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