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3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学习用坚定、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

  2、理解歌词内容,体验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图谱(画有阳光雨露、新树枝、小松树等)

  【活动过程】(预设)

  (一)熟悉旋律

  1、播放歌曲磁带,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旋律,说说对乐曲的初步印象(丰富:欢快、活泼等词语)

  2、继续欣赏旋律,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打身体的各个部分。(多遍)

  3、教师选取幼儿拍打动作,编成小组合,集体共同随音乐游戏。

  鼓励幼儿随节奏拍打身体,拍出声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并且感受乐曲的欢快。

  (二)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歌曲多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复唱该句,以表示肯定。

  2、重点理解阳光雨露、哺育、新枝叶等词,并出示图谱以帮助幼儿理解。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方,带幼儿学唱歌曲二三遍。

  2、幼儿自由结伴歌表演请幼儿自由找一同伴,分别扮演小松树和小朋友进行表演,然后互换角色。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一、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习两声部轮唱。

  2、借助图谱、指挥,保持两声部的和谐。

  3、培养专注的学习态度。

  二、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演唱歌曲。

  2、两声部轮唱图谱。

  三、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幼儿看图谱或指挥演唱。

  2、幼儿边唱边表演。

  (二)学习二声部轮唱

  1、欣赏范唱,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2、出示第二声部图卡,引导幼儿摆放在图谱相应位置。

  3、师生、生生合作用二声部形式演唱。

  ﹙三﹚全体幼儿用轮唱的方式合唱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音乐《云》

   重点难点

  1.初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2.学习用轻声演唱。

   教学目标

  1.感受3/4拍歌曲的节奏特点,学习用轻声演唱歌。

  2.培养幼儿初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

   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

   教学准备

  儿童

  经验基础

  感受云前进的速度

   环境准备

  场地、磁带、钢琴、图片。

   过程与策略

  一、钢琴伴奏,在旋律的伴奏下,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进一步感受旋律的特点。

  二、幼儿观看图片中的内容,理解歌词内容并有节奏地说歌词。

  1.看完图片后并提问。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歌词内容,熟悉歌曲。

  3.并根据图谱有节奏的根据3/4排的节奏有节奏地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可以合拍子。

  2.随音乐学唱歌曲。

  有 效 语 言 设 计

  1.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入场吧!

  2.那我们一起来发音练习。

  3. 你看到了什么?白云和蓝天各市什么颜色的?并说歌词。帆船里面装了什么?为什么走得这样慢?雨点落下来以后可以帮我们做什么?

   环境辅助

  主题的引入

  出示图片

  理解歌词

  学唱歌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动画片《猫和老鼠》是一部深受幼儿喜爱的片子。故事讲述了黑猫汤姆受尽老鼠杰利欺负的事情,诙谐、幽默。幼儿对于老鼠那种不畏强大、机智勇敢、聪明幽默的表现非常喜欢。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了一首情节幽默、诙谐的歌曲——《老鼠画猫》,让幼儿感受歌曲的不同风格,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并尝试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活动目标】

  1、能自然、轻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

  2、初步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活动中会控制自己的歌声。

  3、尝试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大老鼠头饰一个,小老鼠胸饰与幼儿相等。

  2、纸、笔与幼儿人数相等;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宝宝们,前几天,妈妈发现了一个地方有好多油,我们现在去弄点来吃吃吧。(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幼儿律动)

  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播放课件),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猫趾高气昂地走了。(猫来了,赶紧躲起来呀!)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所以,活动一开始,我采用了游戏的口吻激起幼儿的兴趣,我做鼠妈妈,孩子们做鼠宝宝,夸张的语调再配以随乐的律动,迅速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把孩子们带进我预设的情景。很好的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了全方位的铺垫。)

  3、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好疼呀!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评析:随着游戏的进一步深入,我通过受伤来让孩子们提炼出歌词的相关内容:眼睛小,爪子少…。为下面的理解歌词做准备)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1、初步感受旋律:

  (1)鼠妈妈:看来这儿并不安全,咱们还是回家吧!(随着歌曲旋律,鼠妈妈带着鼠宝宝回到座位上。)

  (2)鼠妈妈:宝贝们,咱们折腾了一天,很累了。赶快休息一下,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3)(睡眠曲响起,众鼠作睡觉的样子,其间鼠妈妈不断发出笑声。)"哈哈,我刚才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有只能干的小老鼠把讨厌的大野猫变得不厉害了,你们猜猜看,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老鼠"们议论纷纷,鼠妈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评析:提出问题,引导"鼠宝宝"们自由交流讨论,如何让野猫变得不厉害?在这里我融入了语言领域的教育;《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4)鼠妈妈:乖宝宝,你们的想法和能干的小老鼠是一样的,都想让野猫的眼睛变得小小的,爪子变短,牙齿也没有了…我们来看看梦中的小老鼠是怎么画猫的!(教师边慢速唱歌边将猫的样子给画出来)

  (评析:在此环节中,我边慢速唱歌边按歌词顺序把猫的滑稽样子画出来,以悄然渗透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熟悉歌词,并为后面的孩子边唱边画打下基础。)

  2、理解、熟悉歌词:

  (1)鼠妈妈:小老鼠画的猫和大野猫一样吗?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小老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逐步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评析:在充分分析、理解教材后,我觉得这首歌曲中,幼儿对老鼠画猫的顺序不容易掌握,很容易把歌词颠乱,于是,我在让鼠宝宝观察、比较梦中的野猫和现实中的野猫的区别以后,教学时尝试运用歌词记忆图来记忆歌词。)

  (3)"宝宝们,一起跟着妈妈来说说小老鼠是怎样画猫的。"(指着课件上的图片随着歌曲旋律按节奏读歌词。)

  (4)"看着这样的猫,小老鼠的心情会怎样?"(很高兴、很得意、很开心??)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图片上小老鼠的眼神、尾巴、姿态等)请幼儿学学小老鼠得意的样子。

  (5)"我的宝宝们真能干,那我们一起学着小老鼠来得意地唱一唱。

  (6)我的宝贝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有趣、滑稽??)那我们再来唱一遍,要把小老鼠的得意和歌曲的滑稽味儿唱出来。

  (评析:本环节提高了难度,要求幼儿将歌曲诙谐有趣的情绪通过声音和动作表现出来。对于滑音的处理,我设计了一个箭头向上的标记;说白的一句要求幼儿正确表达并得意地演唱;唱到"胡子要画翘"的"翘"字时提醒幼儿语言要突出。对于这些细节,由于处理得当,幼儿掌握较好。)

  (7)鼠妈妈:宝贝们,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只这样的猫?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吧!(音乐旋律起,幼儿根据音乐歌词画猫。)

  (评析: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歌曲有更深的印象,我让幼儿一边听歌曲,一边来画画。在唱唱、画画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8)"小宝贝,你们的猫画好了吗?让我们用歌声来检查一遍。"(拿着自己的画,随音乐一起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课件上的猫出现,众鼠蹲下)鼠妈妈:看来,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评析:《老鼠画猫》整首歌曲幽默、诙谐,所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我也运用了游戏的形式:一声猫叫后,众鼠随乐一起跳起来,活动结束。和整首歌曲的风格相呼应。)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A段轻快活泼,B段紧张急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赋予音乐小动物在森林中玩乐遇到险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

  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PPT3)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兔跳跳跳》是一首情境性、游戏性较强的歌曲,旋律轻松明快,歌词简单易懂。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记住歌词、学会演唱并不是难事。因此,活动设计中我的定位是既要让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演唱这首歌曲,还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唱好,让幼儿既体验到歌唱的快乐又掌握一些简单的歌唱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歌唱表现力,激发幼儿喜爱音乐的情感。

  活动以带"小兔"去树林玩这一情境为主线,在游戏化的轻松氛围中从熟悉旋律到理解歌词,从学会演唱到多形式表现。前后呼应的游戏环节和情境设置,意在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活动的趣味:多形式的演唱和情趣化的引导,意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歌唱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活泼欢快,学会演唱歌曲。

  2.学习用衬词的方法为歌曲的部分乐句伴奏,在多形式的演唱中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3.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伴奏音乐,大灰狼头饰一个,表现歌词大意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韵律表演,感受旋律

  1.谈话引出活动主角,学习用弹性的声音进行演唱的方法。

  2.在《小兔跳跳跳》的音乐旋律中,幼儿随教师做简单的韵律动作,熟悉歌曲的旋律。

  (在趣味的情境中通过肢体动作和跟旋律说衬词这两种形式的结合,既达到熟悉旋律、感受乐曲结构的目的,又让幼儿的声音得到了很好的预热,为接下来的演唱做好铺垫。同时,学习有弹性地说衬词还为接下来的演唱埋下伏笔。)

  二、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一遍。

  提问:小兔跳到了什么地方?它听到了什么?又会碰到谁?

  2.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图谱,并引导幼儿一一学唱相应的乐句。

  3.幼儿集体完整跟唱歌曲若干遍。

  (从完整欣赏到逐句学唱再到完整表现,分步走的教学方法便于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层层递进的活动环节让学习更有序和有效。)

  三、练习衬词,演绎歌曲

  1.出示小兔脚印图谱,引导幼儿学习第一句配衬词演唱的方法。

  2.引导幼儿选择适宜的衬词用以上方法表现第二乐句。

  3.将幼儿分成两组,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整表现歌曲若干遍。提醒幼儿看教师的指挥,合理处理好自己的声音,注意两种声音的和谐与美感。

  (通过图谱这一有效支架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两个乐句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幼儿会唱、唱好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倾听、发现、提问等,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演唱的困难,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让幼儿不仅学会演唱这首歌曲,而且能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唱技能,为今后的歌唱打下基础。)

  四、游戏表现,寓歌于乐

  告诉幼儿游戏名称,交待游戏玩法,师生共同玩游戏若干遍。

  (在有趣的游戏中检测和巩固幼儿对歌曲演唱的成效,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歌唱的美好和快乐,寓学于境,寓歌于乐,寓乐于情。)

  附歌曲:小兔跳跳跳

  关于情趣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情趣音乐教学"是教师依据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选择、设计和组织实施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活动引导,借助语言、图谱、故事、情境等载体,师生共同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从而引导幼儿获得愉悦的音乐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技能发展。我所倡导的情趣音乐教学中的"情"和"趣"分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情"主要体现在:

  (1)选择能引发幼儿情绪情感的音乐作品--即作品的情、内容的情;

  (2)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引发、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即教师的情;

  (3)通过作品的情和教师的情去激发幼儿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也就是幼儿的情。

  "趣"主要表现在:

  (1)根据幼儿发展需要选择幼儿喜欢的、能充分激发幼儿情感的、有趣味的作品--作品的趣和内容的趣;

  (2)趣味化的活动过程;

  (3)教学方法的激趣。

  在实践中,我这样让音乐教学凸显情感,突出趣味。

  1."设境"--设境激趣。即创设富有情趣的游戏化情境,在好玩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和体验音乐,激发其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是情趣音乐教学的第一步,是活动的设计环节。如在上面的这个歌唱活动中,教师结合歌词,通过简单的语言让幼儿置身于小兔去森林游玩的情境中,先玩一玩小兔跳蹦蹦床的游戏,然后听一听小兔到了哪里、碰到了什么?学一学歌曲,再玩一玩碰到大灰狼的游戏,这样好玩而有意思的活动孩子们肯定喜欢。但在实践中我们也要切记,一切情境都是为目标和内容服务的,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颖、好玩、有趣。

  2."导学"--支架导学。这是情趣音乐教学的第二步,是活动的路径和支架。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适合的教学图谱、儿歌、动作等直观、具体的表现形式,以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作品内容,从而更好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在上面的歌唱活动中,我选择了图谱作为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和学习两部分声音合作表现的支架。教师首先通过幼儿的倾听呈现不同乐句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然后再呈现表现小兔跳跃的脚印以帮助幼儿很好地掌握每个衬词出现的地方以及它的节拍。这种一目了然的方式,不仅非常方便幼儿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它能很好地解决两个声音同时演唱时的速度和节拍,教师只需要提醒幼儿看着自己演唱的部分跟着教师的指挥唱就行了,这样简洁明了的方式,让两个部分的声音在表现时更和谐,让教学更有序、有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能以小朋友喜爱的小白兔形象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兔妈妈带孩子到草地学本领、玩游戏为线索组织活动,将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幼儿在活泼、有趣的模仿动作中,轻松愉快地进行锻炼。活动中,幼儿积极活跃,双脚夹物跳的方法掌握得很好。在第一次尝试活动中,很多幼儿想出了与众不同的运送办法,我都能加以肯定,再次双脚夹球跳那个部位更稳尝试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尝试,然后总结方法,孩子非常踊跃参与,并很快掌握了方法。游戏环节,幼儿都能用双脚夹物跳的方法运蔬菜,来回路线分开,幼儿秩序整然。本节课我虽然注意了游戏化、注意了给孩子适度自由空间、注意了小结、但还是有所不足,如游戏环节,第一轮孩子掌握了方法,第二轮我没有让能力强的孩子尝试一次运送两个或三个蔬菜,让能力强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注意个体差异,还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设计:

  《太阳,您真勤劳》是音乐教案中的歌唱活动,是表达自己对勤劳的太阳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太阳给予我们光明和温暖的感激之情。而大班幼儿对于这类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纲要》中艺术教案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精神,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倾听音乐磁带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在了解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太阳带给人们的光明和温暖。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愿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太阳从海面升起的画面。

  物质准备:录音机、磁带;可操作的图片(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操作图片(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情景)。

  师:你们知道太阳在干什么吗?

  师:请你们回忆一下,太阳升起来后,我们有什么感觉?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自己的这种感觉呢?

  师:太阳能带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们一定要谢谢他,老师这里有一首歌,就是感谢太阳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想学,对吧?

  二、分析歌曲内容。

  教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倾听、欣赏。

  师:你刚才听到了些什么呀?

  师:为什么会说太阳勤劳呢?

  师:如果太阳不勤劳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音乐磁带。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的听,比比看谁的小耳朵最能干,能听出歌曲里的好听的声音。

  师:你听出来了吗?是哪一句?你愿意把这一句唱出来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吗?

  师:老师也觉得这一句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2、教师再次播放音乐磁带。

  教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学唱歌曲。

  师: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

  师:这一句是挺难的,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要是太阳听到了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用最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给太阳听吗?

  四、尝试表演。

  师:请小朋友们扮演太阳从“海面”上升起,一边唱歌,一边按照歌曲节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动作。

  师:老师来扮演太阳,请你扮演自己喜欢的某一物体,一边唱歌,一边按节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动作。

  五、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首好听的歌也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活动反思:

  我感觉好的方面有,这节活动课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太阳是孩子比较熟悉、亲密的朋友,所以幼儿无论是在学唱歌曲时还是表演时都显得比较主动、积极。通过形象有趣的图谱方式表达歌词内容,浅显易懂,帮助幼儿不仅能很快的掌握歌词内容,而且能较轻松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有,刚开始时我是以歌唱为重点的,可是在学习时有好几个在以前的城西已经学过了,都会唱了,因此我马上改变教学思路以创编动作为重点,可是在教时我没有很好的把每一句唱完整,分段不够好,就如冯老师说的会让幼儿理解错误的,还有我对于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握还不够紧凑,导致拖堂现象。如:请幼儿创编动作时,有的幼儿已经做的很好了,我还让其他幼儿继续想动作,就浪费了好多时间,还有在歌唱时如果我当时能够边弹边让幼儿跟唱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帮助幼儿唱准了节拍。活动过程中,我还未能全面地顾及、观察到所有孩子的行为,感受。没能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中与活动关联的好的地方给予及时表现。如:在请男生演唱的时候,有几个女生已经随着歌声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当时没有顾及她们的感受,还是自顾自地按照设计好的环节进行下去。如果当时我能够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请个别幼儿或集体进行歌表演,那样活动会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还有在重点部分没有很好的突出,幼儿对休止符还是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今后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