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要培养怎样的良好生活习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3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可减少一些皮肤病,寄生虫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的发生。 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无牙刷、牙膏时可用盐水代替。勤洗澡、换衣服、剪指甲,不乱挖耳朵、鼻孔,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合理组织体育锻炼,激发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2、培训良好的睡眠习惯

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受环境影响的,有的孩子让抱着睡,这一定是家长培养而成的,而晚睡晚起往往是跟随大人晚睡的习惯造成。要纠正这种现象,首先要培养孩子放到床上能自己入睡的好习惯。其次要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习惯。到了睡觉时间,要给他创造一个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光线柔和舒适安静,不要大声吵闹,睡前不要过分逗弄孩子,不要让他太兴奋,也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上床前让孩子解好小便。如果孩子一时睡不着,不要吓唬他。否则,会使孩子睡不好。一旦孩子有了规则的睡眠习惯,就要保持这种习惯,不要轻易变动。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定时定量定点吃饭 

2、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3、让孩子自己吃

4、慎选零食和饮料 

4、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许多孩子生活习惯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小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造成的。

5、少看电视、上网、耍手机,养成读书好习惯

读书时要阅读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可以是一些带图的故事,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电视剧的剧本。等孩子喜欢上读书之后再去读一些大部分的书。家长也可以陪着孩子读,在陪读一阶段之后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读。

6、培养礼貌待人

培养孩子懂礼貌,应从父母自身做起。因为孩子的礼貌语言、礼貌行为都是来自对成人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如果家长平常都不用“礼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诉孩子要讲礼貌,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良好的礼仪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就能够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所以,父母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榜样。比如,见到熟人应主动用“您好”等文明语言来问候和打招呼;和长辈讲话要用尊称和敬重的口吻,即使在背后也不能当孩子面对长辈指名道姓;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和长辈入席,并注意饭桌礼仪,同时告诉孩子不能私自开始吃饭,要正确使用餐具,不能高声喧哗、乱夹和乱丢食物等。

7、培养初步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要注意不把一些危险性的物品放置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如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要妥善安置,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其次,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提醒,尤其是外出时不要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遵守交通规则等。第三,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妈咪爱婴童幼儿活性益生菌粉剂

¥153

gb好孩子 婴儿湿巾80片*24包

¥229

澳牧儿童成长牛奶200ml*21盒

¥169

小白熊奶瓶消毒器

¥549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