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农民工之妻的作品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词牌简介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本词牌为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艺术赏析与评价
《蝶恋花·农民工之妻》词韵格律工整,词句深入浅出,形象逼真,上口易懂,具有现代诗歌与传统格律诗词的双面特征。它以赋的创作手法,描写了一位我国内陆农民工的妻子,对其在东南沿海打工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词的描写与抒情细致入微,真实感人,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阕。前三句开门见山:“一箧家书同枕宿,抱抱读读,魂系留村妇。”以“山村妇”三字点名了对象的所在地、身份。以“家书”的“一捆”之多,以“抱”与“读”字的叠加成句,表达反反复复地时时紧“抱”着,时时细细地品“读”着,她那丈夫从千里而来的字字句句的消息与牵挂之言,以及墨香与亲人的气味。生怕漏了点什么,或再忘了点什么。她甚至入睡了也要“同枕宿”,或紧紧温暖在自己的怀里。这独守空房的她,虽然与心上人相隔遥远,天各一方,却“魂系”两端,真乃“人相隔,情相系”。短短16字,非常形象、生动、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农民工之妻”那牵肠挂肚的思念。读来感人肺腑,怎不叫人泪水纵流。
写到这里作者还不罢休,再从生活的又一个片段进行了深入与拓展。“黑夜梦迎千百度,远天望尽东南路。”那寂静的夜啊,她终于睡着了,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或许带着微笑,或许带着疲惫;或者胖了,或者廋了,反正带着一家人的生活依赖与希望来了,来过年团聚了?来一起春种秋收了?不!这只是那梦中千百次的欢乐!当雄鸡叫晓,催人梦醒的时刻,那一切都化为了云烟。她,又要开始第二天的耕作了。无论是在田间,还是在地头,每当劳作的喘息之时,她总是时时眺望着远方,眺望着通向那蒙蒙的“远天”的“东南路”。那是一条“心上人”远去的“路”啊!她爱那条路,因为那条路她俩还演绎过“十八相送”,只有那条路才会带给她与亲人相逢的希望。但,她也恨那条“路”!恨它为什么那么长,那么远,恨它湮没了自己的心上人。
下阕。作者将时空扩展开来,紧紧扣住“思念”这个思想主题不放,从上阕的一时一处转入一年一度,即以“花谢花开寒与暑”为象征的春夏秋冬,用我国传统的以“明月”寄思情的艺术手法,描写词中对象在一个个寂静的明月之夜孤独地“伫侯凝神,对月遥相顾。”“望月”是我国古代诗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尽管并不新鲜,但却用得恰到好处,催人泪下。这是从“望尽东南路”的另一个生活侧面来深化主题的,它使事件和人物更加全面、丰满。所谓“相顾”,显然是指两向的相互思念与担忧。对此作者惜墨如金,只用一个“相”字来表达词中未曾提到的农民工相同的内心世界,表明“思”与“爱”的双向性与真实性,使内容更加完整。词的最后,作者以议论的方式作结全篇。在最后“春种秋收农事复,相思甚比耕植苦。”的两句中,表达了一个现代农村女性所要承担的中国历史未有过的替代男人的农耕重活,但也只用了“农事”二字画龙点睛,点到了人们都能想到的其肉体所承受的重压和痛苦。这种肉体与内心情感的双重痛苦,与古人诗词中所写的那些不劳而获的女人独居私房或闺房的单相思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历史未有过的时代特征。那么经此铺垫的最后“相思却甚耕田苦”一句,人们不再言而自明其相思之苦达到了何等的程度了。至此,词言已毕,词意完满。
本词以赋为主要手法,展现了一段段农民工之妻生动鲜活的生活动画。通过采用大量的动词,如上阕:“宿”、“抱”、“读”、“系”、“迎”、“望”等等,使人和事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感人。词中的用字用句有“虚”有“实”,有“静”有“动”,有“点”有“染”,有“繁”有“简”,和谐统一。以赋为主的手法,从“家书”到望“月”,浓笔重彩,细致入微,感人肺腑,从而构成了一首反应时代特征的好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