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婆姨绥德汉,千沟万壑大舞台,陕北行5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承接前篇:靖边,听千回百转信天游,于七彩波浪谷让思绪飞,陕北行4)

对陕北榆林的认识,过去仅限于对众多文艺作品的阅读。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世世代代的苦寒生活……辗转叹惋的陕北民歌……就是我对榆林的初浅印象。此番路过,算是多了一些直观认识。再不了解陕北的人,但可能也听说过“米脂婆姨绥德汉,清涧石板神府炭”的民谣。如果头一句属于人文描述,后一句就是物产特色了。据说貂蝉是米脂的,吕布是绥德的,这儿的女人美男人帅那就是自然而然的啰。这首赞美陕北人杰地灵的民谣传播力很强,陕北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020年8月的这一天,我们从靖边进入了绥德,不一会又进入了米脂县。从绥德到米脂路程共约40公里,两城之间有一个名叫四十里铺的小镇,距米脂城40里,离绥德城也40里,所以叫四十里铺。当然依序也就有了十里铺、二十里铺、三十里铺。

这里是,位于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局部俯瞰图,黄土高坡似乎已成良田美景。因为这里有个姜氏庄园,所以刘家峁村也远近闻名。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腹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升高无人机,一览众山小。我惊喜眼前所见的壮阔。

刘家峁位于无定河东岸,据说因为刘姓最先居住于此而得名。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也是榆林境内最大的河流。可是因为路行太过于匆匆,在此我没有见着河流的踪迹。

查阅资料,才发现王维于此还有一首《榆林郡歌》诗:“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千里万里春草色, 黄河东流流不息。”这不仅是对榆林环境的表现,也应该是诗人王维当时的心境写照。

山头处最显眼的是一排排风力发电机,在蓝天白云之下、千沟万壑之上,大风车随风转动,那不仅仅是美景,更是传递着一种无限的能量。这应该是千千万万风电人,将能源转型的杰作,那也是黄土高原人心中的太阳。

黄土高原因生态脆弱、土壤侵蚀剧烈而闻名于世,对于黄土高坡的百姓来说,水才是最贵重之物。长期以来,陕北人不懈实施坡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断为治理高原水土流失而奋斗努力,再加之最近几年风调雨顺一些,高原上的绿植也眼见多起来了,流入黄河的沙子也因此大量减少。有专家还说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黄土高原于广袤、雄浑中虽然也透着苍凉,然而峁梁起伏、沟壑纵横的绿植,又给大地以重生,给人类以希望。退耕还林还草,确实意义重大,然而耕地面积缩小,又形成了新的困局。

耳边似乎飘来当地人粗放率真的歌声:“陕北的山来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毛格闪闪的眼睛粉格丹丹的脸,米脂婆姨赛天仙”……歌声婉转在这里的坡坡坎坎、沟沟弯弯之中。

记得有人在相关书中这样写过:“榆林人的性格如同陕北黄土高原特产的小米一样,晶莹明亮,质粘味香,储存数年,米质不变。焖成干饭,香甜松软,越嚼越香,回味无穷;煮成稀饭,色正味爽,粘糯爽口,清香四溢。”我想,总有那么一日,我会再来于此,体验这黄土高原小米与人的特殊味道。

当年,榆林因为贴近北边的毛乌素沙漠,人们太过穷困。现在不同了,榆林已不再是古老、荒蛮和贫困的代名词,地下丰富的天然气、煤矿资源正被不断开采利用,能源、化工产业正在兴起,榆林人将更加现代、文明和富裕。

我们把视线放低,看看眼前。车,疾驰着,老窑洞、新窑洞,也一扫而过。不知为什么,很少见到三三俩俩的人群,就连白发苍苍、垂暮的老人和光屁股娃娃都很少见到。

曾经有幸读过这样一篇为陕北深切呼号的文章——《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陕北》,其中写到:“改革开放30年,陕北向着小康一路狂奔,有不少人已经跑到了财富的终点,却蓦然发现自己的精神是寂寞的。"这篇文章就是出生于榆林市榆阳区瓦窑沟上巷、西影导演何志铭,两年前所写。这是一个陕北人对陕北过去与今天最情真、最深重的思考。

这位见证西部电影从崛起到走向辉煌的导演,继续这样写到:“陕北文化的缺失与忽略,似乎表现在了不重视人才,更缺少人才生长的环境。所以大学生走了,美女走了,连大款对生养他的土地都嗤之以鼻,去了西安、上海、北京,甚至远到山东海滨城市青岛买房定居。”现实如果真是这样的,那真是令人叹息了。

车行很快,姜氏庄园就在了眼前。

这就是传说中的米脂乔家大院 。

我们于此,浮光掠影、初浅领略,这黄土高原上庄园的蓬勃大气。

人很少,我们的到来才似乎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这是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私宅,其宅主为陕北大财主姜耀祖,庄园建于山腰,很是森严。

通道陡峭,且严于防患,院内处处联通。

庄园布局依当地常规,分为:院前、下院、中院、上院四层,每层都有独特的设计及特色,同时兼具美观和实用性。

院院通达,却又相对独立。

充分利用了山势地形,严御外侵。前可守,后可退。

主体建筑特色:即陕西地区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合院式的影壁元素,也被加在了这所庄园之中。粗犷中不乏精致,从细节处就可以看出建筑的考究,美观而实用。

守园的主人家今天家遇白事,我们就不便深入,走马观花匆匆出宅。

姜氏庄园庄主姜耀祖何许人也?据说也是一位靠卖砂锅起家的商人,当年如何富甲一方,从这座耗资巨大的庄园就可见一斑。

时过境迁,人们淡忘了万恶的地主阶级对当地百姓的种种豪横欺压,留存的是这座幸存庄园的建筑之美学价值。呵呵。

我们继续前行,下午我们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一个与姜耀祖们似乎完全对立的地方: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它位于佳县县城西几公里处的佳芦镇神泉村。

中国 历史 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初建时的纲领:1 .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 社会 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 .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 社会 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4 、联合第三国际。 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消灭私有制。

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悄然崛起,再经历抗日战争时期的浴血奋战,终于进入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面对国民党“动员戡乱”,党中央转战陕北,拉开了新一阶段战略进攻的序幕。

这就是佳县第一座革命纪念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

据载:在神泉堡居住的57天期间,毛泽东主席起草了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修改审定并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在这里,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题外话插播:中共中央机关于神泉堡所住的这座大院,当时院主名叫高继荣,为当地一开明财主。当然你可以不知道高继荣,尽管他让出住宅为革命做出过贡献。可是,高继荣的儿子或许你有所耳闻,那就是曾在1983-1988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高景德。高景德或许你也可能不知道,但高继荣的重孙子你可能就知道了,那就是名噪一时的文化名人高晓松。这样的 历史 渊源,真的很有些意思。

墙头的山花还绚烂着,令人眼前一亮。

这座院子,仍然是陕北典型的窑洞院落。

这里,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

这就是当时联接全国的、指挥全军的通讯设施,我们常在电影电视里面见着。同行一朋友曾经是部队的通讯兵,他内行的为我们讲解这套设备的通话原理,以解除我们的好奇之心。

当年的通讯班室内陈设。

许多重要文件,就是于此发往全国各地,有力地指导了全党全军的各项工作。

会议室

进得上一层院子,左起:陆定一旧居、(左二没写)、周恩来旧居、毛泽东旧居、任弼时旧居。

这就是中国革命最高领导人生活与工作的地方。

纪念馆以下面四个重要内容部分,具体展现了党中央转战陕北的 历史 过程。

扭转乾坤:

运筹帷幄:

鱼水情深:

走向胜利:

这是上院与下院之间的过渡带。

据说党中央机关在神泉居住期间,毛泽东主席还先后到佳县城及附近的几个村镇视察和居住过。离开时,途经乌龙铺住一晚后,前往了米脂县的杨家沟。

从李自成农民起义,到现代史上的陕北革命……陕北,在中国 历史 的大舞台上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方向与命运。 历史 曾经给了陕北以重要的机遇,如今新的能源革命或许又是一次新的 历史 机遇。

谢谢朋友们坚持阅读于此。敬请继续关注,后文待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