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识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管理情绪,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情绪。其实,很多情况下,青少年某个时间的情绪与引起情绪激烈反应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关系。相反,他们可能是经历了其他事情,产生了烦闷的情绪,而他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时候,就容易“毫无理由”地对家人发脾气,将内心的不愉快投射到别人身上。所以这位孩子对母亲发火,不一定是因为母亲的一句提醒,也可能是因为经历了其他不愉快的事情,比如:题目没有做出来、和同学有点不愉快、内心积攒的压力太大等等原因。
二、帮助孩子了解情绪1允许孩子有情绪在大部分父母眼中,孩子不听话、有脾气就意味着无理取闹,所以会有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哭”、“要听话”,这样才是好孩子。孩子不听话,家长就生气。不允许孩子有情绪,却允许自己有情绪,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情绪开始就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没有正向、负向之分。所以不要阻止孩子有情绪。2帮助孩子接纳情绪情绪虽然没有正向、负向之分,但是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影响。要帮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为伴。通过以上三个点,层层递进,形成这样一个过程:“我看到你现在非常生气。”确定孩子的情绪表现是什么;“没关系,你想生气就生气。”允许孩子有情绪;“我陪着你,有什么事都不用担心。”表达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接纳感:接纳自己的情绪,感受家长对自己的接纳。
三、帮助孩子应对情绪失控1转移注意力首先,远离产生情绪崩溃的环境。带孩子离开当前环境,进行5分钟简单的活动、锻炼,或者随便聊聊无关的话题。如果无法离开当前环境,就要主动将注意力从负负面事件中解放出来,调整关注焦点。当我们的注意力能从中解放,才能进行理性评估。可以让孩子尝试呼吸冥想,关注每一次吸气和呼气,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
每个人都有脾气,不止是成年人,同样孩子也有。很多父母都反应,孩子脾气太糟糕了,尤其是2岁之后,经常哭闹、还会打滚,有一点不称心,就会摔东西发脾气,这需要家长的引导。
在生活中,父母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相处久了,自然而然就会被对方身体的一些特性学习。而且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展露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会被这种气氛影响,自己慢慢也会有暴脾气。
除了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孩子特别爱反抗家长。在小时候也要一段时期也会反抗。也就是两岁之后,这段期间,大多数孩子都有很强的主观性。经常说的最多的就是“不”,来挑战家长的权威。所以这也是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经常发脾气,这样其他的小朋友会远离你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和坏脾气的孩子交朋友。提前给孩子灌输不能乱发脾气的理念,好好地引导孩子培养好脾气,可以避免孩子将来脾气暴躁。
有些孩子的脾气爆,不是父母说教、冷处理就能管得了的。这是可以适当的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惩罚。例如,如果发了一次脾气,就要罚站10分钟,而且还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首先,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控制住自己不要乱发脾气。
2.找到孩子失控的原因。
在伦敦牛津医学科学院的一次会议上,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彼得·琼斯表示:“经研究人类大脑并非很快就成熟了,而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达到成人状态,差不多要到人们30多岁左右。”
这就意味着,没有成熟的大脑,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都有待完善。
年满十八岁的成年人都可能会因为脑部发育不成熟,而不能用理智去控制情绪,何况是各方面都有待发育的孩子呢?
所以说,在孩子愤怒的一瞬间,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去责备他失控的情绪,而是应该关注情绪背后孩子内心的呼唤和渴求。只有找到了孩子情绪失控的真正原因,一切问题才有能迎刃而解。
3.面对这种情绪,我们要做的是试着去理解,去接受,去引导,去安抚,而不是强行阻止,把孩子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4.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过: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是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都会面临很多问题,当他们用发脾气来表达情绪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和激化这种情绪,而是要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知道:作为父母我始终是与你站在一起的。
有爱的父母,都会从孩子的哭声中准确接收到求救的信号,化身超人把他们从情绪的沼泽中拯救出来。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这样的父母,用温和的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父母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慢慢学会控制情绪呢?
第一步是,不对情绪做价值判断;
第二步是,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和发泄情绪的边界在哪;
第三步是把情绪和问题分开,搞定情绪后,再去解决背后的问题。
1、第一步:不对情绪做价值判断
我们做父母的常常会觉得,开心、快乐这种就是好情绪,小孩笑得再大声、时间再长,我们都不会觉得有问题。
但如果他连着哭十几分钟,我们就会觉得很有问题,因为认为哭背后悲伤的情绪就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很想改变这一现象。
其实这是对情绪有很大的误解,并不是说悲伤、愤怒这些情绪就一定是没用的、不好的,需要去控制。
如果你能接受孩子遇到事情时很开心,笑一个下午,那你也得接受孩子遇到事情时不高兴,哭一个下午。
所以,你要想让孩子学会慢慢处理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先纠正自己认知,不要把负面情绪视为洪水猛兽,不对它进行价值判断,因为所有的情绪都是有价值的。
2、第二步:引导孩子认识并适当发泄情绪
那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带孩子去认识情绪,并且引导孩子适当地发泄情绪。
很多孩子都不善于表达,不知道自己哭闹背后的情绪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父母发现孩子哭闹了,就可以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目前的感受,和导致这种感受背后的原因。
可以问孩子「你是不是很生气?是什么让你很生气?」「现在觉得很难过吗?」
这种引导式的提问,可以帮孩子认清楚自己的情绪表现,慢慢地他就能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注意力也会更多地放在表达情绪背后的原因。
当然,认识了情绪之后,还是需要发泄,而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引导孩子找到情绪发泄的边界。
这个边界就是:不能伤害自己,不能伤害他人,不能损害公共利益,也不能损害公共财物或者自己的财物。
3、第三步:把情绪与问题分开
但管理好情绪并不是终点,下一步还要把情绪与问题分开。
无条件的接纳,不是说孩子犯任何错误、出现任何问题父母都接受,我们要无条件接纳的是孩子所有的情绪。
很多的孩子会一边哭,一边跟父母讲问题,这样就把情绪跟问题都混在一起了,其实你给他点时间,让他先哭完,然后再理智地去表达、处理问题,情况就会好很多。
第一,让孩子学会暂停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学会暂停,先冷静,再处理自己的情绪。在孩子小的时候,跟他们讲道理是行不通的,这时候家长们可以先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先把孩子从激动的情绪里“拔”出来,不让孩子一直在情绪的泥潭里打滚。等他冷静之后再告诉他,哭闹是没办法解决任何问题的。这样一来,孩子不会觉得家长忽视自己的情绪,更懂得用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第二,引导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长大一些,在他情绪平复之后,家长们要让他能够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些恰当的能够和情绪对应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够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是怎样的。我会利用绘本来教孩子识别情绪,绘本上的小故事会让小朋友更容易去理解情绪的意思。当孩子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时,我们需要让孩子去接纳这些情绪,而不是逃避。教会孩子掌控情绪,而不是让孩子被情绪所掌控。
第三,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常常会让小孩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这其实是不好的。情绪是可以面对的,是不需要被压抑的,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并对他们加以引导,教会他们怎么调节情绪。
第四,家长是最好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在照着家长的样子模仿,如果家庭环境是温馨平和,凡事有商有量,那孩子长大之后也会这样;如果家庭环境是“战火连天”,整天吵架不和,孩子也容易形成易怒、容易和别人争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