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越高的妈妈,越会发脾气,孩子越优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很多人都会认为,要做一个好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情绪平和,不能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怒气,但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

面对孩子犯下的过失,与其乱发脾气,父母们不如学学怎么正确的发脾气。

1.发脾气是孩子的底线和边界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规则体系,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父母来帮助他们确立认知。

这时候,发脾气是最直观的影响方式。

河北一位父亲在经历了辛勤的工作回到家后,发现自家4岁的熊孩子把电视机给敲出了裂痕。

原因是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钻进箱子里,他误以为敲开电视便可以发现喜爱的动漫,所以便找出了家里装修时用的铁锤,结果可想而知。

这位爸爸起先考虑到孩子的年纪小,对电视没有认知,因此耐心地跟他讲明了电视机的原理,并告诉他,下次不要再用铁锤敲电视,电视会坏的。

孩子点头应好。

结果第二天,电视屏幕也被刮花了,4岁儿子一脸无辜地站在沙发前,说自己只是想看看屏幕后到底有什么东西。

看到眼前这一幕,爸爸不再抑制自己的怒火,他训了孩子几分钟,并斥责他一周都不许看电视碰电视,如果没做到的话,就把电视送人,再也不修了。

孩子果然吓坏了,不再像第一天一样敷衍地说“好”。反而认真地履行了要求,每天都会问一遍爸爸:会不会将电视送走。

自此,孩子再也没有毁坏过家里的物品,因为他明白,这些恶作剧都隐藏着相应的后果,不能越过界限。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底线和原则,教育孩子,更应该如此。

父母的情绪宣泄,是一种和孩子之间真实的 情感 互动,它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个行为我非常不喜欢,请不要这么做。

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他今后行为的一道红线。

2.发脾气要把握好方式和分寸

妈妈能永远不对孩子发脾气吗?

答案是不能。

但发脾气时一定要注重方式和分寸

有次带女儿去朋友家玩,她家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出门去同学家了,二儿子晓文只有6岁,是个贴心小暖男。

那天,我们在屋里聊得正开心,突然两个孩子嘻嘻哈哈跑过来。

我一看,发现女儿脸上嘴上额头上都画着口红,晓文还很自豪地说:“看我给妹妹画的妆!”另一手还拿着已经“阵亡”的口红。

朋友一看这场景,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

“晓文,妹妹的脸不是用来画画的,你把妹妹画成这样,妈妈很不高兴!

还有,你把妈妈最喜欢的口红也弄坏了,我非常难过!

口红是妈妈的东西,我不喜欢别人不经过我的允许随便乱动,我现在非常非常生气!”

朋友当时的语气的确“像狮子一样凶猛”,可是却并没有用语言暴力来攻击孩子。

只见晓文撅起嘴跑开了,过一会儿又拿着毛巾跑回来,把女儿的脸仔仔细细地擦干净了。

注重方式和分寸的发脾气,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反抗,还会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了解和关心。

3.发脾气之后,需要和孩子建立心理联结

大部分孩子最怕的一件事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认为自己不被爱的孩子,会丧失安全感,变得胆小自卑。这就是心理联结的断裂。

因此,发脾气之后,我们需要及时和孩子建立心理联结,告诉他们,我们生气只是针对他的行为,我们对他们的爱,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生气而有一分一毫的减少。

这种心理联结,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 游戏 ,一句对不起,也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刚才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戈特曼教授说:

父母要做孩子情绪管理的训练师,关键在于父母不害怕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情绪。

接纳并表达自己的情绪,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孩子:我虽然很生气,但依然爱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