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铁门关建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4

利津铁门关在明朝中期因其作为永阜场和丰国场盐业的重要出海口,成为繁忙的水陆交通要冲,每日船帆如织,吸引了众多国家的商船,包括日本、英国和朝鲜。随着商船和人口的增多,原本的土城破败不堪,居民数量激增,形成了两条主要街道,一通向码头,一通向龙王庙,两侧商家林立,各类服务设施齐全,外地商家纷至沓来开设店铺。



明代百年间,商家朱庄倡议并带头捐资,带动了戏台的建设。商号、船商和渔民积极响应,从胶东运来石材、木材,汇聚了众多工匠和劳力。一年后,一座戏楼和两座寺庙(关帝庙与土地庙)在此矗立,其中戏楼尤为瞩目,位于龙王庙前,分为上下两层,底层为砖圆门,上层舞台木制,楼顶由松木圆柱支撑,金粉装饰,后幕绘有群龙图,被誉为铁门关戏楼。这个戏楼吸引了方圆数百里的剧团表演,每年演出频繁,至少200天。



然而,随着经济繁荣,铁门关也滋生了一些不良场所,如大烟馆、赌局和妓院,尽管政府表面禁止,实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同治十三年,铁门关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维修,外商也参与捐款,包括商人陈红军和张乐民等,他们在戏楼的木柱上绘制了壁画,雕刻了戏台装饰,庙内的壁画也得到了重修,特别是龙的描绘生动逼真。



关于铁门关的确切建年,史书记载各异,有一种观点认为铁门关先于利津城存在,金代已设立千户所,用于防御。《利津县志》记载其在丰国镇,距今至少有700年的历史,最辉煌的时期在明清时期。这些资料揭示了铁门关历史悠久且曾经的繁盛景象。


扩展资料

利津城东北方向35公里处,汀罗镇前关村有铁门关遗址。铁门关是明清两代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几百年前曾驰名省内外。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