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经信经 Credo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2

自宗徒时代起,教会便通过简明的标准条文传递信仰,随后发展为系统化的信仰纲要,如“洗礼候选者的信仰总结”,这些被称为“信仰宣认”或“我信”,也被称作“信经”,如《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亚大纳西信经》等,它们分为阐述天主圣父、耶稣基督和圣神三个部分,是洗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根据需求出现了众多形式的信仰宣认,如宗徒时代的、圣亚大纳修的,以及多个公会议和教宗的信仰声明,如《达玛苏信经》和《天主子民信经》。3~4世纪,信经逐渐形成统一格式,其中《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亚大纳西信经》成为普世通用的信经,各教派如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等都有各自版本。


天主教认为圣经、圣传和信经是信仰权威,强调公会议决议和教皇宣谕的重要性,而东正教则认可前七次公会议决议。新教普遍认为圣经是最高权威,但信经作为信仰纲领。近代,有人认为信经是信仰纲要,而非强制信条。例如,《使徒信经》源于2世纪末,内容强调了天主、耶稣基督和圣灵,后成为洗礼和崇拜仪式的重要部分。


《尼西亚信经》有两个版本,一个源于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强调基督与圣父的同质关系,以对抗异端;另一个是更晚的版本,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特别是在圣灵的描述上。东正教会和新教圣公会在圣餐仪式中使用此信经。


《亚大纳西信经》虽有争议,但其强调三位一体和基督的神性,对西派教会影响深远,而在东正教中地位较弱。而《威斯敏斯特信经》和《三十九条信纲》则是归正宗和安立甘宗的重要信仰纲领,反映了加尔文主义的观点。


信经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教会内部争议,它们既是正统信仰的确认,也是对异端的排斥。现代教会运动试图通过共享如《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这样的基础,寻求教会间的理解和合作,但这一目标还未实现。


扩展资料

基督教权威性的基本信仰纲要。信经一词源于拉丁文credo,原意为“我信”,一些古老信经的经文常以此词开头,后衍化为对这类经文的称谓。最初信经格式并不统一。1~2世纪各地教会信徒在受洗入教前,必须学习和诵读简短的“洗礼认信式”,后形成信规,或称真理规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