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跳槽很正常!我当正教授后就跳了一所著名大学!你为何跳槽?_百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3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关注高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做了多年的人事人才工作,教授跳槽来学校或离开学校的情况也遇到过很多了。正常的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一个学校总是有教授跳槽离开,那是这个学校的悲哀,如果一个教授总是跳来跳去,那是这个教授的悲哀,也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一个学校如果总是有教授这个层次的人才离开,基本上说明这个学校走向衰落。当然,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为领导无方,学校内部人文环境恶劣,那换一个领导说不定能有所改观。而如果是因为地域经济、自然环境等原因,那恐怕很难有回天之力,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必须拿出强有力的措施才缓和的可能。
一个教授如果总是跳槽,像题目说的,换了三个高校,首先说明这个人师德品质有问题。做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只有保证研究方向稳定,团队稳定,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如果不能保证稳定,那多半是出不了成果的。明知道出不了成果还跳槽,这个教授的出发点多半是有问题的。一般来说,高校引进教授,都会签订聘期合同,聘期4年或者5年。如果一位教授跳槽3次,那差不多就浪费了十五年的时光,这样的教授,不值得信任。
所以,进一步说,如果一位教授连续跳槽,还有高校愿意接受,这也是高校的一种悲哀。很多高校就是为了一个人才称号,引进一些教授,但实际上,这些人要么是为了圈钱,要么是为了养老,高校是拿着纳税人握扰的钱来挣一个无用的政绩。我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
总结一下,高校教师,跳槽可以,但频繁跳槽就不可取了,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些政策,限制人才频繁跳槽,让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没有地方可去,没有槽可跳。
我跳了一次槽,从原来的某大学跳槽到现在的大学。
为何会选择跳槽呢?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专业发展和学术前景考虑。
原来的大学,专业基础力量非常弱小:最初只是一个基础课部,负责全校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后来慢慢发展成中文系,但也只是人文学院大类下的一个小系,是学校的边缘学科。学校不重视,专业难发展,人才引进困难,晋升高级职称的指标很少,老师们倍感前景渺茫,跳槽或消极怠工状态成为常态……整个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发展的态势。我2006年跳槽出来,迄今为止已经有10余年,这20余年,这个小小的中文系依然在“原地踏步”,除了在中文系增设了一个新闻专业,其他几无发展。
而我目前就职的学院,是天津市的重点学科困亩,10几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硕士点,博士点,天津市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中心等不一而足。个人所处的大平台很重要,一个好的,蓬勃发展的平台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助力,比如这10余年,我在这个平台上评副教授,拿国家项目,评教授,评博导等都比较顺利,这是好平台带来的福利,如果留在原来的半死不活的系,可能我现在早沉沦了也未可知。我留在原来学校的同事目前事业都是停滞不前的状态,有的好多年评副教授教授都未果。
第二、工作氛围考虑。
如果一个地方人事关系复杂,派系林立,勾心斗角,打小报告成风,搞得每个老师都人人自危,你被迫得拿出很多精力来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你不愿意沆瀣一气,希望有更高一点的追求,这个时候你就容易产生跳槽的想法。这是一种糟糕的工作氛围所导致的辞职模式:人生苦短,没有必要把宝贵的时间牺牲在无谓的人际内耗上。与其蝇营狗苟,不如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即便这意味着段尺旦一种生活方式和节奏的大变动和大调整。
第三、工作收入计。
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但这个原因我觉得是要排在最后的。因为比起金钱,职业前景和工作氛围是更根本的东西。因为你走着走着可能就会发现,我们的奋斗,终极目标其实不是钱,而是与奋斗联系在一起的那种满足感,被认同感,成就感,获得感,后者是奋斗更终极的意义所在。
以上,供参考。
据我了解,大学教授跳槽己愈演愈烈,其原因大致有:
一、晋升问题。一些教师评上教授后就希望有个平台即所谓职务,或处级干部或校级干部。有的多年副处未被转正职也心有不甘。这些人容易调走。
二、经济问题。中西部高校普遍收入偏低,不少教授确实也想调入东南部收入较高的学校。而且高额科研经费与住房补贴也能让部分教授心动。
三、人际关系问题。部分教授与领导或同事关系不够融洽,特别是因某事与领导关系闹僵后,往往被冷落,调走就变成必然。
四、配偶编制问题。目前一些学校编制较紧,一些教授的配偶因学历专业等问题属人事代理,存在随时寻找能解决编制的可能。
当然,调走也还存在其他原因,如小孩就学、照顾父母等。
从调走人的情况看,有极少数高端人才的能力得到了充分施展。但大多数普通教授往往只在经济方面有所改善外,其他方面混得却不尽人意。有的只好频繁调动,成为调动专业户。时下不少高校己意识到对频繁调动之专业户亦不欢迎。
一个教授,只有长期根植于某个学校、某个团体,其研究才能得以持续深化。若频繁调动,恐不利于自身成长,对原学校亦是一种伤害。
大学教授跳槽在目前的中国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跳槽呢?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有很多指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人才的数量。为了能够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人才,现在各个高校都在相互的挖人,从而导致了目前大学教授的频繁的跳槽。
而人才在跳槽的过程当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则就是待遇,一些教授从一所学校跳到另一所学校,导致他跳槽的根本的原因,还是另一所高校能够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高的待遇。当然还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及工作环境。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我国老资格的985高校,历史上的兰州大学实力非常强。在我国的发展当中,应该说兰州大学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高校所处的经济环境好,给教师的待遇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兰州大学人才的大量流失。据统计兰州大学近年来流逝的教授几乎可以组建一所很好的985高校。据说一些东部高校为了能够在兰州大学挖到更好的人才,他们甚至在兰州大学的校门外的一个酒店里面驻扎,随时的和兰州大学里面一些知名教授接触,并向他们提出优厚的待遇,从而将他们从兰州挖到东部高校。这样一种大量的教授跳槽的行为,导致了兰州大学近几年的发展停滞不前,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如果从个人来讲,每个大学大教授的跳槽都是往待遇更好的学校调,都是往条件更好的学校调。应该说从个人来讲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但是这样大量的教授跳槽的结果就是很多地处经济不是很发达地区的高校实力进一步被削弱,从而形成了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这种现象。我觉得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好事情。
当然很多人到了教授之后寻求更好的发展,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一些人在原来的高校工作或者生活都不是很顺利,与学校的关系比较紧张,或者说与同事的相处也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去寻求一个更好的发展,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纯粹是看上待遇,而频繁的进行跳槽,我觉得这种动机可能就值得商榷了。
在中国大学教授跳槽不如外国教授频繁,尤其是需要做实验的教授,建立实验室是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的,如果不是原来的环境特别差或者将来的环境和待遇特别好,一般教授很难下决心跳槽,所以中国的现状是大部分教授基本上在一所学校干到老。当然,现在很多人才计划的教授回国之后,跳槽成了获取高额利益的手段,之前就有新闻说某人才教授跳了几次槽,每跳一次学校都给实验室和住房,但是都是实验室建了一半人就走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并不利于个人科研的发展。
现在大学教授跳槽的很多,因为现在大学教授在西部的钱少,日子不舒服,人毕竟是不仅仅靠着情怀生活的,跳槽了三个大学,这个老铁你是牛逼的不过本人觉得还是务实一点吧,这个变化太大对自己的未来也是不好的,以上就是个人的一点见解。
原来还有这么多说道,早知道我也多跳几次了,清华的美女教授不也是跳到美国了,关键还得有本事,有本事是越跳越好。
这个问题想一想,感觉到,大学教授跳槽和明星离婚差不多,有新鲜刺激华丽的挑战一面,也有副作用存在。比方说,一个人,一生从开始成人了,成家立业后,有过几次婚姻变故,但也离不了多少次,如果能活到100来岁的,机会时间更多一些,一般的活70岁左右的,折腾不了几次婚变。也有特殊的情况,英年早逝了。离婚的次数越多,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越短,即使昙花一现绚丽多彩,也不会是长久绽放的追求。就如同人们对于事业的追求,有的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也还感觉时间短暂了,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更多的事情。事业很难一蹴而就,短时间也很难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