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参与评优活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学校两年一次的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又开始了,说是自愿报名,其实领导希望每一个符合条件的老师都积极参加,无论你是否热衷于此。上一次不得已上台后,我毫无悬念地落选了。领导为此还专门找我谈了一次话表示安慰,殊不知我对这些荣誉没有丝毫的眷念,哪怕教书一辈子还是最低级别的职称我也无所谓。我只想踏踏实实地把每一天的工作完成好,探索出能说服自己的对教育的理解,无愧于“老师”二字。

      从业第五年,我时常处于困惑之中,不知道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是否对得住多年的寒窗苦读,不知道在简单琐碎的小学待了一些年之后我是否还记得那些泡在图书管里为一本好书欢欣鼓舞的日子,不知道在离开世界的时候梦想是否还只是梦想。我承认,我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我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自我提升上,而在这些事情上,我看不到吸引人的意义。

        这半年一直也在读《庄子》,虽读不太懂,但是多多少少也有一点启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斯恶矣”,是《胠箧》中的话。我原来怎么也不太懂这些道理:为什么有了一个好的典型,分出等级,反而会使天下大乱?大概因为在我的求学生活中,我一直是佼佼者,没有体验过落后者的悲伤。

      工作后,我这个985毕业的硕士在小学里时常感到紧张不安,因为学校会不断地对每个班级进行评价,而我总是处在底层。如果是因为我偷懒受到报应就算了,但我一直勤勤恳恳认真负责。长期处在一个被监视被评价的环境中,人会慢慢变得失去自我,因为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而焦虑不安。要么努力迎合他们(服从加上不择手段),要么最后在习得性无助中自我放弃,对工作失去盼望,或寻找其他自我满足的途径,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成无所谓的老油条。领导和员工之间关系并不和谐,甚至于接近一种隐形的敌对关系。又因为标准过于统一,许多有创新想法的年轻人很难施展拳脚,工作的氛围也不活跃。

      对应到班级教学中,我发现老师如果一味地表扬谁或批评谁,部分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甚至于在调皮底下有一个巨大的自卑心理。我们这样很少被表扬的班级,孩子都会更缺乏自信心一些。然而他们真的比别班孩子差很多吗?在同样的教育系统下,平均分配的生源,大家真的是大同小异。我去过不同班级,最好的最差的也就那样,但等级的区分会让他们有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因此,我在每年学期末给学生打等级时会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因为我知道尽管是成绩倒数第一名的孩子,也在每天辛辛苦苦地上学和做作业,每节课苦苦熬过40分钟。他们也是需要肯定的,也想拿一张奖状回家。但愿我的学生,不要太在意名次和外界的评价,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不断地进行心灵世界的创造,每一个人都能抬头挺胸地活着。

                                                                                                                  2020年10月16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