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挪威的森林‖(1)飞行机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笔者按:
关于双语阅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并在每一周留下笔记,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出于对语言的偏好,我在大学时代就接触了日语,这是英语之外的第二门外语,虽然毕业后入职日资合资企业并且接受短期的语言训练,日常工作中多多少少接触日方人员,而且也认真的学习了一段时间,但是终究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激励自己的学习,学习没有其他任何的目的,只是一种爱好而已。好吧,就此开始。每周选择个段落来赏析。

说实话,对这一部书,我只是了解梗概。中文名是《挪威的森林》,日文名叫做《ノルウェイの森》,作者村上春树(むらかみはるき)是读者非常熟悉的日本作家,这部作品也堪称经典。由于要一点一点的啃下这个大部头的巨著,我在这里连故事梗概也不消说,只是抱着一个第一次阅读的心态来打开。

小说的开头,以即将到汉堡机场的“我”(渡边)听到披头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之乐曲,勾起了渡边十八年前的回忆。第一段的描写,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阴郁的背景里面:

译文:三十七岁的我那时坐在播音747客机的座位上,庞大的机体穿过厚重的雨云,俯身向汉堡机场降落。十一月的冷雨将大地涂得一片阴沉,使得身披雨衣的地勤工、扁平扁平的候机楼上的旗帜,以及宝马广告板等一切的一切,看上去竟然同弗兰德派抑郁画幅的背景一般。罢了罢了,又是德国,我想。

《挪威的森林》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松田研一和菊地凛子主演的同名电影两个多小时,始终泛滥着压抑与苦闷。估计导演和演员都仔细研读了原著,整个小说的开头就是这样的布景,写出了一个人、一段经历在他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挥之不去的悲伤。

译文:即使在经历过十八度春秋的今天,我仍可真切的记起那片草地的风景。连日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片片山坡叠青泻翠,抽穗的芒草在十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的天穹。凝眸望去,长空寥廓,但觉双目隐隐作痛。清风拂过草地,微微拂动她满头秀发,旋即向杂木林吹去。树梢上的叶片簌簌低语,狗的吠声由远而近,若有若无,细微得如同从另一世界的入口处传来。此外便万籁俱寂了。耳畔不闻任何响声,身边没有任何人擦过。只见两只火团一样的小鸟,受惊似的从草丛中腾起,朝杂木林方向飞去。直子一边移动脚步,一边向我讲述水井的故事。

我认为作者主要想写一个空灵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特点是寂静和自然,和直子后来在京都山上的疗养院的环境是一样的,但是他的记忆中应该不只是京都的这般风景。他写的这种景色似乎时时刻刻出线在直子的脑海里。他爱直子,也能够理解到直子心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季节像是十月的秋天,天高云淡。大家直到,直子或许是因为受到从小青梅竹马的男朋友木月自杀的刺激才出现精神上的问题。对于渡边,她似乎是有感情,但是她却始终离不开记忆中的木月。木月离开了,她的世界仿佛空无一物,也许只有渡边在她身边的时候他才能够感受到世界的丰富。

而其实,世界在丰富多彩的同时也俗不可耐。直子不像小说中另一位和渡边也有着牵绊的绿子那样的活泼。她的世界因为三岁就跟木月在一起而变得非常纯粹。她和木月似乎成了一个人,一个互相依存的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偏偏又无法真正的结合,这就是悲剧所在。从第一章以及稍后的描写,村上在描写的时候特意把这种精神世界的空洞与单调描写出来,是为了直子后来一些做法做铺垫。这是他小说的主旨,这部小说里有非常纯净的人,那就是直子,也有非常俗气放荡不羁的人,是渡边的好友永泽。而渡边更像一个随遇而安的观察者,却又对任何人无可奈何。电影里面他的口头禅“もちろん”(意思为“当然”,多用于附和别人的说法)看来导演是费了一些心思的,他谁都顺从,不想伤害任何人,但是却无法掩饰自己的表情。也许村上在生活中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作品都是一些心理描写厚重的写法。

从日语表达本身来讲,各种助词以及长句的运用是这种语言的习惯,有的时候读到句子的末尾才明白他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无形中为至美风景的表达添加了哀婉的基调。而连用动词的接续形,一大段一大段的娓娓道来,和回忆的散乱无序相得益彰。注意“まるで别の世界の入口から闻こえてくような小さくかすんだ鸣き声だった。”(字面意思是微弱的声音好像从另外一个世界传来)这一句,实际上说出了他回忆的也许不是真实的世界。渡边可能想直子在另一个世界一定安详纯净,他甚至怀疑自己十八年前的这段经历可能并不是真实发生在眼前的这个世界,他感觉直子似乎来自于另外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不认为电影拍的是成功的,电影的确反映出了青年们的郁闷,但是并没有体现出直子的思想世界。光靠渡边和直子在草地里走来走去,显得牵强附会。

刚开始拜读文艺类的日文描写手法,还是觉得日文较中文匮乏,这不是说村上的问题,而是日语名词体系大多来自中文,所以词义的扩展度不够,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原文和译文,实际上中文同样说细小的雨,就有濛濛、霏霏、淅淅沥沥等多种说法,而“何日か続いた柔らかな雨”(字面意思为连日持续的柔和的雨)在情境表达上远没有“霏霏”这个词恰当,由此可见中文的博大。另一个例子就是“その他にはどんな物音もなかった。”(字面意思是其他什么声音都没有),中文一个“除此之外万籁俱寂”从用词上就好过很多了。但是日语的优势前面已经说了,在于接续词和助词副词的生动和画面感而非汉语的辞藻,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村上作品得出的一些感悟,当然都是凭借直觉和语感。不同于英语,英语固定的词有固定的意境,有的词不输于汉语。

村上的心理描写堪称一绝,我读中文本的时候,曾经固执的以为直子是渡边想象出来的人,这一次通过日文版仔细的研读,发掘作者的真意,这感觉还是不错的。总之,思想上已经进入了渡边和直子那个风景如画的世界里面,原文的原汁原味应该不会理解偏差。美妙的文字属于世界,期待接着拜读时有更美好和纯粹的感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