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颗粒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目录

    1 拼音 2 小柴胡颗粒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2.12 版本
    3 小柴胡颗粒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3.2 药品名称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3.9 规格 3.10 小柴胡颗粒的用法用量 3.11 禁忌 3.12 小柴胡颗粒的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3.14 小柴胡颗粒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5 小柴胡颗粒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小柴胡颗粒 * 小柴胡颗粒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xiǎo chái hú kē lì

2 小柴胡颗粒药典标准

2.1 品名

小柴胡颗粒

Xiaochaihu Keli

2.2 处方

柴胡150g、黄芩56g、姜半夏56g、党参56g、生姜56g、甘草56g、大枣56g

2.3 制法

以上七味,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姜半夏、生姜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约600ml,回收乙醇,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的蔗糖,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或与适量的糊精、甘露醇等辅料制成颗粒400g;或与适量的乳糖制成颗粒250g,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或为棕黄色的颗粒;味淡、微辛[规格(2)、规格(3)]。

2.5 鉴别

(1)取本品6g[规格(1)]、2.5g[规格(2)]或1.5g[规格(3)],研细,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20ml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2~3,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2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10ml,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μl与上述对照药材溶液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6g[规格(1)]、2.5g[规格(2)]或1.5g[规格(3)],加水20ml,搅拌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加在聚酰胺柱(100~200目,8g,内径为2.5~3cm,湿法装柱)上,分别用水、20%乙醇和50%乙醇各100ml洗脱,收集50%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对照药材1g,加水适量,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ml,加在聚酰胺柱(100~200目,4g,内径为2cm,湿法装柱)上,分别用水100ml和50%乙醇150ml洗脱,收集50%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10μl和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水(12: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C)。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5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60μg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适量,研细,取约3g[规格(1)]、1.3g[规格(2)]或约0.8g[规格(3)],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20.0mg。

2.8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2.9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2.10 规格

(1)每袋装10g

(2)每袋装4g(无蔗糖)

(3)每袋装2.5g(无蔗糖)

2.11 贮藏

密封。

2.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小柴胡颗粒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小柴胡颗粒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3.9 规格

每袋装10克

3.10 小柴胡颗粒的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3.11 禁忌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小柴胡颗粒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小柴胡颗粒

    《麻疹备要方论》:见形论治

    凉血解毒汤。一麻出紫赤,内热极也,但得形色光润,颗粒尖耸者可治,速宜清凉解毒,佐以清痰定喘,便得安痊...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七]夹斑

    风热,芎蓟散、葛根汤而愈。一痘出斑如锦纹,而间有颗粒,色赤,壮热烦,燥舌苔,便秘,此斑疹并出,调胃承...

    《疡医大全》:[卷三十一痘疹部(上)]碎金赋

    反掌。形证定其疏密,部位决其存亡。如痘纷布兮,且颗粒而其疏已定;如麻堆聚兮,更模糊而其密堪伤。挨颊绕...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六·痘证]报痘

    与感应丸,一服泻二行,仍壮热。又一医言伤寒,与小柴胡汤加枳壳,其身不壮热,口干足冷。予曰∶始初身壮...

    《续名医类案》:[卷十六]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