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合肥模式成全国样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4
9月24日,合肥至福州铁路安徽段站前及相关工程物资采购在合肥招标投标中心顺利完成招投标交易,总成交金额2.24亿元,节约资金0.5亿元,资金节约率18.2%。合肥招投标体制改革5年以来,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创立并发展了“合肥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合肥模式”走向全国

招投标“合肥模式”浓缩成16个字就是:集中进场、统一监管、委托执法、管办分离。2010年以来,中纪委监察部3次率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到合肥召开招投标工作现场会,并向全国推行推广“合肥模式”。2010年至今,来自外省市的近800批次人员来合肥考察学习“合肥模式”,黑龙江鹤岗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还派专人驻点全程跟踪学习。

目前,除阜阳、宿州外,全省其他地级市已经成功借鉴“合肥模式”完成了招投标体制机制的改革。招投标“合肥模式”影响力正覆盖全省,走向全国。

信息化让交易更公正

10月25日,全省首条保证金管理系统在招投标中心上线,这一举措进一步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优化了交易环境,完善了招投标“合肥模式”。

“像这种集建设工程、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于一体的信息系统无先例可循,我们完全是自主研发,技术先进,现在网站日点击量达到15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市招投标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进一步优化交易环境,市招投标中心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又打造了全流程网上招投标系统。网上信息发布、网上受理、网上开评标、网上支付、网上监控,一系列交易已经完全实现了网络化操作,利用技术手段从机制上封堵漏洞,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招投标独立、公正。自2011年网上招投标系统试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合肥招标投标中心累计完成项目6559个,预算金额累计1299.64亿元,中标金额累计1058.17亿元,累计节约资金和增值资金累计334.02亿元。

外地市项目慕名而来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从最初的建设工程、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四大板块,到如今扩展到文化版权、能源交易、车辆定点维修、房屋租赁等多个领域,合肥招投标中心凭借着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平台”吸引越来越多外地市及中直、省直项目慕名而来,交易量逐年递增,交易范围不断拓宽。今年,全省法院涉诉资产也集中委托给招投标中心统一交易。

据了解,全省现有15个城市131个项目委托合肥招投标中心进行招标。如滁州市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项目、巢湖和寿县经营性土地出让项目、蚌埠市交警指挥信息系统、亳州古井集团瑞景百货100%股权转让项目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