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得淡漠疏离,父母才是最大推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有位家长在后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她说: 如何应对孩子淡漠的疏离?

这种淡漠的疏离是指孩子与她之间好像 慢慢 有了距离,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粘着她,内心的小想法也不愿意和她讲了。 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渐渐对父母关上了大门。

这位家长说: 对于她的陪伴,孩子似乎有些不领情了。 有的时候还会跟她讲“你去做你的事情吧,不用陪我,我自己可以的”。她觉得孩子开始把她越推越远,越推越远。

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 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会被外界分散,不再只集中于父母身上。这种时候, 父母的陪伴模式如果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陪伴就会变成孩子的负担。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般 1岁6个月到2岁 期间就会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很多家长都说两岁左右的孩子简直是恶魔,爱哭又难哄,动不动就发脾气,根本猜不透这些“小恶魔”的心思。

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出现强烈的 表达自我 的愿望,他们需要表明自己的想法,但是暂时又无法区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只能 以哭闹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

经历了萌芽状态,孩子会更加渴望独立。外在表现为他们会 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 ,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都会明确表达出来。

同时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比如上幼儿园),他们周围充满了新鲜有趣的人物和事物,注意力自然会被吸引分散。

这种时候,不少家长会感到失落。“孩子怎么和自己不亲了?以前一见我就激动地扑到我怀里,现在却和小伙伴难舍难分……”这恐怕是很多家长的心声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独立意识萌芽让孩子进入了人生第一个“叛逆期” 。在这个时期,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头疼,以前形影不离的陪伴模式不再受用,还可能会被孩子推开,但是又找不到新的方法。

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 以下3点 ,家长和孩子会一直处于愉快的互相陪伴的状态。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每天工作都很忙,回来还要陪孩子玩,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变得烦躁易怒。

陪伴孩子并不意味着家长需要时刻守在孩子身边,只要注意以下 6个关键时间点 就行了。

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 :孩子去幼儿园意味着要和爸爸妈妈分开,他们潜意识里会产生“ 被抛弃 ”的感觉,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好好陪伴孩子,和孩子聊聊天,这不仅是在 安抚孩子的情绪 ,更是给孩子 充足的安全感 。

接孩子放学的时候 :这是孩子和家长在分离一天后的团聚时间,这个时候 家长越关心孩子白天做了什么,孩子就越能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家长可以问一下孩子 上了什么课,吃了什么饭,或者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什么, 孩子一定乐于分享给你。

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时 :如果孩子回到家才和家长见面,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好好关心一下孩子白天的生活,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们的 重视 。哪怕只是问几句 “渴不渴”“要不要先吃点东西” ,孩子也会非常开心的。

家长下班回到家时 :孩子对家长下班回家的时刻可是充满了期待。如果家长能抓住这个时刻, 回家时 顺手给孩子带一朵花,一包零食或者一个小玩具 ,或者 回家后先和孩子聊一聊玩一下 ,那么家长对孩子的在乎与重视,他们可以 加倍 感受到。

晚饭时间 :餐桌上最适合聊轻松愉快的话题了,还可以针对晚餐食物来一场 “生活小常识问答”比赛 。让晚餐时光充满乐趣,整个夜晚都会非常开心。

睡前时间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这是一种 非常必要 的亲子交流的方式。偶尔唱唱歌,聊聊天,陪伴孩子进入梦乡,让孩子在安心与爱中入眠吧。

这6个时间点是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节点。 抓住了这几个时间点,剩下的时间家长可以尽情去忙自己的事情,既不用担心没有私人时间,又不用担心陪不好孩子了。

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并不是说家长陪在孩子身边就好。

孩子喜欢涂鸦,家长却总担心孩子弄脏衣服弄脏墙面。孩子喜欢玩小游戏,家长却觉得幼稚提不起兴趣。好不容易出一趟门,孩子想去游乐场,家长却要带孩子去博物馆长见识…家长觉得花时间陪孩子了,孩子却觉得不开心。 这样的陪伴是无意义的,既消耗了父母的耐心,又浪费了孩子的期待。

有意义的陪伴是指 家长和孩子双方都能享受一起相处的时光 。这一点看似容易,实则很难。真正有意义的陪伴,首先 不会让家长觉得做了徒劳无功的事情 ,其次 又能让孩子感到开心。

孩子去上画画课,家长可以画一幅和孩子所学内容差不多的画;孩子在家练琴,家长也可以跟着学一学。 让孩子体会到你在他生活中的参与感,才是最重要的。

陪伴并不意味着父母与孩子要捆绑在一起, 双方都感到轻松愉悦是陪伴的最大意义。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需要是一个 逐渐减弱 的过程。以前孩子玩玩具要和父母一起,看动画片要和父母一起,出门要紧紧牵着父母的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在他们生活中所占据的比重就没有那么大了。

很多父母适应不了孩子这种变化,反而会抱怨孩子和自己疏远了。

在孩子忙着自己玩玩具、看故事书,或者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家长就可以用这些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即使是睡个觉、看个电影也行。不必时刻紧盯着孩子, 孩子是独立于家长之外的个体,也是需要个人空间的。

亲子关系就像拉皮筋,橡皮筋拉得越紧,就越容易断。适当松手,才能保证橡皮筋永远充满弹性。 所以面对孩子,最好的陪伴方式就是 互相需要,但绝不捆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