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育人是哪六育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05

教育部制定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在“实施途径和要求”中提出的“六育人”,即: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要凸显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使命的育人取向。根据不同的层面,学科教学育人包括学科知识育人、学科技能育人、学科活动育人、学科思想育人、学科文化育人和学科生活育人等六重境界。

分别侧重“育其知”“育其能”“育其行”“育其心”“育其根”和“育其活”。这表明,学科教学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和渔场”,更要使之懂得“渔何鱼,渔几何鱼”,知道“何时何地鱼”和领悟“何时何鱼不得渔”的真谛,并且使之走向“护鱼护境,和谐自然”的自觉与自律。

扩展资料

思政教育中的四大育人主体

(一)专任教师

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责任。思政课教师、专业教授、本科生导师、党员导师等专任教师,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力量,要以多样化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科研、学业和职业规划指导全过程。

(二)学工队伍

全体专职辅导员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三)团学组织

分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社团等是学生管理工作、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学生组织,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要组织载体,在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四)家企社会

家长、校友、合作企业、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依靠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