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怕冷、手脚冰凉、腰痛乏力,不一定都是阳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记得之前写过一篇关于不能随便做艾灸的文章,其实不是说艾灸不好,只是想告诉一些人,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做艾灸。而且,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变化,随时调整方案,不要总是听信忽悠,“一条道走到黑”!

很多女性患者,都有恶寒怕冷、手脚冰凉、腰痛乏力的症状。每每这个时候,她们的身边都会有很多“明白人”跳出来说,这是阳虚,得补气温阳,要吃热性的食物、要做艾灸、要做火疗、要做熏蒸、要做汗蒸……似乎在那一刻,随便一个人都能摇身一变,成为“中医大师”!

可惜的是,真正有用的不多!反而有很多朋友吃补药吃得上火、做汗蒸做得虚脱、做艾灸做得咽干口燥、口舌生疮……这也就罢了,关键是 怕冷依旧在、冰凉还未改、太阳还得晒、腰疼乏力照样来!

所以也难怪,有的女性朋友由衷地感慨—— 做女人,真难!

前段时间,微信上接诊了一位女性患者,是一位40来岁的医院同行:全身怕冷明显,自觉膝盖以下冰凉,头昏沉,没精神,健忘,腰疼乏力,稍微弯腰一会就直不起来,大便不成形,小便频……

就问你,看这些症状,是不是阳虚?该不该补呢?

有人会说:这肯定是阳虚啊,必须得补阳气了!

可老韩觉得不放心,又仔细问了问,除了以上的症状,患者还有口干的情况,舌苔白厚腻而微黄。

鉴于此,老韩感觉这应该是个湿热证,而非阳虚证。所以,我用了清利湿热的三仁汤加大黄、黄芩、柴胡等药。结果,患者服药以后,开始拉肚子,但手脚却变热了。后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加减减,患者不再拉肚子,怕冷等不适症状逐渐改善,舌苔也开始变薄。

为什么没用一味补阳气的药物,患者却手足回暖了呢?其实,患者本就不是真正的虚寒证,而是“真热假寒”证。之所以怕冷,是因为体内热邪深藏于内,加之湿邪弥漫,阳气郁于内,不能透达于外,所以体表怕冷明显。而由于湿邪蒙蔽三焦气分,气机不畅,所以头部昏沉、腰酸疼乏力。

当我们用药将湿邪化掉、热邪清掉,气机畅通,阳气得舒,所以不用温阳药物,怕冷的症状也会改善了!

如果这时候继续补阳、继续艾灸、继续熏蒸火疗架在火上烤的话,只能内热+外热,热上加热,伤阴更甚,最终的结果自然就是“外焦里嫩”了!

记得湖南名医熊继柏教授曾经讲过一个病例:

患者女,54岁,恶寒畏冷10余年,七月份仍穿着军大衣和羽绒棉衣,自己感觉骨头里都是冷的,同时还伴有明显的自汗。按照常规的判断,这肯定是一个虚寒证,应该补阳气啊!可熊教授摸患者的脉,沉取是有力的,说明患者内里并不虚,舌苔是白腻的,说明体内有湿邪。同时,熊教授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的症状——患者这么怕冷,却想要喝冰水!据此,熊教授认为,患者绝不是阳虚,而是湿邪蒙蔽阳气。于是,用了清湿热的三石汤和止汗的玉屏风散,加加减减之下,这个怪病就逐渐好了!

神奇吗?看上去很神奇!

可在中医人眼里,这并不复杂,因为其中的医理很容易理解!

难的,是我们能不能想得到!难的,是我们能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临床上,有一些年轻的女性患者,经常怕冷、手脚冰凉、乏力、腰疼,可是仔细询问和诊察,她们又有口干口苦、咽干舌红、舌苔厚腻、脉象有力等表现。这时,如果仅仅根据怕冷、乏力、腰膝酸疼,就判断属于脾肾阳虚,给予温阳益气法治疗的话,结果往往就是恶寒、乏力症状多没有改善,甚至还会加重,而口干口苦、咽干舌红等“上火”表现也会更加明显。

这就说明,患者的怕冷、手足冰凉、乏力等貌似虚寒的症状,是个假象,是“真热假寒”证带给人们的迷惑,治疗上不仅不能温阳益气,而应该和解少阳、清解阳明之热,配合理气祛湿、疏通散结之品,方能奏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