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眼神背后,藏着他所有的需求!善解人意是父母的必备品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文丨福林妈咪

这不仅可以应用在人际交往上,还可以用在亲子沟通上。

因为太多父母虽然整天和孩子在一起,但从来都不懂孩子。

了解孩子的需求,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么,所以善解人意这个特点,应该成为父母的必修课,而孩子的眼神,就是了解孩子成长中真正的需求的一扇窗户。

1、当孩子眼神里有害羞和不自信,说明孩子需要肯定。

我之前看到过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性格活泼开朗,姐姐性格内向容易害羞

因为妹妹嘴巴甜会撒娇,而姐姐不爱说话,还特别倔强,妈妈经常拿两个人做比较,说妹妹贴心,聪明,漂亮,所以姐姐就越发不爱说话了。

很明显是姐姐的妈妈经常拿姐姐来和妹妹比较,导致姐姐没信心。站在妈妈的角度,这种比较可能是不由自主的,有时候也是无意的,但她却忽略了孩子眼神已经透露出来的信息。

那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停止比较,看见孩子的优点。

每孩子都不一样,我们这方面不好,但我们会有其它方面更好的。

还有不要对孩子过高要求,很多时候孩子不自信,都是来自父母要求过高,达不到父母所要求的,就会怀疑自己,不信任自己,才会产生不自信、害羞的眼神和行为。

我们读懂孩子的眼神后,就要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帮助孩子重新建立信心。

2、当孩子的眼神里有害怕和逃避,说明孩子需要安全感。

很多妈妈喜欢威胁孩子“我不要你了”,这时候孩子就会扑过来抱住妈妈,看见孩子害怕的眼神,妈妈会有一种被孩子依赖的感觉,还挺好的。

但实际上,这时候孩子眼中对父母的需要,背后正是恐惧,是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

孩子迅速听话了,但是他的的安全感越来越缺失。

孩子露出害怕的眼神,我们若不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会让我们孩子逐渐变成胆小懦弱。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改变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例如:孩子不愿意让回家,而你又有事情必须回家。

可以跟孩子坦白自己必须回家的理由,通过分析后给出孩子选择权利,一般孩子会站在妈妈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他会自愿与你一起回家。

通过孩子害怕我们的眼神,也要反思一下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否也存在自己强势压迫。在日常中是否要孩子凡事遵从自己的意思去做事,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要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孩子究竟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沟通,拉近亲子关系距离。

3、当孩子眼神里有怀疑和试探,说明孩子对父母缺乏信任

有一次我跟孩子说,我们周六去吃披萨。孩子很喜欢吃披萨,听了之后特别的开心。但是后来孩子反复五六次再回来问我是不是星期六去吃披萨?

我从孩子的眼神读懂,他在试探我,带着怀疑的态度。

所以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是否经常答应孩子的事没有做到,如果因为自己经常爽约,引起孩子对我都不信任的,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履行对孩子的承诺,让孩子对你出现信任危机,怎么办?

反思自己,付出行动: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出的话,是不是没有做到?

或者在跟孩子交谈中,有心不在焉状态,这样也会引起孩子的对我们不确定性。

我们用实际的行动来挽回孩子对我们信任,在与孩子交谈中,放下工作和手机,认真的对待和孩子交流这件事,答应孩子的事情,安排在自己的日程上成为必做的事。

4、当孩子眼神里有无聊时,说明孩子需要高效率的陪伴

很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只是坐在沙发上当背景墙,孩子玩自己的玩具,父母玩儿自己的手机。

这时候孩子会这里摸摸,那里找找,眼睛似乎在寻找寻找玩点,但却透露着无聊,又不主动去找你,似乎习以为惯,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时候,孩子在告诉我们,他需要我们的陪她玩,她自己没有好玩的点子,如果长期让孩子处于这种无聊状态,还是会显得格外的孤单。

如果此时你不方便放下工作,可以准备纸和笔引导孩子画画。

当然更好的方法是放下手上的工作,去陪孩子出去走走,或带孩子一起去运动,运动是增加亲子关系最好的方法。

1.与孩子交流时面向孩子,正视孩子+面带微笑

孩子的眼睛是敏捷的,当我们愿意面带微笑,和孩子交流,孩子通过眼睛能感受到我们传递轻松的情绪,愿意信任我,我们更乐意的与我们交流。

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居高临下,无所不知的家长,所以微笑是可以直击孩子内心,是与孩子面对面交流获取孩子信任的“秘密武器”。

2.合适的语言语调,恰当的眼神交流更能获取孩子们信任

平时在跟孩子交流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语调。

我们声音是孩子通过获取信息的一个方式,如果我们遇事急躁,经常在别人面前当众大声指责他,这样的语调不会获取孩子信任的目光的,如果注意说话的语调和方式,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在尊重他,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

如果与孩子亲关系有磕绊,从孩子的眼神看到孩子不信任自己,就算只嗅孩子一点点不信任的信号都要立马采取自己的行动,努力与孩子交流,解决问题,用行动来表达爱意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愿意花时间和耐心为重建亲子关系作出努力。

当孩子做得不错的时候,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需要投与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习惯与孩子眼神交流,这也是可以通向孩子内心的更好的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