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规划模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0
一、主要模式

  1、哈罗模式

  以英国哈罗新城为典型。具有的整体性和连续,从景观和生态角度最有利。此模式需要大片的绿地,仅适用于用地条件比较宽松的城市和居民区。

  2、昌迪加尔模式

  以印度昌迪加尔为典型。特点是以带状公共绿地贯穿居住区。

  3、日本模式

  以交通干道为界,各级公共绿地作为嵌块位于相应规模的用地中心,各嵌块之间用绿道联系,基本上也是一种向心封闭的模式。

  4、散点式模式

  我国和前苏联基本上是此模式。类型主要有:

  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宅间绿地

  居住区公园+组团绿地+宅间绿地

  小区游园+组团绿地+宅间绿地

  二、我国绿化模式的改善

  1、线形绿地

  道路绿地往往在居住区中最不受重视。

  建议:

  人行道宽度至少在2.5m以上,局部可拓宽为居民停留、回旋的空间;

  在适当位置可设置休息休息坐椅、遮雨廊、标志和公共设施;

  植两排以上行道树,形成林荫覆盖步行道;

  按规范规定,有效宽度8米以上,面积超过400m2,可设带状绿地。

  2、管理方式

  居住区各级公园均应免费对居民完全开放,设计时考虑居民出入方便。

  三、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设计

  1、居住区公园设计

  从景观角度:一般视野开阔,树种搭配多样,空间变化丰富,能较好的展现自然之美,尽量找回“回归自然”的感觉。

  传统的亭台楼阁,奇石假山等,虽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与现代居民区的环境难以协调。

  从游憩角度:一般离住宅在800~1000米之间,步行10分钏范围内。

  2、小区游园

  服务半径在300~500米之间,步行3~5分钟范围内。

  2.1 广场式:

  以铺地广场为主,便于开展综合性活动。但应注意广场周围适当栽植树木,使其成为绿化覆盖的广场,避免大而无用的仅由硬地铺的广场。

  2.2 开敞草坪式:

  优点是视野开阔、大面积碧绿色块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觉明快舒畅。但缺点是绿量较少,生态效益差,应适当增植乔木、提高绿地绿视率。

  2.3 组景式:

  利用地形、植物、围墙等划分景区,追求空间变化,以游赏路线组织景观和活动区,有意模仿传统园林或城市公园的设计手法。

  2.4 混合式

  广场、草坪或利用地形、植物的造景混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适用面积较大的游园。

  3、公园与游园中的活动场地

  目前,居住公园和游园存在问题:观赏性内容较多,活动场地特别是体育活动场地过少。

  3.1 体育运动场地

  美国运动场服务半径为400~800米,每3000~5000人一处,面积1.2~3.2ha;运动公园服务半径800~1000米,每1500~2000人一处,4.0~20ha.

  德国规定运动场地人均4.0~5.0m2,露天游泳池人均1.0m2.

  《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1996年,中国建工出版社)提出体育运动场指标:居住区运动场千人指标200~300m2,小区级体育运动场千人指标200~300m2,相当于人均0.2~0.3m2.

  3.2 儿童游戏场地

  一般认为,组团和宅间绿地适宜设置幼儿和12周岁以下学龄儿童游戏场地,而在小区、居住区级绿地中宜设置12周岁以上青少年游戏场地。这些指标包括在绿地指标中。

  四、居住区组团绿地和庭院绿地的规划设计

  建筑布局进入追求个性化时期。布局灵活多样,平面造型比较自由,绿地处理也更自由,随曲就弯。

  集中停车场宜采用草坪砖铺筑,每1.5~3个车位有一株乔木遮挡。

  1、组团绿地

  1.1 一个组团绿地必须有可识别的边界和形成场所感的公共活动场所。

  1.2 在使用上,组团绿地必须有较多的活动面积;从视觉上看,组团绿地应具备作为中心的标志和象征。

  1.3 二十世纪80年代调查组团绿地使用情况,绿地覆盖率在55%~80%,居民活动面积在50%以上,能保证良好的绿化效果,也便于居民活动。

  1.4 组团绿地位置位于居民出入必经之处。每幢住宅都与组团绿地毗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