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恭迎仲虺”典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31

“商汤恭迎仲虺”典故

今天,咱们接着聊一聊大商帝国那些事。商谈之所以能灭夏,除了他自身超常的能力和仁德之外,也离不开贤达之士的鼎辅佐,不是有句话,叫:一个好汉,三个帮!

商汤的成功离不开出身卑微的右相伊尹。正是伊尹的谋略让商汤抓住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其实,商汤创建大商帝国,固然有伊尹的谋略之功,也离不开另一个人的鼎力辅佐。这个人,叫仲虺( hui )。

可以这样说,如果伊尹是商汤的右臂,那仲虺就是商汤的左膀,二者缺一不可。

仲虺是不是和伊尹一样,也是商汤从社会底层挖掘出来的人才呢?答案:不是。仲虺的出身不但不卑微,相反,他是轩辕黄帝的曾孙帝兽这一支的后人,臣服于大夏王朝的一个部落方国的首领,方国就是薛国。

仲虺不姓仲,而是姓任,又叫莱朱,又名中垒,是夏禹时期首个发明了马车的奚仲第一二世孙。那他怎么会被叫做"仲虺"嘞呢?

传说,在仲虺出生之前的连续几年,薛国遭遇了连年干旱,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

可,在仲虺出生那天,天空中雷声大作,闪电如蛇,大雨倾盆,解了家乡多年的的旱灾,万物复苏,鱼虾满眼……

所以,薛国人都认为这个孩子真是吉人天相,作为仲虺的父亲,也就是当时的薛国国君更是惊喜不已,就在二儿子的身上纹了一条赤蛇,意思这孩子就是条下凡的小龙王。

孩子出生了,得给孩子起个名字,何况现在是薛国国君家生了个如此神奇的娃娃嘞。于是,他的父亲就给儿子起了名字,叫:虺。

"虺"又是什么意思呢?各位,上古时期,人们形容雷声,叫"虺",而且他还是"蛇"的代称,所以,他出生的时候闪电就像一条条的长蛇飞舞,取这个名字确实很合适。

因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大家又叫虺:任仲虺。后来,他的父亲为了表示疼爱,就把任姓给剔除了,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仲虺!

二十四岁那年,父亲病逝,虽然是二儿子,但因为天生异象的仲虺却被大家推举为新一代薛国国君。

仲虺然是一位极具才华,又有政治远见的人物,在当上薛国国君期间,继续发扬先祖辈的优良传统,带领大伙努力改进生产工具,在各个村落的低洼地带打井取水灌溉,鼓励大家饲养牲畜,大力发展畜牧业。

接着,他又设立专门的农官,教老百姓用庄稼的秸秆饲养牲畜,用牲畜的粪便作为肥料来提高土地的肥力。这一系列的助农、惠农措施的实施,让族人得以安居乐业!

另外,仲虺还重视发展铜器制造业、手工艺品制造业、皮革、酿酒、养蚕、织帛等等......

就是这样的仲虺,把自己的方国很快发展成了夏朝治下的一个经济发达、实力较强大的诸侯方国。

夏桀听说薛国国君仲虺十分贤明,而且在治理内政上很有一套,就下诏征调到夏都做官,封为大夫,负责帮助夏桀治理内政。

仲虺内心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方国,前往夏朝任职。但夏王是天下共主,如今共主征召,那是给脸的事,违抗就会遭到报复!

但到了夏都任职期间,仲虺近距离看到夏桀的荒淫无道,倍感无奈,满腹才华无法施展。

仲虺也知道伴君如伴虎,既然在这无所事事,还是早点远离这个是非之地的好。于是,仲虺的辞职报告就被人呈送到了夏王桀的案头。

夏桀也知道,如果就这样直接批准,显得自己不是一个惜才的天下共主。于是,就让人召来仲虺,假情假意地询问仲虺辞职的原因,还故意问他是在夏都被人掣肘了施展不开,还是对自己这个老板不满意,还是远离家乡生活不适应等等......最后,还让仲虺大胆说,有什么困难都不用怕,有他老桀给撑腰,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聪明的仲虺怎么会不知道夏王的这点小心思,咬死说自己其实才疏学浅,自己只适合管像薛国这种小地方,若管大夏王朝自己不是吃力,自己的能力就太弱了,压根就不懂该怎么管!

各位,仲虺这话说得有毛病吗?不但没有,而且处处透着低调式的圆滑,他贬低自己只能管小片地方,既表达了自己的方国不会对大夏王朝构成威胁,又抬高了唯有像夏王这样的雄才大略之人方能治理大夏王朝这种大地方,这不是悄咪咪地拍了夏王的马屁嘛!

能做天下共主的夏王傻吗?不傻,但谁又不喜欢听爽话呢!所以,开心的夏王提起朱笔就在仲虺的辞职报告上,快速写下了五个字:同意,夏王桀!

就这样,仲虺如愿以偿实现了辞职,当日就启程赶往自己的方国。有一天,仲虺带着一队人马,正急匆匆路过毫地。

忽然间,有一排数人迎面而来,其中有一个人快步迎上前来,拱手施礼问道:"大人莫不是仲虺大夫?"

仲虺抬头一看,来着面生呀,就纳闷地问:"您怎么会知道是我?"

来者笑盈盈地继续道:"看见你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所以,我猜想你一定是仲虺大夫。"

"过奖了",仲虺一边说,一边拱手回礼,"敢问您该不是商汤吧?"

来者急忙回答:"在下正是商汤。""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气宇不凡",仲虺连连称赞说。

再后来,夏桀弄得民怨四起,民怨到了什么程度呢?大家都发誓"夏桀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绝对是民心尽失!

看到夏桀混到这种地步,本就有着雄心壮志的仲虺,自然也想为天下人做些事!可薛国虽然富裕,但地盘小,战斗力不强。舞台太小,仲虺想施展为天下人做事的抱负自然也就无法施展......

此时,仲虺就想到了和自己相谈甚欢的商汤,通过上次席间交谈就知道商汤绝非池中物,更是人之杰。此时,商汤治下的商部落国力强盛,战力极强,不少诸侯国都不再朝贡大夏王朝,而改贡给商汤。

于是,仲虺就带着自己的族人,放弃了方国首领之位,投奔了商汤。这就是仲虺投商的典故!

仲虺来投,让商汤喜出望外,本就欣赏仲虺才华的商汤,就任命仲虺为自己的左相。成为商汤左相的他,建议商汤不要只固守商国,要放眼天下。

仲虺随即又向商汤提出了一条治国良策,就是《左传·宣公十二年》里所提到仲虺的治国之道:取乱,侮亡,兼弱也。

商汤正是秉承仲虺所提的这一良策,找到了推翻大夏王朝的方向,从讨伐葛国开始,把那些乱、亡、弱、昧的方国--吞并进商部落的版图,最终完成了灭夏立商的大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