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底层逻辑更重要?看完彻底服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教父》有句台词:“半秒钟就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命运注定截然不同”。人最重要的能力,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我们会陷入焦虑、痛苦、恐惧、愤怒这些负面情绪困扰,根本原因,在于无知。无知,让我们无法正确处理好和自己、他人、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进而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刘润认为,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只有底层逻辑,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底层逻辑,在我们面临环境变化时,才能被应用到新的变化中,从而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方法论。即“底层逻辑+环境变化=方法论”。“底层逻辑”并不局限于商业世界,它来源于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

10月底,刘润学罗振宇搞了一场年度演讲《进化的力量》,提到他的新书《底层逻辑》,当时各大媒体文章都在讲这个热点,出于好奇就买了他的这本书来看。

我日常看刘润文章虽不多,但他主做商业咨询,为企业服务,核心读者是创业者和管理层。本来看他新书以前,会担心认知层次有差异而看不透高屋建瓴的论断。Just do it,真正看进去以后,才发现真正的高手胜在见识颇广,通俗化表达能力极强。

通过阅读一本书而了解一个人,这应该是《底层逻辑》告诉我的道理。文如其人,人的品格完全能够影响其作品的质量。看序言可知,刘润是极为勤奋的人:他从五年前开始,每天都要花14个小时来做《5分钟商学院》这门课程,五年的时间积累了46万人加入。而他又是十分克制且有定力的人,他希望做一件能够长期延续的事业。

他个人卓越的品质决定了作品的高质量。有的人会因为作品而欣赏一个人,而有的人是因为作者的为人而愿意花时间阅读他的作品。显然,我属于后者。正如书中所言,“商场如战场”、“职场如战场”,生活本身就是战场。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博弈。我们需要博弈的智慧,最明智的处世之术就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沉浮。

在35岁之前不要在乎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钱,成长了多少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收入。在一份工作中,你最想得到什么?最想学习、收获什么?它们才是你的目标。有些钱,是专门诱惑我们放弃长远目标的。为更长远的目标,要有定力(即长期主义)。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想要",成年人更要懂选择。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能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我就简单挑几个书中很震撼我的《底层逻辑》亮点内容说说。

三种对错观     举个例子,A诱骗B进入C没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谁的错?法学家可能会说,“这当然是A的错,这是蓄意谋杀!”是的,在法学家眼中,这就是A的错。这种“大快人心”的对错观,却不一定能避免类似案件再度发生。法学家做不到的事,但经济学家也许能做到。经济学家持有不同看法:是C的错。为什么?经济学家是这样考虑的:整个社会为避免B被A诱骗进入C的工地要付出的成本,比C把工地门锁上的成本高得多。惩罚C虽然觉得冤,但以后所有工地的拥有者都会锁上门,于是这样的事情会大量减少。可见,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角度判断一件事的对错。看上去不合理,但更有“效果”。倘若是商人,可能这样想:不管A错还是C错,B都死了。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B只能怪自己。也许B在生命最后一刻会想,这是我的错,不该愚蠢到被A诱骗。

你发现了吗?一件事情背后不同学派持有不同的论断。这就是三种“对错观”。换作是你,你会持有哪个立场?要理解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对错观,刘润建议选择商人立场,因为“损失最大”。总之,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比如社会上,总有一些垃圾人,你因为一些小事,和垃圾人正面冲突,你只是逞一时口快,人家可能真拿刀子捅你,最后承受最大风险和损失的,还是你自己,划不来。

事实、真相、观点、立场    “今天很热”,不是事实,只是你的感受,属于观点。“今天30摄氏度”,这才是事实。比如你明明很热,但舍不得开空调,硬说不热。被自身位置和利益影响,得出并不客观的观点,这就是立场。再比如北欧连续出现反常的30度高温,有人说这是上帝灭世征兆,深信不疑,你根本没法和他辩论。这其中就是信仰使然。事实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真相;观点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立场。信息从客观到主观,依次是事实、真相、观点、立场。

真相不是非黑即白,尽可能获得更多角度和维度的信息,能帮你尽可能接近真相。要警惕别人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观点。我们更要反思,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观点。失恋的人往往想不通:为什么我那么爱她,付出那么多,她却毫无感觉?“你爱她”和“她爱你”,逻辑上没有因果关系。生活中很多常规问题,经验是有用的。但更复杂多变的问题,经验可能会误导你。所以,别迷信经验。最靠谱的方法是四步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不断调整。

系统思维    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的是事物背后不变的运行规律。想要理解“系统思维”,先要彻底理解商业模式。如果你问一家做得还不错的餐厅老板,做好生意最重要的诀窍是什么?他们大都会说,"哪有什么诀窍,唯有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做最好吃、性价比最高的饭菜。"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是用户思维,"做最好吃性价比最高的饭菜"则是产品思维。只有戴上系统思维的眼镜才能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很多创业者有用户思维,有产品思维,但缺乏系统思维,在时代变革中黯然退场。这样一想,早期的PC电商,到后来的移动电商、微商及社群经济,还有现在很火的网红、直播和未来的VR、元宇宙,你就会一下子全理解了。

系统=要素X连接方式,要素的关键是变量,分存量和流量。比如老公花5800元学PPT想要挽回婚姻却还是离婚了,你会觉得至于吗?太蠢了吧?对老婆来说,之前很多事已让她很不满,情绪不满的这个“存量”已经满得溢出,覆水难收。低情商的老公无法理解老婆的行为,断送一段婚姻,而高情商的老公能看到感情破裂本质,会通过减少不满的“存量”,比如及时道歉、送礼物、讲情话、陪逛街……各种能挽回老婆心意的行为都去尝试。

连接关系有四种: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滞后效应。举个例子,常量:孩子智商和时间总量不变;变量:把时间花在读书还是打游戏上;因果链:打游戏时间多,读书时间少,成绩下降;不打游戏,全读书,成绩提高;增强回路:孩子迷上一款游戏,天天打,成绩越来越差;调节回路:爸妈看不下去,没收手机,不给上网,请家教,天天盯着他读书;滞后效应:孩子不会因为一天不打游戏,成绩就会马上提到,但坚持几个月后,成绩就会显著提高。

任何复杂系统,核心就是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滞后效应这5块“积木”,所有解决方案,都藏在这5块"积木"里,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洞察出来了。

概率思维     刘润说:创业路上尽了一切努力,做对了所有事情,能否成功,依然有95%靠运气。怎么样,是不是突然感到灰心?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不能说都是迷信。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喜欢把12作为计算时间的关键周期,十二时辰、十二星座、十二生肖……

运气的本质,是概率。运气(概率)+能力+努力=成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扩充认知边界,摄入更多有效信息,提高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刘润归纳为:时代、战略、治理、管理,这是对企业家说的,而从打工人视角来看的话,就首先要看时代潮流,其次是行业,再次是企业,最后才是人。

徐小平说:你先要选择行业,然后选择公司,否则你就算在泰坦尼克号头等舱,也要沉没。比如今年的教培行业,再怎么努力了也逃不开时代潮流。再比如,20年前新浪打工,10年前腾讯打工,5年跑字节打工,难逃打工的命。跟对人,事半功倍,跟错人,蹉跎岁月。如此,你细细品味,细思极恐。

洞察本质的人,都善于打比方    会打比方的人,一定既理解复杂陌生的事物,也对普通人身边熟悉的事物洞若观火,还有强大的联想和表达能力,把两种乍一看毫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再平实讲述给身边人听。打比方和幽默感一样,是一种拥有智慧的高级能力,甚至有些比喻一听就充满幽默感,令人拍案叫绝。

做出一个优秀比喻,需要三步:一,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二,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中;三,用熟悉的事物和逻辑,解释陌生的事物。任何一个深入浅出的比喻,都是最高层次智慧的体现。

“巨婴”和“杠精”    人与人相处,有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自然法则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保护自己,谋取最大利益,只能靠两个武器:一是暴力,二是狡诈。现代社会,一般不用自然法则,但有些人就是蛮不讲理,侵害你的权利,建议就用自然法则对付他!族群法则是有一群有相同认知的人,把"我"变成"我们",有相同的目标。家庭是族群,公司是族群,宗教信徒也是一个族群。为了群体共同利益,就要求所有成员让渡一部分个人权利,遵守族群共同规则,比如公司规章、宗教信条或国家法律。

当下中国,族群意识非常强烈,看看中美关系就知道了。普遍法则是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有一些普世价值,不管你脑子里装的啥,都应该遵守。比如你不想被欺骗,就要诚以待人。君子和而不同,构建保留多元文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巨婴"和"杠精",是在和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选择了错误的法则。问问自己,今天你是在以什么样的法则,与这个世界进行价值交换?你用的法则越高级,你能换到的东西就越多。但同时,你也更脆弱。我们要懂得,用族群法则、普遍法则和世界进行价值交换,同时在必要的时候,用自然法则来保护自己。

《底层逻辑》这本书里,刘润还总结了许多其他"底层逻辑"介绍,有兴趣的自己买一本看看,应该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懂得如何用底层逻辑来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