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相关考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6
峄山,古称峄阳山,现今又称天柱山,据《论衡》记载,曾是共工氏怒撞的“不周山”。天柱山因其寓意“柱石中天”而得名。峄与绎是通假字,《尚书》中提到的“峄阳孤桐”,《尔雅》则称众山连绵为“绎”。山之阳盛产桐树,且被众山环绕,符合《禹贡》中记载的地貌特征。又名葛峄山,因县东南十五里处的地理位置而得名,也即《禹贡》中的“峄阳山”,民间又称柱子山。古籍中对峄阳与葛峄的归属有不同的观点,如《后汉书》和《五经疏》等将其视为同一,而蔡沈的《书集传》则沿袭了这一说法。王应麟在《诗传》中判断为邹峄,朱熹认为他的观点并非无根据。但值得注意的是,峄山和邹峄现今都不再产桐,这与古代记载有所出入。

峄城区域的山峦东西排列,皆属于沂蒙山脉的分支。天柱山位于峄城区南偏东十五里的位置,独立挺拔,不与其他山峰混杂。南侧的白山峰列成屏障,北侧的笔架山拱卫其后。山势峭拔,仿佛平地崛起的竹笋,傲立于东南方向。静如猛虎守卫,承水河源自沧浪,环绕山脚注入运河;动若龙盘,堪舆家认为是吉祥的“青龙之地”。天柱山在古籍中被记载为图经中的三十二福地之一,名声显赫。尽管山体不大,但秀美无比,四周峭壁苍翠,景色独特。站在山顶,可以俯瞰万家楼台,承水河如带环绕,田野广阔,绿树炊烟,是佛道释尼寻求心灵宁静的理想之地。大佛寺和贞修庵的存在,更是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