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2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庄子的美学理论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老子提出了如“道”、“气”、“象”、“有无”、“虚实”、“自然”等概念,对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主要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美学传统,提倡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当代的美学家们提出了如“意象”、“风骨”、“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等美学范畴和命题,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唐宋时期,禅宗也开始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此时的审美开始讲求体验刹那真实,瞬间直接中生出的意象世界,即世上的美并不是离开人的一种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人心上显现的世界,即“意境”。
清代中国美学接收了西方绘画的融合,将中国古典美学推向了一个高峰,至今对我们理解美和美感仍有极大的启发。
到了近代,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美学家,如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尝试将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结合起来,并提倡美学教育。朱光潜和宗白华则是将中西美学融合推进了一大步。宗白华先生对中西美学都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也一直倡导和追求中西美学的融合。他认为中国学者天资本极聪颖,而且心胸思想宏大,若再养成积极创造的精神,与世界文化上一定有绝大的贡献。宗白华先生在美学领域著作颇多,最著名的是《美学散步》和《艺境》,而这本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宗白华讲美学》收录了其美学全著述,用灵动的笔触,描述了美的本质与境界,配以数百幅高清插图,让读者宛如游走于世界各大美术博物馆之中。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古代文人士子,都精通诗、书、画及音律,这是因为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它包括了创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即“意”和对外在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反映、再现,即“境”。这种情感和环境相融的境界蕴涵着无穷无尽之韵味,气韵生动,达到超越物化不受现实羁绊的精神境界,正是古人崇尚的最高审美标准。古代文人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现今汉服、古风、国潮在年轻一代人中兴起,正是因为我们逐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对于传统文化的美该如何去欣赏,我们却知之甚少。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这本《宗白华讲美学》带领我们去领略和鉴赏,古代文人诗、书、画、音乐以及生活体验的美学思想。一生都在追求美的宗白华,被誉为“融贯中西的一代美学大师”,在其笔下,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被熔炼出来并被表现到了极致,对喜欢传统美学或想要构建美学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