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水铺镇的古镇展新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一条条街道宽敞整洁,一排排建筑高耸林立,一处处花草迎风摆动,到处车来人往,秩序井然。走进赫山区沧水铺镇,仿佛置身于繁华的大都市,让人精神亢奋,充满遐想。想当年,黄帝南巡到此,齐相邹忌隐居,楚大夫屈原、李白,宋名相范仲淹、苏轼,南宋相国李纲,名儒张木式、理学大师朱熹,清代诗人彭绍封等帝相名贤、文豪墨客,慕沧水铺山水之美,纷纷览胜抒怀。唐代诗人李白留下千古绝唱《菩萨蛮》,沧水古驿,哪有如今这繁华胜景啊!
千年古镇展新姿,今朝更好看。沧水镇能有今天的快速发展,凝聚着全镇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汗水,同时也包含着镇党委、政府的付出与谋划。 沧水铺镇位于益阳城郊东南部,是湖南百强镇、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益阳市的工业重镇。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5.3万人,总面积99.8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5000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把她称之为市委、市政府东接东进战略的“桥头堡”,并因此被定为长株潭城市群近中期重点建设地区五大示范区之一的大河西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发展基础,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的沧水铺如何发展?早在“十一五”开局之际,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就明确提出了打造江南特色魅力小镇,建设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的宜居小镇的发展思路。尤其是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镇党委、政府的这种发展定位更加清晰,那就是,在东部新区发展以工业为主,人气暂时还不是很旺、生活、休闲等配套设施暂时还不很完备的情况下,乘势而上,主动与东部新区对接,作为其补充,迅速把沧水铺镇做大做强,从而更好地发挥益阳东进东进战略的“桥头堡”作用。以此为前提,镇党委、政府还逐步形成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以科学发展统揽全局,以全市第一、全省一流为目标,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立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加快东进东接步伐,开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这一建设发展定位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迅速得到赫山区委、区政府的认可,市委、市政府更是倍加关注。为了推进沧水铺镇迅速崛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马勇,市长胡衡华,市委常委、副市长杨跃涛等领导多次深入该镇调查研究,指导这里的城镇建设。
正是在沧水铺镇发展定位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指导下,镇里先后两次对镇区规划进行修编,边规划边建设,沧水铺镇迅速长大。建成区面积就已近4平方公里。再过5年,镇区面积要达到10平方公里。镇区“三纵三横两环线”的城镇骨架已初具雏形。这就是:以过境的319国道、益宁城际干道和教育路为纵线,以高新大道、沧泉路和云峰路为横线,彩晨路和如舟路往返环镇区,从而使全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
“建设江南魅力特色小镇当然必须突出沧水铺的特色,而我们镇上的特色很多,”谈起城镇建设,镇党委书记陈孟球如数家珍。告诉记者,镇里主要抓住了沧水铺的三大特色:
一是水的特色。说实话,就建成区而言,沧水铺水的特色还不很明显,但是,沧水铺未来的发展,水的特色却十分突出。鱼形山水库是上天赐予沧水铺人民的一块宝地,镇里将利用水库的引水渠道建设沿河风光带,并利用自然、分散的水体,在319国道、沧泉路和高新大道之间建设一个人工湖,叫“碾子湖”,这个占地面积300亩的人工湖初具规模,将成为沧水铺乃至益阳市民休闲旅游的又一好去处;
二是山的特色。就在镇区旁边的碧云峰。这是衡岳七十二峰之一,有“小庐山”之称,这里峰峦叠嶂,山色苍翠,宛如碧云。尤其是山上的雷音寺,香火盛旺,乃是益阳一大胜景。镇里将尽可能抓好碧云峰的建设与管理,使之更好地为提升沧水铺的品位服务;
三是宜居休闲。这主要是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大搞城镇开发。集居民休闲广场、大型购物超市、集贸市场于一体的盛世麒麟商业广场已完成土地平整,以高档精品住宅开发为重点的东部新城小区区域控制面积350亩,首期开发50亩。集编织袋加工、塑料粒子贸易、物流于一体的大型贸易中心市场建设也已落户沧水铺。另外还有两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都已完成前期工作。几家星级酒店、功能齐全的汽车新站等都陆续动工。特别是长益城际轻轨沧水铺站的建设,将使沧水铺的城镇品位大幅度提升。
一个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魅力小镇正在向我们挥手走来。 现代新城镇的崛起必然离不开产业的强大支撑。沧水铺的发展同样如此。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就是闻名全国的“包装袋之乡”,中南地区最大的包装袋集散中心,辐射319国道25平方公里的以包装袋为主的循环经济园区。直接影响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包装袋市场。目前共有规模企业9家,骨干企业21家,从事塑包产业的人员有12000多人,成为沧水铺镇的主导产业。该镇包装工业实现产值21亿元,上缴税收5000万元。创建于2004年的沧水铺包装工业园规划占地面积2600亩,已引进企业18家。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0年里,就引进企业12家,园区用地规划由200亩扩展到600多亩,其中建成投产的就有环宇塑业、赫山包装总厂、华中塑业、华都塑业、管子包装、成美塑业、天盛塑业、金博塑业、雄风塑业、源泉塑业、晨兴塑业、众和塑业、众和搅拌、华都要二期等10家企业,碧云包装也正在紧张建设中。从而实现了入园企业数和园区用地规模成倍增长。陈孟球书记兴奋地告诉记者,引进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上缴税收1亿元以上。
与塑包产业相联系,味姜加工、香菇生产都是沧水铺镇遐迩闻名的特色产业。它们与塑包产业一同构成该镇三大支柱产业。此外,该镇苗木花卉、也逐步形成气候。加上已早已成规模的商品粮生产,工业、农业两翼齐飞,沧水铺经济腾飞指日可待。谈到这里,陈孟球信心十足地说:“我们要打造益阳第一经济强镇,近期内,沧水铺镇有信心、有决心赶超灰山港!”
经济强大起来后,何愁城镇不发展呢? 熟悉沧水铺的人都还记得,这里的经济确实活跃,但是,城镇管理却不敢恭维。到处是垃圾,遍地是废旧包装袋。有人甚至戏称沧水铺是“废都”,意即废品之都。问题当然并没有这么严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里的城镇管理、特别是环境卫生确实不尽人意。
“我们一定要把‘废都‘建设成为花都!”在2010年年初的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书记陈孟球一语掷地有声,赢得全场热烈掌声。2010年,镇里一手抓城镇建设,一手抓城镇管理。在建设管理方面,城镇规划控制区内所有的城镇建设项目,都必须通过镇村镇建设管理站审批后方能动工建设,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像益阳城区一样,围档作业。为了迅速改变镇区脏、乱、差现象,参照益阳中心城区“门前三包”管理办法,镇里出台并严格执行了“门前三包”管理。与此同时,还相继出台了《沧水铺镇城镇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沧水铺镇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沧水铺镇渣土运输及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此基础上,镇里还适当增加管理人员,城管队员在原有8人的基础上,新增协管员10人,卫生监督员10人。环卫工人按照省级卫生镇的标准,由2009年的10人增加到48人。为了树立样板,带动全镇,镇里还投资3200多万元,用于319国道镇区段和云峰路的样板街、样板路建设及其他街道的配套建设。下一步,镇里还将对319国道及云峰路的临街门面进行穿衣戴帽,根据镇区规划建设的要求重新装修,并根据各个门店的特点,统一制作广告招牌,就像益阳城区的康富路等样板路一样,看上去整齐划一。
为了更好地美化镇区环境,镇区绿化也是大手笔、大投入。就新植树木500多株,增加绿化带13100多平方米。还将按照“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要求,大搞城镇绿化,使沧水铺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花都“。
据2011年3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提交的关于长沙至常德的城际轻轨设计方案,长益常城际铁路正线全长167.67km。全线设尖山、金桥、三邑寺(预留)、宁乡、衡龙桥(预留)、沧水浦、益阳、桃江、崔家桥(预留)、汉寿、谢家铺(预留)、德山、常德共13个车站,其中4个预留站,届时从长沙市内至沧水铺镇只需二十来分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