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人的十年》观后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微信读书第105本,试读用时1小时25分。

讲述了平常人在文革时期的发生的事情,他们不是小说家创造的人物,而是“文革”生活创造的一个个活生生真实的人。现在看来依然惨烈,震惊人的承受苦难的能力如此强大,向死而生。人的真实才是时代的真实。

拾纸救夫是一个老师在书上看过关于毛主席在战争中的一些事情《浏阳遇险》讲了出来,有人听到觉得是丑化主席,就开始了批斗。老师讲了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可是没人相信,老师就开始了漫长的坐牢,老师的妻子就开始拾遍天下纸也要想到故事救出丈夫,一天晚上夜里纸起了火,大火烧死女人和孩子,过了不久女人找了八年没找到的故事书被老师恰好找到了,老师就拿着那本书为自己平反,最后把那个故事烧给了妻子。

崇拜的代价是一个女孩最崇拜的人一个人是毛主席,一个人是作家协会干部男孩。作家协会家里的叔叔们都是老红军,政治可靠作风优良,年轻时男孩随手写了一些毛主席著作的点评,有心人找了出来,这可不得了,开始了批斗,不止是身体,很重要的是心灵。对毛主席是对理想偶像、至高无上的崇拜;对男孩是对一个活生生人、情意相融的崇拜。女孩对于崇拜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去了男孩的老家看了看,确实相信了男孩,毅然决定结婚。多么大的信任与勇气,在一起批斗中,男孩受不住跳楼了,女孩也被当做反动派家属各地方流动,想一死了之时听到了《白毛女》中的一句台词,我不要死我要活着。

我们,陷阱中的千军万马 一群孩子被安排到遥远的北大荒农场,这时候就成了知青。“在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十七岁的孩子心里就是一团火热的、膨胀的、闪闪发光。

死脸 发生在一个幼儿园五岁儿童的身上,整个童年时期都笼罩在文革的强压下,被取笑辱骂打闹,甚至还手会受到更大的报复。童年的经历影响了后边所有被潜藏起来的人生。一个人的童年需要一辈子去治愈。

重点划线:

我们这支曾经为他们冲锋陷阵、赤胆忠心的千军万马,统统落入安排好了的陷阱里。尽管我们曾经悲哀至极,尽管我们吃了苦头,但连国家也挑不动的担子,叫我们十几岁孩子们瘦弱的肩膀扛住了。是我们撑住这倾斜的柱子,才避免了国家大厦的坍塌。历史已经全部记住,就看人们自己是否把它忘掉。

生活给我的第一个教训是:天真比愚蠢更愚蠢。一个人只有要死的时候,才更有求生的欲望。

黑暗本身是变不成光明的。我们从悲剧的历史中能获取的只有真正的认知,警戒今天,告诫未来。历史永远是活着的。有些历史顽疾只有不断吃药才不会发作。

史学家偏重于灾难的史实,文学家偏重于受难者的心灵。

推动“文革”悲剧的不仅是遥远的历史文化和直接的社会政治的原因,人性的弱点——妒忌、怯弱、自私、虚荣,乃至人性的优点——勇敢、忠实、虔诚,全部被调动出来,成为可怕的动力。它使我更加确认,政治一旦离开人道精神,社会悲剧的重演则不可避免。

“文革”,不仅调动了人性的弱点,如人的自私、贪欲、怯弱、妒忌、虚荣,连人的优点,如忠诚、善良、纯朴、勇敢,也化为“文革”的力量。人性的两极都被利用才是中国人最大的悲哀。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