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由陈灿锐、高艳红著。

陈灿锐,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专业博士,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现为广州医科大学教师,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被誉为“曼陀罗绘画第一人”。

高艳红,应用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荣格心理类型及MBTI技术,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

曼陀罗(mandala)又叫“曼荼罗”、“曼达拉”,最早是曼陀罗花的称呼。由于曼陀罗花美丽动人,故而常常在佛经中被用来表示佛陀净土的神圣庄严。

现在,随着曼陀罗概念的发展,曼陀罗是指意味神圣、结构严整,并以方圆相结合的图形,而曼陀罗绘画是指通过各种工具制造这些图形的过程。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卡尔·荣格(C. G. Jung)把用于宗教修炼的曼陀罗绘画应用于自我治疗并获得成功。于是荣格也让患者尝试绘制曼陀罗,结果取得良好疗效。慢慢地,曼陀罗绘画成了心理分析学派重要的心理治疗技术。

在梵语中,曼陀罗中的曼陀(manda)是“本质”的意思,罗(la)是“成就”的意思,两者合起来叫“本质成就”。在佛教中就是明心见性之意。

大乘佛教的密宗,采用曼陀罗来表示佛陀的境界,并演化成了佛教密宗的金刚界、胎藏界(金胎)及别尊三大类的曼陀罗。

胎藏界曼陀罗是以莲花为原型来阐明佛性在出世入世不减的道理。胎藏界曼陀罗不仅表达了佛性入世出世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修行者指出了修行的道路。

“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是《大日经》及胎藏界曼陀罗的核心思想。它告诉修行者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慈悲为怀,方便为本。

金刚界曼陀罗以《金刚顶经》为基础,它由九个曼陀罗会所组成,又称“九会曼陀罗”、“金刚九会曼陀罗”。九会名称如下:成身会、三味耶会、微细会、供养会、四印会、一印会、理趣会、降三世羯磨会、降三世三味耶会。

金刚界曼陀罗的意义是指出修行的顺序问题。因为,九会曼陀罗排列的顺序传递着重要的修行意义。若九个会由中心至外周排列,则称为从果向因的下转门,表示诸佛从本垂迹,教化众生;若由外周至中心排列,则称为从因向果的上转门,表示修行的次第。

别尊曼陀罗就是除了胎藏曼陀罗和金刚曼陀罗外,根据其他佛教经典而绘制的某个佛菩萨的曼陀罗。

从佛教曼陀罗的结构看,曼陀罗图形从外到内具体可分为五部分:(1)外围凡界;(2)“六大”意念与护法墙;(3)外院;(4)城墙、城门与护法;(5)内院与主尊。

曼陀罗有序的结构具有促使修行者摄心入定功能。因此,僧徒通过绘制曼陀罗实现了佛法的戒、定、慧三学,从而获得心灵的转化。

正是曼陀罗具有转化心灵的功能,博览群书又独具慧眼的荣格选择了它,并自我治愈。因此,曼陀罗绘画自被荣格引入心理治疗中以来,便产生了超越宗教领域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