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为爱而生的女性角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一、前言

尽管赵敏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女主角,其自身是存在争议的,其最大的争议点就是依附于爱情。张军认为在《倚天屠龙记》中,女性的生活世界被提炼成单纯的“男性——女性”关系。其余都退居其后,她们不需要民族感情(赵敏对于自己的同胞被杀显然漠不关心)、不需要亲情、不需要友情(尤其是女性之间的友情)、更不需要事业。[1]笔者认同赵敏后段确实没有表现出“独立人格”,但对于赵敏为了张无忌弃家叛国的观点持反对意见。

二、赵敏是一个为爱而生的角色

朱贺江,王燕琼将赵敏与张无忌的爱情归入两情相悦式爱情[2],笔者是不赞同的。张无忌的爱情并不纯粹,就像金庸先生所说,张无忌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张无忌“始终拖泥带水”,游离在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四个姑娘中。他学习“乾坤大挪移”心法是应小昭的请求;任与周芷若订婚是奉义父之命,不与周芷若拜堂是为赵敏所迫,也有对她的迷恋。这与凭着“我偏要勉强”的精神,克服重重险阻,赢得了自己选择的爱情的赵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马冲宇认为《倚天屠龙记》中的四位女性角色的爱情故事反映了金庸在爱情中的平等思想[3]。笔者也是不赞同的。不仅仅是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的其它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一男多女式的爱情模式。倚天屠龙记的四个女性形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例如拥有尊贵郡主身份的赵敏,灿若玫瑰,文中没有说明其周围有男性追随者,却要克服重重险阻追求张无忌的爱。张无忌在爱情上拖泥带水,却赢得了四位女性的爱慕。至少在性别层面上,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是不平等的。

而金庸小说中爱情的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其“男性中心主义”的意识。在他的小说中,女性形象经常是作为男性的附庸品,与爱情相结合,以满足金庸对纯洁,不带有功利性爱情的向往。但是,金庸笔下重要的女性角色就是围绕着爱情的对象—男性打转。殷离因张无忌而死,小昭为爱背叛背负的重任,赵敏为爱放弃郡主的身份,即使是角色较为丰满的周芷若也是以与张无忌结合为自己的希冀。

而张无忌尽管在爱情上拖泥带水,但是其人物塑造的重心是情义。在情义上,他却是为国为民、为仁侠、为义气,担负起了男主角的责任。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前期的赵敏

前期的赵敏具备政治才能。在小说中,赵敏指挥朝廷,在六大派与明教相斗时,采用黄雀在后之计,拿下了六大派远征光明顶的人马。绿柳山庄设宴,用匪夷所思的方式毒倒了明教所有高层。笔者认为明教的侥幸逃脱要归功于张无忌的主角身份。接着,赵敏利用俘获的少林僧众来伪装,混入少林寺,成功拿下少林寺,擒获众僧,押赴大都。在武侠世界中,少林寺被一举拿下的情况属实罕见,这也反映了赵敏的政治才能。

另外,应对寿南山这一情节也反映了了赵敏识人的能力。如果她与张无忌赶回少林报讯,那么他们的处境会极其危险。赵敏却只是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就把寿南山远远的支到了南方。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后期的赵敏

后期的赵敏发生了转变,其变得以恋爱为中心。笔者认为这个转变非常突兀。

从张无忌赵敏第一次小酒馆相会的情节开始,赵敏的聪颖被用在了爱情之上。在这里,张无忌赵敏进行了深刻的交流,明确了立场敌对的关系,此时,必须有一方放弃自身立场,二人的感情才有发展的可能性。此时,赵敏做出了放弃“事业”追求“爱情”的决定。

赵敏选择这个小酒馆作为会面的地点是存在其用意的。赵敏的突然到访必定会引起张无忌的警惕。而赵敏此行的目的并非是挑衅,而是让张无忌安心。选择这个在张无忌势力范围的小酒店是能够达到让张无忌安心的目的的。再者,

张无忌在冰火岛住了九年,之后在武当、蝴蝶谷、红梅山庄和深山雪谷又各住过一段时间,他对于衣食的要求很低。如果去高档酒楼,张无忌必定会很拘谨,难以放下提防之心。而在这种离他住的客店只有五间铺面的街边小店,能使张无忌较为放松,敞开心扉。

在小酒馆里,赵敏先借“试酒防毒”为名,让张无忌喝了三杯她饮过的“残酒”,张无忌立马“心中一荡”,“心神不禁有些异样”。在古代,“摸足”、“画眉”和“饮残酒”这些,都不是普通关系的男女可以随便做的,金庸写的时候,明显有“夫妻相”的隐喻。

借着酒劲,赵敏问出了“张公子,你说是我美呢,还是周姑娘美 ”的问题,并顺着张无忌“自然是你美”的回答,顺势按住了张无忌的手,惹得张无忌“心中怦怦而动”。这是他们第一次暧昧状态下的身体接触,之前都是在敌对交手情况下,性质是不同的。

后来,赵敏被周芷若诬陷,背负“杀害殷离,盗取刀剑”的罪名,张无忌还立誓要“手刃赵敏”。赵敏是依旧利用自己的聪颖化险为夷。

赵敏发现自己蒙冤,立即推断凶手,思索对策。在猜测到凶手可能是周芷若之后,赵敏还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是如何说服张无忌。在已经洞察到张无忌内心对自己的爱的情况下,赵敏了解到张无忌立誓要杀自己。她决定先强化张无忌对自己的感情,然后去找谢逊周芷若交谈,试图找出周芷若的破绽。故事继续发展,借换衣服的场景,赵敏对张无忌进行了表白:“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张无忌很难不动容。在张无忌被张松溪冤枉的背景下,赵敏对张无忌的质问让张无忌开始怀疑赵敏是否就是凶手。

之后,张无忌与赵敏在大都小酒馆的相会使得赵敏对阻止张、周二人的婚礼有了信心。之后从赵敏的抢亲成功到真相大白,赵、张一直是出双入对的模式。

从始至终,赵敏的形象都是聪颖的,但是作者只允许她将聪颖放在爱情上。前期没有围绕爱情的赵敏也只是为后来张无忌误会赵敏这一情节作铺垫。

三、赵敏“抛家弃国”存在其合理性

网络上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赵敏为了一个男人,弃家叛国。笔者认为赵敏的这一行为存在其合理性。

首先在“抛家”上,赵敏断绝与父兄的关系是她和张无忌都是重伤,且张无忌命在旦夕的背景下的。另外,赵敏“原也舍不得爹爹哥哥,”准备“日后再求父兄原谅”。而汝阳王的表现来看,赵敏的父兄原谅她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大概是因为女性角色在小说中处于附庸地位,再加上小说接近尾声,金庸没有安排相关的情节。

在“弃国”上,赵敏最终只是选择退出,两不相帮。笔者认为这并不应成为赵敏被批判的原因。因为赵敏背后的元朝并不具有正义性。《倚天屠龙记》中多处体现了元朝的暴政。张翠山去往武当山的路上看到的是:“十余名元兵手执钢刀长矛,正拦住了数十个百姓大肆残暴。地下鲜血淋漓,已有七八个百姓身首异处。只见一名元兵提起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用力一脚,将他高高踢起,那孩子在半空中大声惨呼,落下来时另一个元兵又挥足踢上,将他如同皮球踢来踢去。只踢得几脚,那孩子早没了声息,已然毙命。”张无忌等人大游皇城之时,看到的是:蒙古兵刀矛齐下,将八名大喊 冤枉的汉子杀死的场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赵敏的行为可以称作是弃暗投明。

四、小结

金庸小说中出现为爱而生的赵敏这一人物形象乃至其它形象单一的女性形象的原因可能正如严家炎所说:“金庸小说积淀着千百年来以男子为中心、女性处于依附地位的文化心理意识,虽然作者自己也许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笔者希望看到更多的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再附庸于男性角色,她们除了爱情之外,也有自己的事业与情义(特别是同性别之间的)。

[1]张军. 山隐与凌迟——金庸小说中人物周芷若形象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3):1-3.

[2]朱贺江,王燕琼. 十年一梦叹倚天,顾盼君心思侬情——浅析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情爱世界[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02):29-32.

[3]马冲宇. 从《倚天屠龙记》看金庸的爱情观[J]. 芒种,2014(07):61-62.

[4]严家炎. 严家炎论小说[M]. 2002:330.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