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辰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3
每日二十四个时辰如何对照古代时辰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互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古代时间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zhuanti3

古代时辰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饥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中国古代的12个时辰分别叫什么? 古代十二时辰,时辰,时辰对照表,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12时辰,时辰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古代的时辰是怎样划分的?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1.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2.泛指时刻或时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担搁了时辰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这就叫: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时辰 相等于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子;zi (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chou (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yin (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mao (早上 5 时正至早上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chen (早上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si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wu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wei (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shen (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you (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xu (晚上 7 时正至晚上 9 时正 )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hai (晚上 9 时正至晚上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周易中的时辰
时辰以当地时间为标准
在论断八字命理时,往往有时不太准确,多半是因时辰有误所致。在我们生活中,全国都是统一使用北京标准时间。我国南北区域时差不算太大,而东西区域相差较大,而论命时就要严格按照出生地时间为太极点论断。
北京时间,准确地说是指在东经120&127度所在的地区区域内,而或东或西的不同地区就要根据当地所在区域内的东经度数推算。
地球自转一周(360度),需24小时计1440&127分钟,每4分钟1度(1度距离相差4分钟)。其他地区,依此推算即可。例如:黑龙江东半部130&127度所在地区,当北京时间11:20时,就是当地的12&127点整(12点-(10×4)=11:20)。
东经120度北京时间12点与其他地区
所在东经度数时间对照表
――┬―――┬―――┬―――┬―――┬―――┬―――┬―――
东经│ 75 │ 80 │ 85 │ 90 │ 95 │ 100 │ 105
――┼―――┼―――┼―――┼―――┼―――┼―――┼―――
时间│15:00 │14:40 │14:20 │14:00 │13:40 │13:20 │13:00
――┼―――┼―――┼―――┼―――┼―――┼―――┼―――
东经│ 110 │ 115 │ 120 │ 125 │ 130......>>

中国古代的"时辰"是怎么与现在的时间对应的?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埂: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每日二十四个时辰如何对照古代时辰表?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i、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古代有哪些时辰?每个时辰代表现代的几点?一个时辰是多久? 一天24小时,2个小时为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
子时:23:00--01:00之前。
丑时:01:00--03:00之前。
寅时:03:00--05:00之前。
卯时:05:00--07:00之前。
辰时:07:00--09:00之前。
巳时:09:00--11:00之前。
午时:11:00--13:00之前。
未时:13:00--15:00之前。
申时:15:00--17:00之前。
酉时:17:00--19:00之前。
戌时:19:00--21:00之前。
亥时:21:00--23:00之前。

古代的一个时辰是多久? 一个时辰为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代计算时辰的方法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关于午时三刻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
资料
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