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滴答滴!中医帮忙改善产后漏尿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中医认为漏尿与下垂都是因为气虚下陷,产后六个月之内,都是治疗黄金期,只要产前产后好好保养,都是可以防范于未然的喔!

轻微漏尿失禁会在产后6个月以内恢复,严重者则持续更久,甚至变成永久性问题。

原因有:

■ 怀孕期间黄体素、松弛素让骨盆腔韧带肌肉变得松弛。 ■ 胎儿压迫造成肌肉过度扩张或神经受损。 ■ 生产时间过长。 ■ 生产损伤膀胱。 ■ 出力不当。 ■ 长期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以上会使盆底结构松弛而发生尿失禁,大多属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是尿失禁的最常见类型,特点是在咳嗽、喷嚏、用力时腹压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现象。

雌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骨盆腔,如:生殖系统(子宫、 *** 和输卵管)、泌尿系统以及邻近的结缔组织、韧带、肌肉和筋膜中。更年期后会加重漏尿症状,并伴有盆底肌肉松弛或子宫脱垂等情形。主因是雌激素降低使局部黏膜下血液供应减少,导致黏膜层退化、肌肉萎缩,盆底肌肉组织张力减少、收缩力下降,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发生改变。

中医分型与治疗

排尿与肺、脾、肾以及膀胱密切相关,常见病因是气虚、阳虚和膀胱损伤。针对不同证型,虚则补之,以补气温阳为主,佐以固涩缩泉或化瘀固脬(膀胱),强化骨盆底肌肉力量。产后气血津液相对不足,需补养为主,不可滥用通利小便之药。

1. 脾肺气虚

产妇是气虚体质,加上产程耗气、或产程过长而加重。或因生产失血较多,气随血耗。兼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弱、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方药:黄耆建中汤、补中益气汤 、完带汤。

2. 脾肾阳虚

产妇是怕冷的阳虚体质,又因分娩损伤肾气,致使膀胱失于肾阳的温煦而气化失司导致尿频、失禁。兼见尿液清白、面色黯淡、精神疲倦、腰膝酸软、下腹坠胀、耻骨酸痛、头晕耳鸣、怕冷(腹部及腰膝明显)、容易腹泻、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方药:巩堤丸、桑螵蛸散。

3. 膀胱损伤

因怀孕压迫或产程损伤膀胱功能,导致膀胱血瘀气郁而排尿异常。《诸病源候论》:「因产用力,伤于膀胱,而冷气入胞囊,胞囊缺漏,不禁小便,故遗尿,多因产难所致。」 方药:鸡内金散、完胞饮。

4. 肝肾阴虚

小便失禁频尿,尿不净感、灼热感。兼见头暈目眩、耳鸣嗡嗡叫、失眠多梦、口干舌燥、腰膝酸、掌心红热、怕热汗出、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數。 方药: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针灸治疗

■ 肚脐(神阙穴)隔姜灸。 ■ 百会穴:位于头顶,督脉总管一身之阳气,下病上取,下陷者举之。 ■ 关元穴:约肚脐下四指处,有补气固冲任之效。 ■ 足三里:健脾益气之功,灸之可温通经脉、补益气血、扶正培元。 ■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是妇科要穴,可健脾化湿、疏通气机。 ■ 肾俞:补肾固脱。 ■ 子宫穴:约肚脐下五指处,位于子宫旁韧带和子宫圆韧带的部位,顾名思义,可处理子宫相关疾病,可治疗子宫下垂。 ■ 气海、关元:为补气要穴,在膀胱附近,为局部取穴,灸之可使热力直达病所。

上述穴位用补法针刺,之后灸20分钟,每周三次,持续一个月。

预防保健

■ 怀孕期间避免胎儿过重。 ■ 20周以后使用托腹带。 ■ 产后二星期内多平躺休息。 ■ 产后2个月内避免久蹲、久站、爬楼梯、抱小孩及提重物。两个月后,视个人恢复情形,再决定开始做需要腹肌用力的运动。 ■ 产后半年内是改善尿失禁的黄金期,多练习凯格尔运动。 ■ 尽量避免喝含有咖啡因、酒精的 *** 性饮品。 ■ 控制产后体重,避免增加多余的重量。 ■ 咳嗽要积极治疗,久咳会对于膀胱造成过多的压力。 ■ 束腹带不适合自然产的妈妈,太早使用会将腹压往下传导致膀胱,增加漏尿机率。产后2个月再开始穿骨盆裤、塑身衣。

饮食疗法:

■ 四神汤:

山药20g,芡实20g,茯苓20g,莲子20g。先将猪小肚加入四碗水与少许米酒,炖至七分熟,再加入上述药材炖至全熟。用于脾气虚、带脉失约的小便失禁。

■ 山药芡实粥:

山药20g,芡实20g,米50g。先将山药、芡实煎煮取汁,再同米煮成粥,依个人喜好调味,甜咸不拘。用于脾肾气虚的小便失禁。

■ 黑豆益肾汤:

黑豆50g,益智仁10g。黑豆加水炖至皮软肉烂后,再加入益智仁与排骨煮汤,以盐、生姜调味。用于脾肾阳虚的小便失禁。

【中医妇科李湘萍医师的部落格】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做个元气美女!中医帮你远离经前症候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