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乡的文物古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芭蕉境内文物古迹较为丰富,包含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古碑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纪念地、其他等门类。
龙洞李周教犁题刻遗址
位于楠木园村石板溪鱼泉洞山脚洞口内,距离洞口约100米, 原有两石并立,题刻在一块石头上,大字每个约5寸见方,旁边有若干小字,杨永仟老人介绍,石刻有大字和小字,大字还记得有周昌府巡抚南乡字样,小字记不清,1976年修鱼泉洞电站时把这块石头炸毁。
李周为冯翊人,冯翊,《辞海》注:古县名,隋大业初置,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元废。关于北宋施州洪灾,《恩施市地理史料》引《旧县志》记载:1064年北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8月施州大水。1065年北宋英宗治平二年乙巳,施州大水,遣使行视。鱼泉洞题名历史事件是,1064年和1065年由于施州大水,朝廷派李周为施州通判来施州巡视,抚恤灾民。李周见施州百姓还不知使用牛耕技术,于是开辟田地数千亩,在驻军中选调懂得牛耕技术的士兵,并买牛教百姓耕种,军中粮食充足。
艾氏贞节牌坊
又称牌楼,位于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是监生蓝聘廷之妻艾氏之牌坊,高7米,宽5.3米,为三间三楼形制,中门宽1.8米,高2.95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立。1997年9月恩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艾氏贞节牌坊雕刻精细,碑额为:皇恩旌表节孝坊,两旁竖写:清正名家素娴女诫、冰霜□节秀茁孙枝,三楼两旁碑面刻:进清流声、珉贞勒节,三楼横梁上刻:寸心千古、□壶欧陶。二楼中间刻:清怀筑台,两旁刻小字,一楼中间横梁上刻:宏之天荷,两旁刻霜流节志、旌章耀目,大门柱上刻楹联:冰心应与日月辉、玉度可堪霜并洁。
在大门的两侧镌刻详细的记事碑文,左面为:静月如人,表里树风声九天温诏飞丹凤,卷□邀月影一片水心矢白欧。孺人艾氏贡生艾朝宗之女监生蓝聘廷之妻也于旧数阅月而聘廷殇□才十有七耳忍死祧犹子盛芗盛世业为之后以食以教底于成□乃不弗昊天次子业刚育一孙而遂亡两世遗寡饮泣相向□孤雁而附□□恨□不吐矣幸负芗调□其间孺人以承欢有子念饴有孙由是摒□□外若无戚者然盖身肩重负向郁陶乎予心祖丧形毁盛矣备谁为□□□□□之延舍生取义轻于鸿毛□贵马今春秋五十有三家业振兴义声远播儿孙绕膝头角峥荣而孺人亦垂垂老矣当道悲其遇嘉其节请旌朝得建功立业坊以荣其身余□附鸢萝谊当昭扬潜德以七绝四章而实纪其实云。大门的右侧刻文为:节比松贞,巾国励冰操五十年来完介志,□□扬风化三千里外荷恩光。郊居岭尉月光寒寡鹄偎阑泪不干双哺孤儿如□子舍生争似在生难。小楼从倚夜登青平自辟□口授经掌上明珠羽一个可怜门祚又怜仃。未亡人竟格天心惭次兰芽茁满林紫诰重重将食报□□欧柳嗣徽音。庆所遭老我难当长管在旬无摇□播风□。国子监学正衔襄阳训导刘元贵谨撰,施郡邑痒生东孝廉顿首拜书。
艾氏贞节牌坊的反面刻有碑文,为:玉洁冰清,吉奉旌表节孝坊,蓝艾氏立。介石贞操,风清月朗莲溪静,紫诰金章梓里荣,冰心在玉莹,碧草白春色。冈藻揭芬,松藻柏节庆荷龙光,□质□心美增燕誉。而又难者哉邑伸耆钦其志为之表请于朝。恩予建功立业坊予不大不首生阐扬芳徽强缀俚言以陈其概俾。孺人行诣与圣贤诗书至人德公言正天地无尽云。邑痒生 龚亲安 拜撰 张骧 拜书 石工 刘见福 罗文莲 光绪三十三岁年(1907年)次丁未七月初四日立。1997年9月 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九道水风雨桥
位于楠木园村九道水,原名永兴桥,横垮在从宣恩县水田坝下流的小河和从戽口下流的大河汇合处,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由杨姓捐资修建。巨木横架为梁,桥身由四柱一骑二穿枋二挑枋 4排扇组成,全长14米,宽4米,通高3米。为亭阁长廊式,全木质结构,桥两旁设栏杆和长条凳,便于行人安坐休息,桥是覆以瓦,有上下两檐,两檐相距数尺,因而桥面光线充分,桥两端八字斜柱屋檐四角,为鳌鱼扳爪形式,桥南端有凉水井,桥中原供有杨泗将军木雕像。中梁正中绘太极八卦图,两头分别绘剑、书、莲花图案。
桥南掘出石碑一块,通高125厘米,正碑高114厘米,碑脚长11厘米,碑宽57厘米,右上角缺损,其它部位保存尚好,大部分文字记载的是建桥捐款人姓名与数额,落款有匠师杨文、地名两分河永兴桥、大清皇上嘉庆拾捌年夏六月初八日吉旦立碑等字样。
2002年,恩施市民族宗教局投资对九道水侗族风雨桥进行维修。2004年8月 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吴家大屋
位于恩施市芭蕉镇下街,原有数十间房屋相连,占居半边街,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全木质结构,走马转角楼,上二楼板梯2米多宽,骡马可上楼,二楼靠后方,两面建筑有楼阁,十分雅致,可望山观景。
房主吴永兴在恩施城开吴永兴商号,主要做茶叶、生漆生意。青年时代的贺龙,在湘鄂川黔边界地区做赶骡马运输生意,经常进出吴家大屋。1913年春,贺龙与4个伙计赶着8匹骡马运盐巴经过宣恩县李家河镇,被当地税官卡住,因要收的税额太高,双方发生争执,混乱中税官中刀毙命。当地官员要贺龙拿出一笔罚款,再给死者家属赔一笔抚恤金和安葬费,贺龙赔掉所有货物、货款和5匹骡子。贺龙的马帮生意做不下去,便来到芭蕉吴家大屋见吴永兴,讲述自己的遭遇,请他帮一把。吴永兴借钱给贺龙买10匹骡马,又赊2000斤茶叶。这样,贺龙马帮又兴旺起来,下宜昌走当阳,卖茶叶换棉纱,运回恩施交给吴永兴商号,赚差价和运力钱,但一时也难还上吴家的钱。1933年贺龙率红军在湖南龙山、湖北来凤一带活动,派人给吴永兴送信,要他到来凤拿钱,吴永兴回信一封,表示不要这笔钱,没有去来凤。1935年10月贺龙率部在宣恩椒园打国民党48师,驻庆阳坝,他在一个晚上率一排人急行军来到吴家大屋,不顾吴家的推拒,还上这笔钱,并给吴永兴打一张写明借钱还钱情况的条子。解放初期,吴家将这张条子交给土改工作队。
解放后,吴家大屋为芭蕉小学,现仅存河边保坎和一间老屋遗迹。
孙家堡
位于楠木园村椿木槽,地处山顶平地,屋场呈四方形,前、左、后三面残留有院墙,墙高3米,厚0.6米,墙门设计为八字形,围墙如堡垒,故称孙家堡,孙氏祖籍江西,后迁贵州省思南府安花县,清乾隆年间迁湖北施南府恩施县,落业南乡桂花寨椿木槽。原老屋建筑已被拆除,树竹成林,院内散落石板,院门右首有棵大桂花树。
南屯堡
清嘉庆《恩施县志·仓廒》记载:南市廓里社仓四处,地名南屯堡,朱沙溪、芭蕉村、落坡村,共谷四百四十五石一斗一升三盒。南屯堡现为高拱桥村金家院子,又叫屯堡院子,因姓金的人多叫成金家院子。为一椭圆形小山包,山上为十多幢民居的小村落,山周围有成马蹄状的田园环绕,与朱砂溪河相邻,还保留有院墙痕迹。
李多魁墓
位于楠木园村风雨桥组九道水原供销社右山头,为封土堆墓,砌石垮塌,占地约15平方米,有墓碑高180厘米,宽108厘米,墓联为经明行修名山终老 地灵人杰后嗣克昌 福寿图,墓碑文为:前清进士春林李先生生于嘉庆丁卯年八月初五日酉时没于光绪戊寅年九月初三日未时正寝享年七十二岁……先生讳多魁上世湘之邵州人自志周公迁施隶恩邑之戽口居焉……中华民国六年岁次五月中八日立。清同治《恩施县志·科贡》记载:咸丰年李多魁府学。
南岳宫
位于黄泥塘村刘杨村组,原为三柱二三间庙屋,左边有一偏房为厨房,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墙上绘有彩绘,庙里有庙佬守候。南岳宫也是祠堂,举行庙会,过去每年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把猪头先敬菩萨,再回去煮吃,人多时排队敬奉。2000年建筑逐渐垮塌,现存墙垣和碑刻四块:乾隆五十一年万古流芳碑记载有修古庙一座及捐资者姓名;清嘉靖十七年八月捐资碑二块;清光绪三十三年、宣统元年永垂万古碑一块;宣统元年《万古流名》碑一块。
湖北省财政厅旧址
位于朱砂溪集镇上,占地面积有574.6平方米。1938年10月省财政厅迁于朱砂溪,征用金家老屋作办公用房,为三进天井结构建筑,坐东朝西,屋后为老虎寨,西北方为漆树坪梁子,又称九拐子。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恩施县政府、恩施专署曾到这里办公,为给财政厅让出办公区,恩施县政府、恩施专署迁到金家老屋东南50米处的小学内,现在这里是朱砂溪村卫生室。财政厅征用这栋房子后进行了装修,作为七区专署(恩施专署)和省财政厅的办公室,恩施县政府仍驻在小学内。 后来,省财政厅便从朱砂溪迁进城区黄家峁赖敏斋宅。2011年7月 公布为州级文保单位。
恩施县政府旧址
位于朱砂溪街头,原为江西会馆,又称江西庙,又是金家祠堂,占地130平方米,解放后,为朱砂溪溪小学校址。20世纪80年代,小学迁走后,设朱砂溪卫生所,之后,90年代拆除原建筑,改建为平房。
川主庙
又称川主宫,为四川移民建造,位于芭蕉上街街头10米处,紧靠恩咸公路,占地2000多平方米,共三进,第一进设有戏台,戏台两边有画妆室及更衣室,前两边有看台,供看戏之用,戏台外有一场坝,供大众看戏用。过去,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农历)逢香会,川主菩萨起马,在川主庙举行大的祭祀活动,四方八面来敬香,十分热闹。
万寿宫
又称江西会馆,位于芭蕉下街,由吴、吕等江西移民出资建造,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第一进是戏台,演出龙灯、狮子灯、南戏。民国时期,吴光华家在里面办学,抗战时期,是中共芭蕉地下党组织活动中心,解放后,中共芭蕉区委员会建于此,1958年设供销社办事机构。
戽口飞山庙
戽口飞山庙建在桐子坳,距戽口村2.5公里处,建立于清朝末年,占地40平方米,属木瓦结构,三柱二的两间房(正厅和侧房),正厅内供有姚、吴、杨三尊飞山神,厅外面挂有大钟,解放前祭拜人多,特别是侗家人。解放后(1949年后)无人祭拜。芭蕉其它地方也建有飞山庙,与戽口飞山庙相比要小些。
草子坝盘瓠庙
盘瓠庙主要是苗族人的信仰,建于清进乾隆年间,距芭蕉集镇3公里处,在恩咸线15公里处,占地3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庙后一小山堡,庙前是恩施至咸丰大道,南来北往的客人、商人、挑担营运人都要在这里歇息。庙旁边有四棵上千年的花栎树,最大的要四人牵手围,树上长满寄生植物,一团团寄生长得像绣球,人们称它为蓝色绣球,共有68个。清末及民国年间十分热闹,进香的人很多,连年不断。传说这庙的神很灵验,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爷孙三代,爷爷勤拔苦做,集攒了一些钱,后被他孙子偷了,他爷爷问他儿子和孙子,都说没有拿,爷问了多遍,把儿子问火了,爷俩就在盘瓠庙赌咒,赌得最很的儿子说:如果是我儿子偷了就死一个。没过几天,果然死一子。这时,儿子说,我们不赌了,我儿子已死,你的钱我还你。老爷子说:我们都当着盘瓠神赌的咒,要收回要当着盘瓠神收回,你在庙前为行人做好事,烧一百天茶,送往这里,让南来北往的行人有茶水喝。他儿子听后说行,在盘瓠庙前送了一百天的茶,后来家里平安。1939年中共芭蕉地下党支部建立后,地下党以此庙为掩护,成为恩施至芭蕉的接头地点。解放前夕,一次暴风雨把庙边的大树吹倒,后没有修复,慢慢被毁坏。但这里的小地名一直称作盘瓠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