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明寺的历史价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一、历史悠久 香火旺盛
普明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3年(公元25年)。当时,光武帝之庶子、明帝之庶兄、楚王刘英崇佛信道,好黄老之术,选中京城洛阳东南附近这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督工建造此寺,历三年之久而落成。盖因寺北不远处的万安山古名大石山、寺前的盘龙山多石,故初敕名为石山寺。该寺占地20余亩,敕赐僧田300余亩,有僧众70余人。近寺居民大多为寺内佃户,足见当时香火之盛。
二、与少林寺一脉相承 源远流长
历汉末、三国、两晋至南北朝梁武帝时,有西域高僧达摩祖师千里跋涉来到中国,梁武帝崇佛,为达摩在南京修了一所同泰寺作为其寓所。3年后,祖师见南梁腐败将衰,乃弃梁奔魏,所以就演出了白马追达摩和一苇渡江北的故事。
达摩渡江北上至洛阳谒见了孝文帝,寓后与白马寺祖师天性喜静,恶京都繁扰,乃渡伊阙而东上至石山寺栖息焉。见此处清净幽僻,人迹罕至,便以此为家。因寺内僧众人多,乃于幽谷之中凿一洞府而居,如今民间流传的和尚沟达摩洞便起源于此。在孝文帝支持下,对石山寺大兴修复,孝文帝皇敕赐名为普明寺流传至今。
达摩祖师居住于此5年之后,偶游中岳,见嵩岳雄奇险峻,便于少室山五乳峰下原有的闲居寺大行扩建为少林寺,便定居于此成为东土第一代祖师。在扩建少林寺期间,所食用的粮食是由普明寺供给的,所以少林寺僧人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传统俗语:“住少林寺的房,吃普明寺的粮。”一千多年来,两寺僧人相互调用,两个寺院实为以一个家主,因此有少林东寺、西寺之说。三代祖僧灿,即普明寺方丈主持。他传承二代祖慧可衣钵,在普明寺方丈门口书有“三世祖庭”四个大字。三祖所用钱袋上亦书有三祖字样,少林寺僧人看到,便视为一家人回来了,即高接远送,奉之上座,盛情招待,对三祖和普明寺的看法至高无上。少林寺历传有三位上人(皇帝封号),其中一人是古峰上人,定居普明寺,是两院的主持方丈。开放后的少林一代主持方丈释行正,曾在普明寺修行多年。现释永信大师及永福、永梅、永乾诸位大师皆师从行正方丈,对普明寺赞许有加。永明法师专程赠送玉雕石佛一尊,现藏普明寺内。
三、遗存丰富 述说历史
至解放初期,普明寺还是一座完好无损的寺院,大殿、廊房、围墙、古碑应有尽有,住有僧人,行正大师大概是1948年前后离开普明寺到少林寺的。1952年,普明寺大殿被拆毁,木料被运到伊川县城修建会堂、影剧院之用,致使原来建筑物荡然无存。而今,遍布普明寺周围的遗迹还有:
1、龙卷柏一株,为全国罕见,保护完好;
2、大殿一座,系前几年在旧址上重建;
3、石刻碑记20余块,大多已残缺不全。字迹较清楚者有:大清道光年间青石匾额一块,上书“水陆殿创于乾隆叁拾捌年系师祖贞○修”,正文楷书“卓锡”二字;明嘉靖三十五年八月胡姓名普诚僧人墓志一块。
4、历代僧人塔林墓葬群一处,在寺西岭上。2006年公路扩宽时暴露出若干座。
5、从寺内通往西北方向和尚沟洞穴一处,当地人俗称“达摩洞”、“和尚洞”,高2米左右、宽1.5米许,长约2公里;
6、青石质地菩萨神像一尊,高2米左右,不知何年雕成,已有残损,现存寺内大殿。
7、莲花石桥一座,飞架于寺西南1.5公里的深沟上。此桥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为南北向单圆孔石拱桥,全部采用石块垒砌而成。桥孔高5丈许,宽丈余,长2丈多,桥顶两侧中央有龙头龙尾。桥下北侧石块上刻有“乾隆十五年重修”字样及莲花图案,故名莲花桥,应为普明寺僧人积德行善所修,现保存完好,仍作为生产桥使用。
四、山环水绕 气聚风藏
普明寺所处位置,为伊川东部丘陵区的一个凹地,四面环山,一水中流,林木葱郁,景色优美。寺前所对的盘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公里,陡峭雄奇,怪石嶙峋,特别是山腰间的蛤瓣石、钱箱石、龟石、鸟石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山海经》、《水经注》中记载的湮水,今名丁惠河,发源于东北颍阳的半石山,向西流到此处,南折又西廻,形成了天然的大s阴阳鱼状。河之两岸,水草丰美,植被密布。下游3公里处,是1960年代修建的拦水坝,蓄水面积达百余亩,水面直至普明寺前。
五、禅宗圣地 旅游名区
普明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四周范围内有万安山、龙门石窟、范仲淹墓、大谷关、少林寺、风穴寺、龙泉寺、程园、玄奘故里等名胜古迹。偃(师)汝(州)公路,郑(州)卢(氏)公路分别从寺东寺南通过,郑少洛高速、二广高速在附近有出入口,焦柳铁路伊川站也在附近。西距伊川县城15公里,东距少林寺70公里,北距龙门石窟30公里,距洛阳40公里。不仅是禅宗圣地,发展文化旅游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绝句五首〈明道元年〉】
---(宋)欧阳修
临水复欹石,陶然同醉醒。山霞坐未敛,池月来亭亭。
洛城风日美,秋色满蘅皋。谁同茂林下,扫叶酌松醪。
野水竹间清,秋山酒中绿。送子此酣歌,淮南应落木。
劝客芙蓉杯,欲搴芙蓉叶。垂杨碍行舟,演漾回轻楫。
山水日已佳,登临同上下。衰兰尚可采,欲赠离居者。
【先仲微仲纯仲三兄过普明寺赏雪分韵得饮字 】
---(宋)李处权
涉春徂冬祷雨雪,皇天靳此云何甚。
儿童晓报六花飞,失喜钩窗犹屡审。
荒渠断溜冰已合,度雁停号口应噤。
望中玉树散枝柯,二室峰峦张素锦。
我家西邻有胜概,杖履清携冒凝凛。
平生不作儿女欢,此地适谐文字饮。
浊醪冰蔬荐重味,燃鼎当炉肆烹饪。
诗豪遽发要分吟,赖此放过新弛禁。
归来老匠已先成,定笑才悭弗胜任。
惜哉初无田二顷,徒偕雀鼠贺登稔。
堂堂大尹燮理才,嘉瑞应祈当奠枕。
书生醉饱何为者,鼻息如雷但酣寝。
明朝更约提石瓶,来试壑源最高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