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哥特式”建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3-24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特征:很高的尖屋顶,窗也是像屋顶一样感觉的,还有透视门。
我国的哥特式建筑,大概都是清末期间,法国侵略者在我国建立的。
在我国南方的城市,偶知道的哥特式建筑,北海的老街保存得是比较完整的。整条骑楼老街安静祥和,漫步在来接上,透过沧桑的骑楼,我们仿佛能看到百年前的繁华。
值得一提的是北海涠洲岛的哥特式大教堂,那个教堂是很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而且都是用岛上的沙子、碎石和碎珊瑚建造而成的,在我国仅此一座,其风格和魅力,和城市里的很多哥特式建筑都不同,很值得一看。
北海老街和大教堂的照片,你可以看看这里,
http://www.beihaiql2.com/qlhtml.asp?wordid=138&qlid=3和这里http://www.beihaiql2.com/qlhtml.asp?qlid=3&wordid=135但是照片是远远没有实物建筑来得震撼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