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中心是否该进入行政服务中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09
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后的政府采购中心能否走得更远,值得我们期待,笔者拟对欠发达地区政府采购中心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作如下探讨:一、基本情况:地方政府为了优化投资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纷纷大力推进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不断扩大行政服务范围,采购中心也在这股建设浪潮中被迫进入。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结构,行政服务中心具有相对其他机关更为灵活的管理体制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客观上促进了采购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并产生了积极影响。行政服务中心的规范管理和日常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采购中心的管理成本,让采购中心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将精力集中在采购核心业务上,但由于职能、业务流程和服务对象与其他窗口部门有着本质区别,也决定了采购中心进入行政服务中心之后将面临重重困难。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采购中心服务职能与行政服务中心格格不入。行政服务中心也被称为行政审批中心或便民服务中心,是继《行政许可证法》颁布实施后,各地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一项切实行动,基本职责是: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领各类证、照事务,审批、核发各类批准文件;提供各种政策咨询。然而政府采购中心不具有任何行政审批职能,服务对象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更不具有审批权,这与其他部门有着本质区别,目前却成了行政服务中心的一个服务窗口。二是采购流程保密与开放式的办公尴尬并存。政府采购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对标底、供应商报名信息、投标文件、评分细则、评标过程、开标纪录和相关档案资料应做好保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然而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后,某市采购中心在开放式的办公条件下仅有半间办公室和一间公用会议室,使得采购保密形同虚设。主要表现有四:1、供应商信息保密难,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开标前不允许泄漏任何关于已报名供应商信息,然而目前供应商在采购中心窗口报名时,周边服务窗口人员和来往群众随时都可获取供应商信息。2、制定招标文件和评分办法保密难,由于采购工作人员只能在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下制定招标文件和评分办法,整个制作过程和具体内容随时都有可能被周边窗口单位和过往人员看到。3、评标过程保密难,评标过程的保密是采购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旦泄密危害性极大。由于开标、评标工作只能在一间公用会议室中进行,加之公用会议室中存放着多家窗口单位的档案柜,使得评标过程中其他窗口工作人员随意闯入拿材料现象频发,给开标、评标过程的保密带来隐患。另外,由于没有供应商休息室,供应商分散在大厅各个角落,十分隐蔽,不便管理,一定程度上给个别供应商窃取评标过程信息带来隐患。4、档案资料保管难,政府采购法要求档案资料保管期限为15年,某市采购中心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后因没有档案室,档案只能存放在临时档案柜中,每月集中托运至局档案室;此外,由于采购中心目前电子版档案资料只能存放在开放的办公环境下,任何一个熟悉电脑的人都容易盗取甚至销毁计算机中的资料,加大了保密工作的风险。三是办公设施简陋,难以满足正常需求。由于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办公模式和办公条件的限制,使得采购中心陷入每人一个办公桌、办公柜和一台电脑的尴尬,没有开标大厅、评标室、供应商休息室,机房和档案室等基本的办公场所,具备承担采购任务的工作人员和办公设施的溃乏已严重影响到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办公环境嘈杂,难以有效开展日常工作。在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中,其联合办公环境对于一般窗口来说,仅需审批、盖章、日办日结,有利于提高其部门办事效率;然而对采购中心来说,情况却恰恰相反,采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专业性强,内容复杂,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工作质量的保证。因周边各单位服务窗口往来办事群众较多,常常有如菜市场一样人声鼎沸,嘈杂不断,不仅日常制定招标文件和评分办法时被周边窗口频频打乱,就连与采购人、供应商的日常电话往来,趴在桌下接个电话的尴尬场面也时有发生。三、几点建议我们不难看出,政府采购中心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后,反而面临了更多的问题,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采购中心是否应进入行政服务中心,而是采购中心要发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环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采购中心也不例外,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更好地谋求发展。一、具备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必备的办公设备是政府采购中心工作的基石。目前较发达地区政府采购中心基本解决了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问题,政府采购事业蒸蒸日上,为政府采购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欠发达地区应该说在解决办公场所上要比发达地区更有优势,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矛盾相对较弱,甚至不需投入财力即可解决采购中心办公场所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财政支出方式的转变,政府采购事业将不断壮大,采购规模逐年递增,涉及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采购中心只有不断壮大采购队伍和加强基础建设,才能应对更多更复杂的采购任务。比如建立电子采购平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采购成本,欠发达地区采购中心应逐步加强电子化采购平台建设,建立自己的网站、交易平台和机房。可以说采购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必备的开标大厅、评标室、足够数量的办公室、档案室和办公设备。二、完善的政府采购配套制度是采购工作的保障。由于政府采购配套制度建设的不平衡发展,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各地政府采购机构设置混乱和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采购中心应从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入手,规范管理,稳步推进,有效地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从制度上确保采购过程的合法有序,公开、公平、公正。各地政府采购中心经过不断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府采购配套制度,有的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实行项目管理等,有的已经将政府采购工作的特色管理作为地方城市的名片;欠发达地区更应制度先行,加强政府采购配套制度建设,提高认识,规范采购行为,将政府采购工作落到实处。例如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逐年递增,随之而产生的档案资料日趋增多,如何保管好档案资料,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显得十分重要,欠发达地区采购中心现有的由几个简易档案柜组成的档案室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必须重新设置档案室和购置先进的档案柜,先进的档案设备不仅易于保管和查阅资料,更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三、加强采购人员队伍建设,激活自身发展潜力。政府采购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充满了探索性和挑战性,要求工作人员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将无法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需求。采购中心应采取更为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以吸引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加入政府采购队伍,为政府采购事业的壮大储蓄力量。采购中心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应建立涵盖工作人员、采购人、评委和供应商的培训机制,有利于采购过程的有效沟通、协调,以及加深他们对政府采购事业的理解与支持,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张孝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