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正面管教》案例51-60整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案例51:睡眠不足的严重后果

现象:上课想睡觉,该睡觉时睡不着

后果:白天消耗的心理能量得不到补充(心理能量就像肌肉力量,通过休息可以得到恢复),心理能量控制情绪,所以睡眠不足时就不能控制负面情绪,长期不足时不仅自我控制力弱,爱发脾气,而且可能导致抑郁症,甚至会引发自杀冲动;

对策:妈妈要为孩子制定就寝时间,并且就寝时间越早越好

案例52:因为睡得太少,所以情绪不好

案例:一位妈妈向心理老师请教如何才能改正孩子经常发脾气的习惯:她女儿上初三,早晨经常冲妈妈吼,因为孩子睡的晚,第二天又要早起上学,当妈妈催促她快点不然就迟到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大吼,如果第二天晚上催她早点睡觉,她就说睡不着还要和同学聊一会,催促多次之后她的脾气就不好了

对策:只要睡好了,一切都好了

理由:青少年情绪多变冲除了受激素分泌旺盛的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睡眠不足导致自我控制力减弱,能量不足时自我控制力就较弱,青少年自我控制力本来就不强,因为调节自我控制力的大脑的部位成熟的时间比较晚,大概要在青春期后期甚至成年初期才能完全成熟,睡眠是节省能量的重要手段,青春期正处于求知和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孩子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在功课上以及探索成年人的世界,大量能量被消耗后便难以抵制诱惑,而现在可玩的东西太多,结果使得本来就缺乏能量的孩子睡的更晚了,但是起床时间不变,因此睡眠不足的孩子起床后便开始抱怨,动作也很迟缓,有些妈妈认为这是孩子自己的原因而指责孩子,此时孩子的能量正处于耗尽状态,自我控制力最弱,所以会马上冲着妈妈们发火,因此妈妈们会有这种感觉,孩子睡眠不足时,不但变得很焦虑,而且情绪反应也会变大,第二天孩子会晚睡是因为睡不着,这是事实,这是因为青少年的生物钟一到晚上就走慢了,所以到了睡觉时间上床后他们觉得还早而迟迟睡不着

案例53:怎样才能使孩子学习时集中注意力

现象:

原因: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能集中注意力,主要是儿童阶段没有训练好,比如进入小学后就很散漫,以前从来没有安下心来好好学习过,现在要孩子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学习肯定很难,个别孩子可能受小时候多动症的影响,早产儿、看电视过多、经常玩视频游戏,或者父母管教太严格等几类儿童患多动症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策:从培养孩子坐在书桌前的习惯开始:

1、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坐三五十分钟,也不要要求孩子安静的坐在书桌边写作业,

2、要让孩子坐喜欢做的事情,在合理的选择范围内,让孩子自由选择一个项目,可以是玩玩具或者听听歌或者是玩小游戏,

3、在孩子选择时,妈妈要明确告诉孩子他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一旦选定后接下来的20分钟不能更换也不能停止,

4、然后有计划的逐渐延长训练时间,

5、训练过程要有竞争性和游戏性,竞争能激发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游戏让孩子不觉得太累人,比如由孩子设置闹铃,妈妈坐在孩子旁边和孩子做同样的事情,比赛时妈妈偶尔也赢一两次,

6、训练时要求孩子端正的坐在书桌旁,当孩子有些小动作的时候就是孩子注意力开始转移的表现,妈妈们不要直接说穿,而是要问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7、如果孩子表现不错,要及时鼓励孩子而不是趁机批评孩子之前的行为,或者是归功于自己的监督

案例54:适度分心是成长的需要

现象:青春期的孩子有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妈妈刚说过TA就忘了,

原因:并不是TA不努力,而是TA正在努力使自己变化以使自己适应自己所属的世界,所以无法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学习上,学习就像实验照片中的动物,主要注意力在动物上面,但有些注意力也在背景上

对策:1、妈妈们要了解孩子分心的原因,明白适度分心是必要的,过度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会使孩子丧失保持信息均衡的能力

2、适度控制孩子的分心程度,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妈妈们要耐心的鼓励孩子收心,而不是要求孩子忽视外界变化,禁止无法使人养成习惯,只会招致反弹

案例55:孩子为什么精力不集中

现象:老师在板书的时候,总有孩子会说话,老师先是威吓、警告,然后是无助的请求,结果导致更多的笑声。青春期课堂上的这一幕也经常在家庭中上演,妈妈们要求孩子们写作业复习功课,孩子们就开始吵闹,妈妈们也像老师们一样威吓警告请求,这却让孩子们更不愿意集中注意力学习

原因:在日复一日的对决中,每次孩子都赢了妈妈,孩子也不怕挨打,虽然疼,但是孩子心里却想:除了打,你还能有什么办法?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强,难以抗拒诱惑

对策:

案例56:为什么青春期爱冒险?如何对待孩子的冒险行为?

现象:一个孩子15岁,暑假期间和同学骑自行车去游玩,因为开着同学父亲的跑车和另外七八个青少年在高速公路上狂飙竞赛被抓到了交通队,而且孩子认为这只是个小麻烦,也不认同孩子妈妈所说的在高速公路上无证超速驾驶是完全不顾别人死活的行为,孩子认为他们有看到路上没车且光线很好视野开阔才开的快车。成年人认为很严重很危险的事情,在青春期孩子眼里却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

原因:成人觉得青少年飙车属于冲动,在青少年看来,这完全不是冲动,而是经过思考后作出的行动,只是一种寻找刺激的举动而已,甚至连冒险都算不上,冒险和寻求刺激都在青春期达到顶峰,并且是在寻求刺激达到顶峰后才开始冒险活动,14-17岁最喜爱冒险活动,青少年所以敢冒险,一方面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是低估了风险,另一方面是他们太在意风险家获得的回报,不是无视风险

斯滕伯格实验:

对策:将青春期看成孩子的问题期,只是妈妈看待问题的方式有偏差

妈妈不能因为孩子追求冒险会造成意外伤害而完全否定青春期

愿冒一定风险的倾向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非常重要

只需适度限制,而不是过度操作,反之则会刺激孩子们的冒险行为,同时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爱,还要有耐心

案例57:激素改变情绪

现象:

原因: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本身并不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主要是它们能控制神经粒子的传导,影响青少年情绪的神经粒子有羟色胺,多巴胺,

对策:1、当孩子情绪多变时,妈妈们不要责备孩子,而是要更加的关心,通过加强对话消除孩子的焦虑,

2、了解青春期孩子身上的变化,有助于妈妈们作出理智的让步而不是对抗,维持权威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在获得孩子们的认可后,才有价值

不要问孩子们为什么,而是去寻找原因

案例58: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

现象: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妈妈们觉得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谈论他自己的事,妈妈想关心他却被认为是干涉,这让妈妈们很苦恼,孩子却觉得妈妈不理解他

原因:镜子实验,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强烈,家庭教育的方式使得孩子的同理心并没有保持同步发展,培养同理心即培养孩子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的方式,多数妈妈在教育孩子时都没有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除非希望孩子理解妈妈的难处,结果孩子就形成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强烈意识,由于孩子的同理心被自我意识所掩盖,所以孩子会将妈妈们的过度关心视为干涉,会为争取独立自主而抗争,而妈妈们又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因此当孩子表现出异常行为时,总是加以约束或控制,这导致对抗不断升级,结果妈妈们认为孩子越来越叛逆,而孩子则觉得妈妈们越来越想控制自己,

对策:妈妈们要知道青春期是孩子不断发展的时期

案例59:为什么孩子的青春期这么漫长

现象:妈妈回忆自己的青春期感觉很短,觉得孩子的青春期很漫长

原因:1、无处不在的信息、传媒以及丰富的营养使得孩子的青春期比过去提前了;

2、晚婚现状使得孩子不成熟,感觉成年的孩子还处于青春期;

3、因为妈妈担心孩子,所以感觉这段时间特别漫长

对策:了解青春期孩子

案例60:理解孩子,先理解孩子的动机

现象:

原因:

对策:1、了解孩子的动机:接近动机和回避动机

2、设定行为的界限,不要事事都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