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水水不流,禁鬼鬼即绝|神秘的道教禁术,拥有怎样强大的力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道讯法讯

1.第三期助印经书《太上感应篇》及直讲 | 积累福报 消除业障 功德巨大
2.青春还在,信仰莫等待 | 2020年度道系招聘 道教祖庭天师府全网招募职业修仙者

3.冬至·元始天尊圣诞 | 龙虎山天师府还债补库、超度拜忏阴阳两利法会

...
佛教 浮云花纹 分割线
1

禁术,是道士常用的一种法术,“禁”有禁止、禁锢、遏制之意。是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物、禳灾害的一种法术。道教认为用此可遏制鬼物、毒虫猛兽和驱治疾疫。

禁术盖由早期气术、符法派生而来,始见于东汉末。《后汉书·方术传》中记载,徐登以气“禁溪水,水为不流;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徐登和赵炳二人都擅长禁术,用真气禁溪水,溪水不复流,使用在枯树上,枯树居然长出了新的叶芽。

禁术可大分为“气禁”、“咒禁”两类。

早期道教正一盟威道的二十四阶籙中专有一种《禁气籙》,可见禁术已经是整个法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

2

《抱朴子内篇·至理》记气禁,其文曰:

“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 此是气可以禳天灾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掷人,以火烧人屋舍。或形见往来,或但闻其声音言语,而善禁者以气禁之,皆即绝,此是气可以禁鬼神也。

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气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气禁金疮,血即登止。又能续骨连筋。以气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气禁之则立愈。”

据葛洪所说,吴越地方有称为禁咒法的,会使用此术的人与病人同床却不被传染,有害人的邪魅山精,用禁术治之即绝,可防蛇蝎虎狼,有绪骨止血,刀刺不能入等种种神奇效验。

其《释滞》篇亦有类似记载,曰:“善用气者,嘘水,水为逆流数步;嘘火,火为之灭;嘘虎狼,虎狼伏而不能动起;嘘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为兵刃所伤,嘘之血即止;闻有为毒虫所中,虽不见其人,遥为嘘祝我之手,男嘘我左,女嘘我右,而彼人虽在百里之外,即时皆愈矣。又中恶急疾,但吞三九之气,亦登时差也。”

3

此书在记述气禁之外,还记载了咒禁。

如“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

涉江渡海则祝曰:“卷蓬卷蓬,河伯导前辟蛟龙,万灾消灭天清明。”

又谓:“若道士知一禁方,及洞百禁,常存禁及守真一者,则百毒不敢近之,不假用诸药也。”

咒语本身是对鬼神或自然物有感应或禁令的神秘语言,常和以人体真气“禁制”鬼神、外物的气禁术结合在一起,称为禁咒。

念咒时常常要求与体内的运气、在意念中存想相关的神灵形象(存想)统一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内气作用於对象,使之受到控制,或发生相应的变化。

“咒者字之理也,含者字之音也,以丹染纸,字之与符,托此而形容也,以口念咒,由此而感召鬼神,气之灵也,气之和也。”

宋代曾三异《同话录》说得更为明白:“声音,气之精华也。一纸之隔而气不能达,墙垣之内声可得闻,声之感通者甚神,故诗能动天地感鬼神,乐能治神人、和上下,皆主有声也。”

《太上正一咒鬼经》说:“吾含天地气,咒毒杀鬼方,咒金金自销,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灭,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缚,咒鬼鬼自杀,咒祷祷自断,咒痈痈自决,咒毒毒自散,咒诅诅自灭,天师神咒至,不得相违戾。”

4

禁咒术在其产生的早期就有治病的功用,隋唐时出现了专职的巫医官员,元明之际,咒术成为治疗疾病的一个正式科目。

孙思邈《千金翼方》中专用二卷论述禁咒之术:“医方千卷,未尽其性,故有汤药焉、有针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导引焉。”

书中收录的咒语大致分为四类,即威慑性咒语、祈使警告性咒语、骂詈性咒语和解释病因性咒语。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也有治病之禁咒,如《治寒热诸药方》《治目赤痛暗昧刺诸病方》《治为熊虎爪牙所毒病方》 等,皆用咒语治病,其法与咒术无异。

《道法会元》记载:道士传有禁小儿夜啼田字符咒,咒曰:“小儿小儿休夜啼,正是老君下马时。路逢尹喜真人道,书个田字封肚脐。唵吽吽。众神稽首,邪魔归正。敢有不伏,化作微尘。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右用小黄纸一片如指面大,念此咒,书一田字,涂毕,取罡气一口入,再取煞气一口入符中,付与贴小儿脐中,亦可烧服。”

5

禁咒之术往往与符箓并用。符为天人神气相合之感应,咒为精诚心灵所至之心声。

施法画符时要念咒,用符时要念咒,作一切科仪、法事都必须持咒,咒语是炼功施法者精诚布道之心声,如祈祷时,则咒语为赞颂神灵及祈祷求愿之词;公众号嗣汉天师府,呼风召雷时,则咒语为请神运化之辞;治病驱邪时,则咒语为道法灵光、病邪俱亡等语;内炼修持时,则咒语为安神定意,炼精化气之诀。

念诵咒语时,不但要踏罡、掐诀,而且要存想、变神。

白玉蟾说:“咒者,祝之义也。夫祝之之意,欲以达乎天地神明,果尔则世问善恶之祝,在在报应耳。今又不然,何哉?是未知所以咒之之意也。夫井蛙之聒太清,穴蚁之噪上灵,则犹今人之祝也。是岂可以祝取报应哉!如法中咒语,一则太上金口所宣,二则往往皆将吏旗号,所以咒之要在乎法,法所以咒,将吏亦从之,高真亦闻之。如今人念咒之不效者,何哉!盖不审此咒意也。咒之意义,贵乎心存目想,则是召将吏,如神明在前。”

掐诀、变神、念咒同时运用,如此一心专注于某一境界,以形成一个多信息渠道联络的发动信号、指令,以调动体内外的潜能,从而实现某种愿望,当然是有可能的。

道教禁咒法是从古老的祝由发展而来的。《太平经》卷五十《神祝文诀》说:“天上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人民得之,谓为神祝也。祝也,祝百中百,祝十中十,祝是天上神本文传经辞也。其祝有可使神玄为除疾,皆聚十十中者,用之所向,无不愈也。”

由祝由术发展成为符咒疗法,其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因为在实施符咒疗法时,实质上往往将精神疗法、暗示疗法、信仰疗法、气功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自然疗法等综合使用。现代医学已反复证明了每一个巫医方士都熟习的事实:“假如病人相信治疗是有效的,其疗效往往非常明显”,这是基于精神和身体相互影响的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