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跟老师互怼,老师:想想最后受伤的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家长与老师为了作业问题互怼

最近,网上热传了这么一个事情,因为暑假作业的问题,家长与老师在班级群里互怼,最后老师放话:“想想你这么闹,最后受伤的是谁?”

作为一个妈妈,虽然妍妍还未到上学年纪,但是老师那句反问家长的话:“最后受伤的是谁?”,真的扎心了。

讲真,思前想后,我是不赞成这个家长在群里跟老师互怼的。

不过评论里也是两边倒,支持这位家长的大多认为他说出了自己不敢说的心里话,怕孩子被穿小鞋,所以从来都是附和老师。

也有老师坦言:“如果家长跟老师关系好 ,老师肯定是会对孩子更上心的;如果家长刁难老师,那可能自己也会对那个孩子看不顺眼。”

站在人性的角度来说,我是可以理解老师的话的,毕竟老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

说到底,其实还是家长跟老师的沟通出现了不畅,而这对孩子肯定是不利的。

02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为了保护孩子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成绩挺不错但有点调皮的小学生,因为在学校组织去博物馆参观的途中,在大巴车上对数学老师的话插科打诨,让老师很生气,更年期的女老师抬手就给孩子一个耳光,把孩子都吓懵了。

孩子回到家后,流着泪和妈妈说了这件事的经过。妈妈心疼的无以复加,那一巴掌,“打在儿身,痛在娘心”。

孩子妈妈说:“那一刻恨不得拿着一把刀去找老师。”

但是,知道冲动是于事无补的,于是先安慰儿子:“老师打人肯定是不对的,妈妈一定会为你讨个说法 ,这件事交给妈妈来处理,你该干嘛还是干嘛去。”

后来,孩子的父母商量了一个晚上,决定跟学校提出两个要求:

①、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孩子道歉;

②、数学老师不能因此记恨孩子,不能在教学中故意找茬,报复,打压孩子。

第二天早上,等儿子进教室后,两口子一起去找了班主任和校领导,提出了这两个要求,但是数学老师态度强硬,说她打孩子是因为孩子不服从管理。

在班主任和校领导的劝说和干预下,数学老师最终勉强愿意和孩子单独道歉,坚决拒绝当着全班的面道歉。

孩子的妈妈觉得孩子是被当着全班的面打了一个耳光,只有当着全班的面道歉,才能挽回孩子的颜面,修复孩子受伤的心灵。

在反复蹉商无果后,孩子妈妈回家写了一封信,详细描述了老师打孩子耳光的情况。

第二天早晨,她就把这封信发给了数学老师、班主任以及参与处理此事的校领导。并告诉她们,如果老师拒绝全班道歉,她只能把这封信发给区教委。事后,如果老师给孩子不公正待遇,她将保留申诉的权利。

没想到,数学老师和校领导态度大转,他们主动约孩子的妈妈商谈此事,数学老师也表示愿意当着全班的面跟孩子道歉,以后也绝不会为难孩子。

数学老师还给孩子妈妈打电话,说自己很快就要退休了,恳请她不要向上反映。并许诺登门道歉,还会让孩子进入她授课的数学培优班和学校奥数班,将来孩子小升初,她也会尽力帮忙。

孩子妈妈拒绝了老师登门道歉,但是接受了培优班和奥数班,还有将来小升初的推荐。

第二天,老师果然跟当着全班的面跟孩子道歉了。孩子还以为是老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很坦然的接受了道歉,他当然不知道妈妈背后对老师的威胁。

后来,孩子也进入了数学培优班和奥数班,原本薄弱的数学成绩也好了。小升初的时候,在那个老师的帮忙下,孩子还如愿以偿的进入了理想的学校。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妈妈的做法简直太自私了,这不是对恶行的纵然与包庇吗?

但是,身为一个母亲,我是非常赞成这个孩子妈妈的做法的。

原谅我是个自私的妈妈,我只想要孩子现世安稳,不希望他经历那么多不属于他的年纪里该有的惊涛骇浪。

03

遇到矛盾,尽量最大化保证孩子利益

如果在被数学老师拒绝当面道歉婚后,孩子妈妈把信直接发到区教委,我想后面这一系列事情肯定不会发生,打人的老师肯定是能得到惩罚, 否则她的态度不会转变那么大。

但是最重要的孩子呢?

我们以为帮孩子出了一口恶气,但是孩子以后还是要在这里上学啊,他会不会忘不了这件事?同学会不会议论?老师会不会给孩子穿小鞋?

即便是转学了,这个转学的原因,孩子肯定是忘不掉了。

我们家一个亲戚的孩子,家长因为一些事情得罪了孩子的老师,后来孩子连书都没得读了 ,不论转学到区里哪个学校,那个老师都会阴魂不散的打招呼,说这个孩子怎么怎么不好,搞得老师都不太待见他了。

我还陪着亲戚找过一次老师,老师是闭门不见。最后没办法,亲戚只能花钱从外面给孩子找老师补习,准备高考。钱花了不少,但是高中还是没读完,最后去当兵了。还好孩子在部队里又继续学习了。

我们是可以骂老师,但是孩子的未来并不是骂几句就可以解决的。

我们冲动之下做出的事情,真的有可能害了孩子。爸爸妈妈们,遇到事情,还是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选择一条对孩子最好的路走,不一定要非黑即白。

就像上文故事里那个妈妈,事后,她说:“事情背后的龌龊与较量,是大人的事情,与孩子没关系。”

04

跟老师沟通也有技巧可循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底还是沟通的问题,沟通顺畅了,大家彼此理解和认同,那么事情自然就好办了。

虽然孩子还没有上学,但是作为一个操心的妈妈,我还是提前学习了跟老师沟通这个问题。

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几点,希望能抛砖引玉吧:

尊重老师,但也不盲目服从。

我们国家一向提倡尊师重教,但是老师也是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如果真的遇到不讲道理的老师,让孩子受到了伤害,那么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勇敢的维护孩子的权益。

尽量先私下沟通。

上文那个家长,我之所以不赞同他的做法,并不是觉得跟老师反映问题不对,而是不应该跟老师在班级群里大吵,这样根本于事无补,无法解决问题,甚至有可能给孩子以后的学习带来后患。

以前在妈妈群里,就有一个妈妈分享了一件事情,也是因为作业的问题,其实孩子本身都没有觉得什么,她自己觉得作业多,就去找老师,还多次跟校长反映,校长又来找老师。

最后老师只丢给她一句:别逼我放弃你的孩子。

跟老师共情。

现在跟孩子的沟通上,爸爸妈妈都比较注重跟孩子共情了,也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解决问题。

其实,这个法则对其他任意关系都是适用的。想想看,你自己一个人看一个孩子都觉得累,老师一双眼睛要盯着几十个孩子,难免会有疲劳的时候,如果遇到一点事情,你上去就把老师臭骂一顿,人都是有情绪的,他本能的反应就会抗拒你。

所以,有话咱好好说。所谓情商高,不就是不带情绪的好好说话么。

配合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

孩子的教育,一定不是甩手给老师就行了的,一定是需要家校配合才能完成的更好的。

我愿意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是好的,不会随便刁难孩子的。在学校的一些活动上,咱们做家长的,能支持老师的就尽量支持。

05

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还单身的时候,就听亲戚说,每逢过节都得给老师送个卡啊什么的,我当时好感叹:这都什么风气啊。

现在有了孩子,时不时看到一些新闻,因为家长不送礼,孩子被虐待,也是肝儿颤。但是又有说这种风气会带坏孩子。

那么,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呢?

我参考了尹建莉老师工作室的建议,个人觉得还是值得借鉴的,原文如下:

很多人一听“送礼”就想到“贿赂”,送些小礼物真的是贿赂吗?这是一个见心见性的典型!

带些家乡特产给朋友,用后觉得好的东西和朋友分享,这些行为大家都觉得很自然很美好,为什么换成老师就要把自己和老师放进一个怪圈呢?

这些小礼物只是表达了家长对老师高强度辛劳工作的敬意,这些真诚的分享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仅此而已,不要想那么复杂!

送与不送,按内心舒服的感觉去做就好,无需纠结。但抱着“找好处”“开小灶”的心态给老师送礼,是对老师也是对自己的人格侮辱,更传递给孩子腐化与虚假!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下,是当前的既得利益重要还是纯净的人格重要?

说一千道一万,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在跟老师的沟通上,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一定是让孩子更喜欢学校和学习生活,而不是和老师争吵解气,这样只会两败俱伤。

粑粑麻麻们,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