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古人云:“成大事者,必先懂得舍得,有失必有得,此乃真理也!”

那么,什么是舍得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贾平凹在《舍得》中写到:“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成就人生的一种选择。只要舍得,人生就能事事顺心,如沐春风。

最近在听华杉讲透《资治通鉴》,里面讲了秦国的王翦将军在攻打楚国的过程中的三次舍得。

王翦的第一次舍是要求秦王派60万兵力才肯出战;他舍得人力物力,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的第二舍是舍弃了无用的美名;他会揣摩秦王的心思,因此,他让秦王答应他打完胜仗后赐予他金银财宝、良田美宅,以此来消除秦王的疑心,保全他的小命。他的第三舍是舍得时间;他不惜花费二年时间让士兵休养生息,等待时机成熟再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这一战中,王翦三舍三得,每一个得都比舍出去的更值得。

其实,团结也是这个道理。其它六国齐、楚、燕、韩、赵、魏不是不知道团结,而是不懂得到底如何团结,他们都希望自己付出最少的代价,获取这场胜利;看着别人鹬蚌相争,最后自己渔翁得利,到最后,为了一点利益却被秦国一一吞并。

俗话说得好:舍不得娃子套不住狼。唐朝的文成公主为了边疆的稳定而舍弃荣华富贵,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

公元641年,为了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毅然决然地舍弃了自己富贵的生活,离开了她深爱的热土,离开了朝夕相守的亲人,伴着车铃声声,走进了低矮的毡房。文成公主进藏后,不但保证了唐朝西南边陲的稳定,而且为吐蕃日后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历史功绩,一直为人们所铭记和传颂。

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广告语:“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道出了企业经营者的无奈和心酸。对于创业维艰的企业来说,每一分钱都要瓣成二半花,可是为了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必须舍得不惜一切加大宣传力度,力求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浓厚氛围。

其实,我们身边诸如此类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我的一个朋友经过一番打拼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会计师证,如今有了让人艳羡的收入。美好生活的背后是他舍弃了常人娱乐、休息的时间,埋头于书本;他舍得付出汗水,得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功。

另一个好友毅然放弃了升迁的大好机会,下定决心退居二线去过凡人生活。在他认为,“静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乃是人生最美境界。

佛说:“舍得,是一种智慧。”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不必追求事事完美,很多人和事,不过是过眼烟云,学着去舍得,才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