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明朝十六帝》:奇葩皇帝有,明朝特别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春节后,朋友们聚会,谈起一个问题:“历史可信不可信?”大部分都说史书上是可信的,但是也有少部分人持怀疑态度的,并举例反证。

他说,之前我确实也相信皇帝的后宫三千佳丽,是我们想像不出的美丽和婀娜。就在网上看到清宫嫔妃的真实相片后,我差点没晕了。

郭德纲在他的《郭论》里也说:“历史有点儿像说相声的,逮谁跟谁闹,净干不挨着的事儿。”

我深信,人们张嘴说话,那这句话便成了历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隐含意思和它所处的语境延展出的意思,只有说话者本人最清楚。

任何一个听者、闻者以及参与者都不能尽知其全部含义。即便是有人明其义,晓其理,在转述时,也定会多多少少添加上自己的一点理解和推断,如野史,有正史的根本,却也杜撰得有些面目全非。

许文继和陈时龙耗时多年,费尽心血,遍查史书及典籍,完成《正说明朝十六帝》一书。该书以正经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明朝十六位都不怎么正常的皇帝们。作者以明朝十六帝为纬,其生平和同时期国家大事为经,编织成性情迥异、隐然可触的有血有肉的也是普通人的皇帝们。

1、皇上的心思不好猜,你猜来猜去猜不明白

 

说起明朝十六帝,就不得不说明朝开国的乞丐皇帝朱元璋。

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朱元璋生性猜疑心重,于是在洪武十五年设立了锦衣卫,这一特务机构的设立,加强了对大臣们的监视。

书中描述:“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大臣对自己和大明江山忠心无二,要他们知道恐惧,防止他们营私舞弊,结党乱政。事无巨细,家长里短,都被朱元璋探知。”

特务机构的设立,搞得大臣们人心惶惶,提心吊胆。早上早朝都要与家人道别,因为担心晚上回不来,见不到家人了。

书中举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可以看出当时的特务是多么猖獗,zheng治生态环境是多么恶劣,朱元璋的心思有多难猜。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罢朝回家做了首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后,朱元璋告诉他昨天诗作得不错,不如把“嫌”字改为“忧”。钱宰听闻大惊失色,吓得直磕头谢罪。

朱元璋年少时曾有过盗贼的经历,所以他总以为学富五车的臣子们拿文字来揶揄他,引起他的不满。

比如:浙江府学有个叫林元亮的,在写奏章时有这么几个字“作则垂宪”,就因一个“则”字身首异处。

为什么呢?就因为“则”字在戏文里不唱ze这个音,而是唱“贼”音,亦如白菜的“白”字不唱白,而是唱“薄(音)”。

他心虚地认为这些府学们有意侮辱他,所以凡奏章内有“则”字者,都被斩杀了。

虽然朱元璋整饬了吏治,强化了中央集权,为明朝前期的繁荣铺平了道路。但他大兴文zi狱,杀戮过重。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if !supportLists]2、[endif] 消失的皇帝,去哪儿了?

历史上以各种名目篡位当皇帝的人很多,但是像明朝叔侄大战后,找不到人的还真是少见。

建文帝叔叔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造反,耗时四年,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要不说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不能尽信。

朱棣胜利后,把建文朝直接称作“革除年间”,并把这段历史正名为“靖难之役”。在燕王即位后,明朝官方历史上没有了建文朝,而是被洪武三十二年所取代,直接成了一个不存在的朝代,朱允炆也成了唯一一个消失的皇帝。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哪儿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

在传世的各种实录、戏剧和野史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

有说建文帝zi焚的,并找出《太宗实录》证实,书上记载:燕王入金川门后,侄子朱允炆想出去迎接,却感觉无有颜面相见,遂闭宫与皇后zi焚。

因《太宗实录》在燕王即位后曾先后有过三次修改,其可靠性人们有所质疑。后期关于建文帝出亡的史料多起来。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有详细记载,他认为朱允炆并未zi焚,而在大臣的保护下由密道逃走了。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建文帝曾在贵州白云山修行时遗留的遗迹。一些书中还记载了建文帝修行的诗文,于是便有了朱允炆逊国为僧,云游四方的说法。

更有漂洋出海,不知所终的传言;还有北京西山之说,说建文帝老了后被迎入西内,老死宫中,悄悄葬于西山;还有自成一说的建文帝隐藏于江苏吴县的穹窿山皇驾庵,并病殒于此;有人则认为建文帝在四川望京寺躲藏,并逝于此。

关于这个消失的皇帝的传说、记载绝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种,建文帝到底去哪儿了,谁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和证据。

3、 奇葩皇帝有,明朝特别多

奇葩皇帝有,明朝特别多。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个人的成长,受到他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

在明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统治阶级的孩子,将来就是继承大统,继续做统治阶级;普通家庭的孩子,学个一技之长能饱腹生存就好。

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子孙们确实做到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都不正儿八经地当皇帝。

朱殿基宣宗就被称为“促织天子”,尤其擅长斗蟋蟀(促织)。宣宗对此项运动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因此而风行全国。他还有一特长,就是喜爱绘画,并以山水、花鸟见长,手法细腻,功底雄厚,亦有作品流传于世。

武宗朱厚照闹剧更是频出,即位后打破身上的禁锢,随心所欲。更不留恋皇权和紫禁城,而是喜欢在自己建造的两个小天地——豹房和宣府的镇国府内私混。酒林肉池、荒淫无度,曾收义子百余人,并大肆营建“义子府”。更为荒诞的是武宗自降身份,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并更名为朱寿,兵部存档,户部发饷。

熹宗朱由校成功把宦官魏忠贤的专权推到明朝天花板。他自己则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做木工。据史料记载,他在雕梁画栋、木工、油漆等工艺方面造诣很高,有“巧匠不能及”之说。

细细想来,明朝这些皇帝也真不容易的,生在帝wang家,自小就是孤家寡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死于非命。好不容易当了皇帝,又不能按自己心意行事,堂下朝臣,左右太监,后宫三千佳丽,还有天下的子民。固执地按自己的意愿活一回吧,还被后世嘲笑。

不易。

4、写在最后

无论是正说还是野史,明朝确实是历史长河中一段奇葩的存在,十六位皇帝中只有四位还算正经当帝的,只是建文帝、洪熙、宣德和弘治还没来得及做正经事儿,不然明朝历史也许会被改写了。

最后,我们用元末明初高明所著的《琵琶记》内诗词做结: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看来名利不如闲。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