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的诊查要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2.呈反复发作性。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3.平时可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1.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的鉴别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发作期
1.冷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射干、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枣、甘草。
2.热哮证
症状: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苏子、白果、甘草。
3.寒包热哮证
症状: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4.风痰哮证
症状: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舌苔厚浊,脉滑实。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方药: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坎脐、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橘皮。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症状: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山药、薏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
2.肺肾两虚证
症状: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治法:补肺益肾。
方药: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常用药: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