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家庭的孩子——你不知道的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2015年7月北大学子吴谢宇杀害了他的母亲,他母亲是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老师;

2020年5月23日,山东诚功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某在家中被15岁的女儿勒死,据悉张律师生前有多项社会兼职,常年担任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及若干企业的法律顾问,并担任了青岛教育公众咨询委员和青岛一家小学的法制副校长;

2020年8月20日,广西南宁——男子杀害父母后在柬埔寨被抓,据悉,其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陈教授是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其夫姓黄,是广西某知名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

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惨案中,被害父母都是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优秀的中学、大学教师,是有知名度的高层法律专家,但是惨案却发生在他们的家庭里,细剖析高知家庭的组合和家庭模式,才发现那不被人知的高知家庭孩子的隐形的痛。

一、被过早剥夺了幸福的童年

高知家庭的父母都比较励志和出色,他们靠着自己的拼搏和吃苦,在事业上都很优秀,而且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殊荣,因而他们把对自己的严投射在孩子的身上,也要求孩子像自己一样的能吃苦。他们也很爱孩子,但是这种爱更体现在孩子给他们带来的荣耀上,他们不允许自己失败,更不允许孩子的教育失败成为别人的笑话,因而孩子成绩的优秀就能证明自己教育的成功,成绩的失败就会认为孩子给自己丢尽了脸。

他们从孩子生下来就给孩子预设了考研考博出国留学的人生道路的规划,他们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孩子从小就奔波在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中,孩子们从没有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和自由,而是让他们感觉肩上担子的沉重,失去了自我,像机器一样的学习,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过级考试,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孤独、自傲、烦闷、压抑,把爱简单地理解为考一个好成绩,这种爱随着学习的单调和无趣,慢慢地让他们找不到自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都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期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童年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童年的经历伴随人的一生,心理学上揭示,人成年后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是其童年经历的重复。童年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人的性格;其经历,固化了人的思维模式和无意识的惯性。很多人在其后续的社会环境的所为,都能在其童年经历中找到影子。幸福的童年生活,能给人带来更多的积极思维,哪怕后面经历了挫折也能很快走出来。不幸的童年经历会带给人很多沉重的枷锁和心理负担。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童年的阴影囚笼。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会受童年的影响;只有很少一部人能跳出同样的经历牢笼,获得新生。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今日种种,皆有因果。童年的不快乐将深深影响孩子的性格构造。

二、没有尊严,只有屈辱

这种家庭的孩子都被要求做事做到尽善尽美,才能符合父母的标准,稍有过错,父母就是一顿语言暴力“怎么笨得像猪”“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蠢的人”“要知当初你那么不成器,还不如不生你”殊不知语言的暴力对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杀伤力是非常之大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说:“父母语言的伤害,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会造成两种人格:性格一,“退缩型人格”;性格二,形成“攻击性人格”。攻击性人格即孩子在受到语言暴力之后,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了仇恨,逆反,为了发泄不满,而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行为。直接影响和危害社会,害人又害己。

三、缺乏沟通交流感受不到家庭爱的温度

高知家庭的父母,因为事业上的出色,承担的社会的兼职比较多,每天早出晚归,夫妻都没有时间交流,更不用说和孩子交流。更多高知家庭夫妻关系早就名存实亡,为了维护社会地位和给孩子一个假象的家而表面应付,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也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爱。

原生家庭缺少爱的滋养,就像小树不能接受足够的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性极低,要么是半路夭折,要么就是长得歪歪扭扭。缺爱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通常不懂爱,不会爱,不理解爱,爱的能力,极度匮乏。

解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使孩子身心健康,就要拿捏准教育的痛点-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所谓健全人格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的统一,平衡,协调。

被杀律师妈妈曾经写给女儿的一首小诗仍然还在,但已成了遗物:

你一直一直是我心中蓝色的忧伤,

掬你口中,怕热度捂伤了初春的嫩芽;

捧你于手中,怕温度融化了初冬的雪绒花。

女儿,看着我,别给我你的背影。

可惜逝者已逝去,母女情缘到此终结。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相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那些不能言说的疼痛,你经历过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