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怎样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进行量变的过程。
2.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3.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主要有: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洛克的“白板说”、华生的环境决定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赞可夫的教学结构作用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柏拉图是:先天理念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并不是物资原子,而是一种叫做“理念”的精神性的东西。

怎样正确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3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4 您教育孩子,您也在教育您自己,在检验自己的人格。
5 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监视,而是靠沟通。
6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7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态度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
8 把施爱变受爱,学会在乎孩子的爱。
9 学会用发现的眼光,金子就在你身边。
10 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
11培养孩子应顺其自然,不可拔苗助长。
12不要和别的孩子比,和自己孩子的过去比。
13如果有可能给孩子点挫折。
14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至少不要把你的期望传染给您的孩子。
15防患于未然.家长要对孩子做好先期的教育工作,要把法制、德育和心理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通过生活和学习上的小事循循善诱,切忌亡羊补牢,等出了问题才想到教育。
16、人的一生都是发展机会,不必偏重早期发展。
17、奖励应该是可以得到的,而不能总是可望而不可及。惩罚应该是可以预见的,这样的惩罚才是最有效的。
18、不要总是考虑给孩子物质奖励,实际上,感情和精神上的奖励,如父母的拥抱和祝贺等,往往是最合适的和有效的。
19、智力超常的孩子只是少数。
20、保持独立的空间,不要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转

论述怎样正确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①发展决定教育。 儿童发展的状况制约着学前教育的难易程度, 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 式,儿童发展制约着教育,教育从属于发展。比如,3-6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尚未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就最好是建立在表象水平的基础之上。 又比如,幼儿园孩子的生活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在生活与游戏中进行随机的教育成 了最恰当的教学方式。
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育可以创造发展。没有教育,儿童无法成为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能是一个纯粹的生物体,所以教育决定了发展,制约着发展。
③教 育对发展的创造并不是任意的, 教育所创造的发展必然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 符合发展 的自然进程。因此,教育与儿童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决定。(联系实际,阐述恰当加2分)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1500字左右,谢谢

    论述怎样正确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①发展决定教育。
    儿童发展的状况制约着学前教育的难易程度, 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
    式,儿童发展制约着教育,教育从属于发展。比如,3-6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尚未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就最好是建立在表象水平的基础之上。
    又比如,幼儿园孩子的生活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在生活与游戏中进行随机的教育成 了最恰当的教学方式。

    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育可以创造发展。没有教育,儿童无法成为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能是一个纯粹的生物体,所以教育决定了发展,制约着发展。

    ③教 育对发展的创造并不是任意的, 教育所创造的发展必然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 符合发展 的自然进程。因此,教育与儿童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决定。(联系实际,阐述恰当加2分)

    简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研究表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比如,婴儿在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l岁婴儿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学前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3~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指的是什么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怎样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进行量变的过程。

    2.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3.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主要有: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洛克的“白板说”、华生的环境决定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赞可夫的教学结构作用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柏拉图是:先天理念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并不是物资原子,而是一种叫做“理念”的精神性的东西。

论述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1500字 大学生 急! 谢谢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进入学前儿童教育的领域,你必须经历书本和实践的双重历练,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修习,思想和体验的双重积淀。你要以哲学和心理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和脑科学作为学前教育的敲门砖,再学习关于儿童发展和儿童教

怎样正确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发展的思维方式,孩子们的思想最初直观的行动,那么最后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具体形象.下面我们分析的思维过程将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本能思维,图像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具体思路,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直觉思维
本能的思维,也被称为直观行动思维,行动依靠感知的事物,依靠群众开展的思想.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层次的思维,这样的思维在2至3岁的孩子谁是最突出的,在3?4岁的孩子谁往往表现.
是孩子们的感知觉和目的的行为,特别是一些概括一个
直觉思维的基础上的行动.
孩子们玩的一件事,同样的动作会产生相同的结果,所以在心目中的固定接触,在未来遇到类似的情况,它会自动使用这个动作,该动作可以说有广义故意.例如,儿童作出通过拉桌布台布中央玩具,尝试几次后,下一次你看到床单上的球,球会拿起拉张.换句话说,一般的动作成为一种手段,为孩子解决了类似的问题,即直觉思维的意思.孩子们有了这种能力,我们称之为思维与直观的行动水平.

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1.幼儿的性别差异。2.幼儿的民族差异。3.幼儿的地域差异。4.家庭背景的差异。5.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要公平教育与注重正确对待身心发展不同的幼儿同样的关注,以促进幼儿的共同发展,因材施教

论述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如果孩子实在不听话,我能强迫他按照我的要求做吗?

孩子虽说年龄不大,但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希望父母做自己的知心用友,而不只是长辈,更不希望父母摆出一副长者姿态动辄训斥自己。

所以,今天做父母的,要想改变孩子的所谓“不听话”、“对着干”等逆厉心理和现象,就必须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子观念,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婆态对待孩子,应用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这样的话,孩子才愿意床父母吐露心声,才能从“不听话”变为听话,从“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也是一个个体。父母不能一再要求孩子拓照父母的所愿干其自己不愿干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

学前教育为何具有儿童发展的价值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研究表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比如,婴儿在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l岁婴儿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学前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3~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前教育原理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一)生物因素 1.遗传 遗传指亲代(父母)通过基因(DNA),把自己的性状传递给子代(子女)的现象。遗传提供了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中小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每一方面都能看到遗传素质的影响,智力高的父母其子女智力高的可能性更大;多动症、精神分裂等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也同样可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个天生的聋子是不能欣赏音乐,成为伟大的音乐家的;而一个天生的盲人也不能欣赏美术,永远不能成为出色的画家,所以说遗传还给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2.先天素质 先天素质是指机体从母体降生后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机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先天素质是基因与影响胎儿发育的母体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教育界比较重视“优生优育”就是希望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先天素质,为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由基因引起和控制的器官的形成,机能的展开,以及动作模式有程序的扩展。个体有些能力是按照生物进化的规律,以一定预先安排好的程序随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而发展的,极少受个体经验的影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阿诺德·格塞尔有一个很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他以双生子为对象,研究动作发展与成熟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周起每天作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由此,格塞尔得出的结论是:在儿童生理上未达到准备状态(即成熟)时就无从产生学习,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而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但它仅为其心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心理发展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
(二)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客观现实中围绕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在事物和现象,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多重水平的环境系统。这一系统无时不在发生着变化,并对心理发展产生着影响。所以人的心理发展是变化着的个体与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发展在生物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其发展方向、内容、水平则决定于环境因素。 2.教育因素 教育和社会生活条件一样,也是一种环境影响。但是教育又跟一般的社会生活条件或环境影响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是由一定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对环境影响加以选择,组织成一定的教育内容(包括教材、设备等),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儿童心理施行的有系统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就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