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被凌迟,为何每割下一片肉都会遭到数万人哄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12

在明亡清兴的历史上,明朝为辽东边事错杀了两个人: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另一个是蓟辽督师袁崇焕。万历朝误杀了塔克世,引起了努尔哈赤含恨起兵,成为明亡清兴的转折点。崇祯错杀了袁崇焕,崇祯是自毁长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明史·袁崇焕传》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袁崇焕的下场到底有多惨,让我们一块来看一下。

明崇祯二年即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亲自率领八旗大军和蒙古骑兵,绕过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通过蒙古,突破长城,攻陷遵化,直逼北京。袁崇焕巡视山海关的时候,得到皇太极进攻北京的军报。他心急如焚,奋不顾身,急点九千兵马,日夜兼程,赶在皇太极之前,到了北京广渠门外。

当时正值寒冬,袁崇焕的军队,缺乏粮草,兵饥马饿。袁崇焕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袁崇焕在广渠门、左安门,打退了皇太极军队的猛烈进攻。在广渠门、左安门两站后,皇太极的八旗大军没有撤退,袁崇焕也在休整兵马,准备再战。皇太极一面伺机向北京发动更强大的进攻,一面使用“反间计”,离间明朝君臣。

然而,后金在广渠门战败时,俘虏了明朝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第二天,皇太极将杨春、王成德带到了德胜门外,派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等,对他们坚守。高鸿中、鲍承先按照皇太极的旨意,夜里回营,坐在两个太监卧室的隔壁,故作耳语,秘密谈话。他们在谈话过程中明示袁崇焕已与皇太极有密约,攻取北京,城下之盟,很快可以成功。太监杨春、王成德假装卧睡,倾耳窃听。

二十九日,高鸿中、鲍承先又受命故意放走了杨春、王成德。两个太监回到紫禁城,将窃听到的高鸿中、鲍承先的密谈内容,奏报给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既惑于阉党的蜚语,又误中后金的反间计、决定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议饷。”这个时候袁崇焕的军队,露宿城外,无粮无草,袁崇焕听到皇帝要议军饷,袁崇焕非常的高兴。

袁崇焕来到北京城下,北京这个时候九门戒严,城门紧闭,城上用绳子吊下来一个筐子下来,袁崇焕就座在筐子里被提到城上。堂堂大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居然不能从城门进入,要缒城而入。袁崇焕到了平台以后,崇祯皇帝严肃地坐在那里,没有议军饷,而是下令将袁崇焕逮捕。明崇祯三年即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惨遭的碟刑,含冤离世。

袁崇焕所受的这种酷刑可以说是惨无人道,“磔”字本来不是用于人的,古代在祭祀的时候,杀牲以祭神,就是把祭的牲肢解。肢解牺牲就叫“磔”。后来变成了一种对人的最为惨烈的酷刑,就是分尸,也解释作车裂,又解释作寸磔。有一部书叫《六部成语》,书中说:“磔刑是“碎磔之刑也,俗名剐罪也”,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


袁崇焕死得非常惨烈,张岱的《石匮书后集》记载:“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瞰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按说明朝有“八议”,就是重要的人在量刑的时候,有八种特殊情况可以减免刑罚。“八议”是: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八种情况有其一,就可以减免刑罚。袁崇焕“有功、有勤、有贤”,并且取得了宁远、宁锦、京师三次大捷,有功于国家、民族和社稷,最后竟然落得磔刑而死,身首异地。崇祯皇帝磔死了袁崇焕,可以说是自毁长城;而袁崇焕所上演的悲剧,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旷世悲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