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3-31
可能是在婴儿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日后在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
第2个回答  2020-11-20

安全感的缺乏,到底是因为什么?无非三个原因

第3个回答  2020-03-07
只要自己不去劳动赚钱,就无收入来源,
第4个回答  2022-09-01

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风险多方面的因素。

缺乏安全感表现一:检查门锁

无论是早上出门后还是晚上入睡前,不再去检查一遍门锁是不行的:万一门虚掩着呢?万一只是撞上了门呢?万一钥匙忘了拔下来呢?万一??总之不看一下是难以放心的。

缺乏安全感表现二:坐靠里朝外的座位

独自一人进饭馆或者酒吧时,是不是马上就奔向一个比较靠里且面向门口的座位?说不清在担心什么,但是这样坐下心理踏实多了。要是只能坐门边或者背对门口,一顿饭总吃得很忐忑。

缺乏安全感表现三:打出租车坐后座

招手停车,习惯性地开后车门。不是鸡贼不想付车钱,坐副驾总跟着司机的并线、猛拐提心吊胆。可要是三个人打车都有这毛病就尴尬了。

偏方:自己开车,慢慢走慢慢拐就放心了。买不起车就骑车吧,再不就坐公共汽车,那个副驾没人能坐。

缺乏安全感表现四:经常换密码

银行密码一月一换,换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用的是哪个密码了。网上银行就换得更勤了,谁叫木马、黑客那么多呢?每次在网上购物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密码。

扩展资料:

社会安全感影响因素:

(一)流动人口

在问到“影响我区社会治安的原因”时,63.6%的人选择了“流动人口太多”,居第一位;“贫富差距过大” 和“对犯罪打击力度不够”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所占比重分别为16.6%和10.1%。

(二)盗窃抢劫和宠物伤害

在众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中,“遭遇盗窃抢劫”所占比重为36.2%,居首位;“宠物伤害”次之,占21.1%。

(三)在众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中“网络安全”也成为对大众心理构成影响的因素。

(四)公民的社会安全感还来自于政府对于公民各项福利待遇的重视程度。例如老有所养,当一位公民时刻害怕到老年无法生存时,那么他就对这个社会没有安全感;

病有所医,大病无钱治疗,社会不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时,那么此时的社会安全感也无从谈起,等等。所以说,政府对于整个社会的福利重视程度也从一定方面决定了公民的社会安全感。

(五)政府赋予公民权利的多少也会影响公民的社会安全感,当公民得不到应有的权利时,公民会感觉被社会抛弃,不相信、不赞成、不支持政府的所作所为,那时的安全感更是天方夜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安全感

第5个回答  2008-06-09
一、表现特征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知砂小可怜”的感觉。 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失去了教母的友姑娘。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已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伯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极具代表性。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伯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这个故事讥讽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某报曾载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该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只好放弃出国机会的事。据天津市少工委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其中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有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13.4%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情况实在令人堪忧。从以上分析可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如果不抓紧抓好,有些孩子很可能会形成 依赖型人格,从小的方面讲影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的方面讲则是影响一代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二、治疗方法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习惯纠正法。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白作决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从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人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例如,你从爱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欢玫瑰花,你为她买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务之嫌。但这类事情的次数逐渐增多以后,你会觉得这样做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你如果主动提议带爱人去植物园度周末,或带爱人去参观插花表演,就证明你的自主意识已大为强化了。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个人。 2.重建自信法。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治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