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感和归属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孔子在《论语·里仁》里讲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一般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在选择朋友和恋人时,会更倾向于选着那种把他奉若神明的人,他们喜欢被赞美,喜欢被崇拜,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对方的上帝。

而对于和比自己强大的人,则表现得很冷淡,甚至还会怀有敌意;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不然,他们喜欢能够帮助他们发现并改正缺点和鼓励他们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的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希望别人来挑剔自己的不足或是诋毁自己的自信心,而是希望对方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以警醒。

人生只有一次,成败也只在一念之间,关于成长,值得我们终身为之努力!

《陪孩子终身成长》决定着两代人的人生成败,值得我们来一场亲子阅读,

01  家长成长,才能陪孩子成长

亲子教育中,第一根支柱是无条件的爱,第二根支柱是价值感。

价值感决定孩子飞多高 。

王阳明在小时候,也“折腾”和“叛逆”了很多年,18岁时名儒娄谅点透王阳明的一句话是“圣人必可学而至”。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孔子、孟子这样的圣人,也是由平凡开始一步步走过来的。

这句话调动了王阳明的价值感,让他立下了“圣人之志”。

圣人之志成就了王明阳,18岁以后,他再没有浪费过时间,一直都在不断地努力、精进学习。

当一个人拥有价值感时,对人生就会有极高的热情,他的内心会充满能量,他对未来会充满期待,会感觉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价值感,直接影响孩子的自尊水平,一个自尊感高的孩子,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自律性也会更强,自然能管好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很高。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自尊水平低,他就会觉得“我就是没用”。这样的孩子,他的人生失去了目标,就很容易去干坏事,变得叛逆。

王阳明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有一段话,大意是:所有的失败者——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

一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叫作“归属感”,另一个叫作“价值感”。

归属感是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家,知道自己在家人这个团体里,是被无条件包容和接纳的。如果我们掌控了无条件的爱的原则和方法,孩子自然就能找到归属感。

很多人是社会上优秀的人才,但是如果不懂教育,他们的孩子并不会天然地像父母一样优秀,反而因为父母的见识足够多,更让孩子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有的父母总把孩子拿来和最高的标准做比较。

孩子不爱说话,家长便希望他外向;孩子外向了,家长又觉得他太调皮了;孩子很乖,但是不爱学习;爱学习,可是没朋友;朋友多,却不懂得筛选……总之,家长的担心和焦虑无穷无尽,谁也不用羡慕谁。

  第二,大部分家长看不到孩子的行为

进而指责孩子“你要赶上别人一半就好了”“别人比你强太多了”。这样的话导致孩子的价值感一点一点下降,直到低到尘埃里。

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是不敢在公众面前做领导的,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是不敢承担责任的,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是不敢去努力地学习、改变自己的。

  怎样才能让孩子有价值感?

你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有很多家庭的孩子根本不会做家务,父母不让孩子做事情。他们说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管好学习,其他的事都不用管。父母为孩子创造了只能学习的条件。孩子要洗洗碗、拖拖地,都不用!孩子只需要跟着父母上足各种培训班!有的孩子一个周末能上六七个培训班。

很多人都曾被自己的父母这样谈过话,我到现在都记得这样的画面。我看到有位家长问孩子:“你为这个家做过什么贡献?”孩子没话说。再问:“我们对你提什么要求了吗?”孩子还是没话说。最后,总结来了:“你自己的学习学好了吗?”  在孩子说“没学好”的时候,他看起来什么价值都没有。

在我看来,一个孩子对家庭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比如,孩子完全可以参与家里的打扫卫生。他的成长本身就能给大家带来欢笑,他的存在就足以成为家庭气氛的调动者。

他自己的价值感也会得到提升。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一个善于掌握时间的人,一个能够自控的人。
相似回答